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阅读教学中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阅读教学中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占据主体地位,有效的阅读占据主导地位,教师要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使阅读活动紧扣时代脉搏,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阅读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张扬个性的过程。应该从实效性、实惠性、实在性等角度着眼,扎扎实实地推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人。

[关键词]阅读教学凸显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80002

在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中,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新的阅读教学理念主张尊重学生的阅读自,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使有效的阅读占据主导地位,使阅读活动紧扣时代脉搏,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阅读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张扬个性的过程。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就得从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始,不断地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阅历,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激发兴趣,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认识事物的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思维过程总是从兴趣开始的,教师的全部教学技巧都要服务于对学生求知欲的激发。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应该结合课文内容,因地制宜、因材而异。例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首先让学生围绕“金钱的魅力”展开讨论,学生兴趣盎然,说出了金钱在很多方面的魅力,然后再让学生去读书,看课文中的金钱具有怎样的魅力。这样,学生都能专心地去读书,了解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对人的诱惑力,从而感悟到文章的主题――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裸的金钱关系。如教学《死海不死》一文,可以通过做实验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让学生准备一只盛满水的大烧杯、一根玻璃棒、一把塑料匙、一碟食盐和一个鸡蛋,课堂上先让学生做实验, 想办法让鸡蛋浮起来。语文课做实验本身就使学生产生了兴趣,而不断加盐使鸡蛋漂浮的过程更是激发了学生探求真理的极大兴趣。通过做实验还加深了学生对抽象知识的感知,让学生亲自领略到发现真理的乐趣,既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可以较轻松地获取新知识,也就不觉得学习语文枯燥乏味了。在教学《威尼斯商人》时,我先让学生观看电影《威尼斯商人》,然后让学生讨论、评价电影中的人物,梳理电影中的矛盾冲突,再去读书。学生看完电影后,对电影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已经兴趣盎然,急于在书中找到答案,于是读书时的注意力就非常集中,阅读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总之,只有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学生阅读兴趣的不断提高,必将促进其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最终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得到提高,而有效阅读也就可以轻松地实现。

二、走出课堂,开拓阅读教学空间

在《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目标解说》中规定,学生应该经常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这就要求学生要具有一定的课外阅读能力和信息搜集能力。只要我们稍加留心就会发现,无论是中学生中的语文学习尖子,还是一些知名的学者作家,大多在青少年时代都有过大量自由阅读的经历,大量课外阅读是他们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一开始往往比较盲目,读些什么书,怎样去读,读时要做些什么工作……一切都无从下手,这时语文教师就应从方法上加以指导,引导他们逐渐提高,指导的角度有以下几点:

1.选择性。指导学生读书的范围尽量拓宽一些,不能只读文学书,凡对自己有益的书都应该读,从多方面吸收营养,还要让他们懂得所选的书不但思想内容要好,适合青少年独立阅读,而且语言文字也要好,经得起推敲和品味。

2.计划性。课外阅读配合课内语文学习,可以从课文体裁、题材、内容及写作方法等方面考虑,也可以从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及知识水平等实际情况考虑。如初一学生年龄小,可以向他们推荐童话、寓言等;初二着重进行志趣、理想等教育,可以多读些名人传记和科普读物;初三学生可以读些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和选本,还可以读些评论性文章和书籍。

3.有方法。读书有了方法,就像拿到了知识宝库的钥匙,学生将终身享用不尽。要指导学生善于把阅读文章的方法应用到扩大阅读中去,举一反三,提高能力。还要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作批注、做摘要、做卡片,写内容提要、写读书心得和进行专题评论等。当然,还应指导学生学会阅读书中的目录、序言、注释、提示等。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如教师能给他们这些指点,无疑是给他们指明了学习的方向,能使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就不言而喻了。

为了鼓励学生扩大课外阅读量,我经常在班级组织召开故事会、读书经验交流会、读书心得体会、编辑读书手抄报等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为此,我在班级还建立了读书角,把学生们的课外书都收集起来,这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我还教给学生网上阅读的方法,成立网上阅读兴趣小组,定期交流网上阅读的体会。由于有了阅读兴趣,学生读书的有效性就得到了保障。

三、学以致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读是从外到内的吸收,写是从内到外的表达。它们之间是一个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互逆过程。为使学生更好地吸收写作的“营养”,我们一是努力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读写结合;二是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读物,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课内尽量减少繁琐分析,节省时间用于探讨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进行语言表达的。对教材中的精彩段落,教师则是紧抓不放:一是朗读赏析,二是指导背诵,三是进行仿写。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要引导学生将教材中学到的观察和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篇的基本功迁移到写作中去;二是要通过阅读,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和写作知识。

教学内容直接影响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走出重选文教学轻写作训练的误区,是构建学生语文素质合理化的基础性、全局性的工程。减少选文篇目教学的课时,增加学生写作训练的时间和写作训练的量,是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必由之路。我的教学宗旨是,一篇文章的教学时间大致要求2课时完成,较长且难度大的文章不超过3课时,将剩余的课时用于写作教学,让学生每学完一篇选文,就按指导要求仿写一篇文章。每学期共完成作文训练量在40篇左右,字数达到24万字左右,确保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写作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在新课程背景下,结合研究性学习,我们可以对“读写结合”作新的尝试。(1)比较异同。即向学生提供阅读内容上互相关联的一组学习材料,让学生对其相同点、不同点进行探究,展开研究性学习。如学完《济南的冬天》后,布置写作《〈济南的冬天〉和宿迁的冬天之比较》。(2)评价鉴赏。即对已有的结论、课外材料或课文,让学生大胆地进行品头论足、评价鉴赏,阐明自己的观点,加强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如《浅析〈背影〉中的人情美》。(3)观点争鸣。即对课本中或教师自己选择的课外材料中存在争议的观点,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努力阐明理由,在观点争鸣中开展学习。如《陶渊明观点之我见》。(4)社会调查。即采用“社会调查”的实践方式,让学生就某一个常见的语文实践问题展开社会调查,进行研讨。如《广告词使用规范状况的调查》、《繁体字与别字的使用情况调查》等。

确立有效的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建立科学的语文教学体系,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任务。语文教学工作者应该从实效性、实惠性、实在性等角度着眼,扎扎实实地推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人。这样学生才会具有爱读、会读、善读的情感倾向,才能从根本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增长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从而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也就建立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