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视角下的《阿甘正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视角下的《阿甘正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三部分构成。在通常情况下,本我、自我和超我是处于协调和平衡状态的。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保证了人格的正常发展,如果三者失去平衡,就会影响乃至危害人格的正常发展。成功的人生必然是三者和谐相处的结果。影片《阿甘正传》中主人公的成功,也在证明着这一切。本文旨在借助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对影片《阿甘正传》中的主要人物阿甘进行剖析和解读。

[关键词] 阿甘;本我; 自我; 超我

20世纪90年代一部耐人咀嚼的影片《阿甘正传》在美国上演,并一举拿下了多项奥斯卡奖,成为人们心中的经典。其中主要人物阿甘的性格和命运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直都是文学评论家们讨论的焦点。本文旨在借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对主要人物的命运和归宿进行阐释和解读。弗洛伊德在他的人格理论中提出了本我、自我、超我的三重人格概念。本我是原始的本能冲动,它处于无意识领域,是心理活动的最底层,并且按照快乐原则活动,追求一种绝对不受任何约束的本能欲望的满足。自我,是理性的代表,它是连接本我和外界环境的桥梁,它遵守“现实原则”。 超我是后天形成的,它代表社会道德准则和伦理。超我受“至善原则”支配,它的目的在于追求完美。而只有当三者达到和谐统一时,一个人的人格才能达到完善,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一、追求快乐的本我

作为美国当代文化的经典,《阿甘正传》通过讲述了主人公阿甘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再现了美国历史上的风风雨雨,以一个小人物的成功勾勒出了一个国家的发展,同时也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和思索。主人公阿甘以一种特有的方式生活着,并最终取得了成功。通过对影片的剖析和解读,我们发现在阿甘成功的背后始终延续着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的对立与交融。

按照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来讲,“本我是本能冲动的根源,指原始的、非人格化的而完全无意识的精神层面而言。它包含要求得到眼前满足的一切本能的驱动力,就像一口装满水沸腾着本能和欲望的大锅。它按照快乐原则行事,本我中的一切,永远都是无意识的。”本我给阿甘带来的是一生的挚爱和珍贵的友谊。阿甘对珍妮的爱便是在一种无意识的,不问回报的情况下悄然而生的。这种无意识给阿甘带来了情感上的快乐和满足。每一次和挚爱珍妮的相逢都是阿甘生命中最美好、最幸福的时刻。毫无疑问,在本我的快乐原则的驱使下,阿甘从来没有想过和奢求过珍妮能够像自己爱她一样地爱着自己,相反他只是一味地简单地付出。在他看来这就是快乐,就是幸福!这种来自原始的本能驱使着阿甘不断地付出,而且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只要珍妮有困难,他就会不顾一切地挺身而出,从来没有想过事情的后果。即使是身负重伤乃至牺牲生命都在所不惜。对阿甘来说,为心爱的人受伤是一种快乐,一种满足。这种精神上的自我满足使得阿甘一生都至死不渝地守护着对珍妮的爱恋。以至于最后当珍妮无路可走而选择和阿甘在一起时,他毫不介意地接受了这份期待已久的感情。本我的冲动是毫无理由的,但是却给阿甘带来了生命中的幸福。另一方面,阿甘在战场上舍身救人的行为正是对本我本能的、无意识行为的阐释。在本能的驱使下,看似智商不高的阿甘却能在危难中舍身救人。在越南战争中,当自己的好友巴布受伤时,阿甘不顾战场上的枪林弹雨,冒着身死战场的危险把好友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虽然最终巴布还是没能逃过此劫,但是阿甘舍生取义的行为却永远定格在了巴布的脑海里。这对于阿甘而言是快乐的,这种快乐才是真正的来自生命深处的快乐。正如弗洛伊德所言,本我是一种原始的本能的冲动,在本我作用下阿甘一再地做着傻事。如果说本我让阿甘变得简单而“傻”的话,那么自我则会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和财富。

二、明智的自我

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结构部分的本我,不能直接地接触现实世界,为了促进个体与现实世界的交互作用,必须通过自我。自我是遵循“现实原则”的,因此它既是从本我中发展出来的,又是本我与外部世界的中介。“自我代表我们所谓的理性和常识的东西”,“在自我和本我的关系中,自我就像是一个骑在马背上的人,它有控制马的较大的力量。”对于阿甘而言,他这个骑在马背上的人很好地把握了马的方向,让自己一步步走向了成功的彼岸。影片中,跑步是阿甘走向成功的开始,也是揭示生命的意义的所在。当自己的最爱珍妮悄悄离开时,阿甘选择了奔跑。这个看似无意识的举动实际上却包含了深刻的含义。它是自我对本我的一种调节。因为“自我的任务是施加外部世界的影响于本我及其趋势上,并力图以现实原则取代在本我中占据支配地位的快乐原则。”所以当本我的快乐原则无法达到满足的时候,自我便开始发挥作用“为本我寻找一个宣泄的最佳方式”。而奔跑正是阿甘自我调节的结果,是对再一次失去珍妮的痛苦的宣泄方式,借此来消减内心的煎熬和苦痛。傻人有傻福,在奔跑的途中阿甘收到了珍妮的信,并最终得到了渴望已久的爱情。

自我始终处于两难的位置,弗洛伊德曾形象地描绘了自我的形象,“我们说,一仆不能伺候二主,可怜的自我,其所处的情景更苦,它必须伺候三个残酷的主人,而且需要尽力调和此三人的主张和要求。自我的角色决定了它的命运必须周旋于本我、现实环境和超我之间。它既要听命于本我难以遏制的要求,又要服从外界环境的现实要求,还要接受超我的自我审视。”自我尽最大努力让三者保持平衡,从而保障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在阿甘的一生中自我始终把握着他前进的方向,正如弗洛伊德在《自我与本我》一书中所言:自我与本我是骑士和马的关系,马提供能量,而骑士则指导马的能量朝着他想去游历的路途前进。在阿甘那里,作为自我的骑士始终调节着本我和外部世界的矛盾和冲突,即调节着本我和超我的关系,只有三者保持平衡才能实现人格的正常发展。所以,阿甘的成功也离不开超我的调节。如果说自我给阿甘带来了物质上的成功的话,那么超我则带给他精神上的安慰和升华。

三、感动的超我

假如人格仅由本我和自我这两个部分构成,那么人就将成为快乐主义和主义的结合体,当他处于一种需要状态时,他就会从合适的环境对象中寻求对需要的直接满足。然而人格中还存在着使情况变得更加复杂的第三个结构部分,即“超我”。超我是人格中专管道德的司法部门,是人格的高层领导。

在弗洛伊德看来,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是道德化了的自我,由自我理想和良心构成。“超我代表社会的、特别是父母的价值和标准。”阿甘人生价值的实现便是来自于母亲的不朽的教诲的结果。阿甘的母亲坦然地接受了现实的残酷,接受了阿甘的弱智,但是却不接受心灵的弱智。她为阿甘的成功谱写了一曲壮丽的人生之曲。面对有智障的儿子,她总是告诉阿甘“奇迹每天都会发生”“我们不需要多余的钱,多余的钱是用来炫耀的”“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会尝到哪种滋味。”看似简单的话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来自母亲的超我直接影响了阿甘的价值观的形成。他秉承了母亲超我的价值,并在生活中不断地发扬光大。众所周知,在战争结束后,阿甘把答应朋友巴布的事放在了第一位,几经波折终于经营起了一家捕虾公司。在他看来这不仅仅是信守诺言更是道德和良心共同作用的结果。超我代表良心、社会准则和自我理想,是人格的高层领导,它按照至善原则行事,就像一位严厉正经的大家长。这位大家长在阿甘的人生道路上发挥着功不可没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树立了阿甘正直、高尚、纯粹的人物的形象。“低能”的阿甘摒弃了世俗的谬见,保持了一个基本的人类良知。他没有华莱士州长的种族偏见;他认为黑人同白人一起上学没有什么不妥;他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敢于在任何时候对欺负珍妮的人大打出手;他仗义疏财,珍爱友谊;他对自己顶头上司丹中尉的训斥嘲讽毫不介意,对三次获得的总统召见的殊荣视如儿┫贰…这样的胸怀无人可及,近乎于一种完美。他不去想为什么心爱的珍妮一次次地离开自己,甚至也不去想兵营的教官何以有权利对他那般侮辱训斥。他始终坚守着从妈妈那里传承来的超我的价值观。面对别人对自己的人身攻击,他总是用一句话来宽慰自己,那就是“笨人有笨人的行为方式”。

凭着自我的良心,阿甘一次次地做着令人感动的事。正如大家所知的那样,失去双腿的丹中尉,被军队和他所信赖的国家抛弃了。对于有强烈事业心,渴望成功的军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看到自己无法再上战场,无法再现昔日的辉煌时,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也支撑不住接近于崩溃的边缘。这时,惟一没有抛弃他的就是主人公阿甘。在丹中尉自甘堕落而要放弃生活之际,阿甘再次用自己真诚而又执著的行为向他证明了生命的意义并不只是绽放在战场上,离开战场生命的价值仍然存在,仍然美丽而精彩。由于超我的目的在于追求完美,所以在超我的作用下阿甘努力而又认真地履行着生活的职责。在阿甘的号召和感动下,丹中尉从低迷中走了出来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而阿甘挚爱的珍妮也最终回到了阿甘的身边。最后,当影片的尾声响起时,阿甘和珍妮的婚礼以婚礼上及丹中尉的笑容诠释着超我所带来的快乐和完美。一切都回到了原位,生活开始变得简单而美满。

四、结 语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的目的在于追求快乐,自我的目的在于追求现实,超我的目的则在于追求完美。自我服从超我的强制规则,它不仅必须寻找满足本我需要的事物,而且还必须考虑到所寻找的事物不能违反超我的价值观。正如弗洛伊德所说的,过分地放纵本我和过分地压制超我,都会导致自我的坍塌,只有三者达到平衡,才能实现一个人人格的正常发展。阿甘虽然智力上存在着缺陷,但是却能够很好地把握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关系,从而走向了人生的辉煌。对珍妮的爱恋是本我的始终不渝的追求,最终让阿甘如愿以偿;如弗洛伊德所言,阿甘这个骑在马背上的人很好地控制了马的方向,毫无疑问他是一个成功的驾驶者,并且最终赢得了物质上的无可比拟的财富;而超我则以完美来指导和干预阿甘的所作所为,最终以完美的结局来诠释一切。总之,本我、自我和超我在人的一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保障三者的平衡发展,才能实现人格的正常发展。

[参考文献]

[1] [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新讲[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

[2] [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3] [奥]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文集:自我与本我[M].车文博,主编.长春:长春出版社,2004.

[4] Jerry M Burger.人格心理学[M].陈会昌,等译.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2004.

[5] 韦敏.平凡的生命,不凡的人生――解读电影《阿甘正传》中的“平民英雄”阿甘[J].影视评论,2007(13).

[6] 杨力.本我自我超我――论张生的人格结构[J].名作欣赏,2010(06).

[7] 郑F,钟琪.弗洛伊德的人格三结构理论述评[J].消费导刊:文化研究,2009(03).

[作者简介] 梁翠霞(1984― ),女,河北平山人,河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