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赵孟\的书画鉴藏人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赵孟\的书画鉴藏人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宋末,天下大乱,御府所藏书画纷纷通过权臣和宦官流出宫外,如奸相贾似道便堪称“国盗”,藏品丰富令人咋舌。贾氏败落之后,他的藏品及一些宫廷绘画大量地散失于民间,导致元代书画交易逐渐繁盛。再加上元初诸帝不但在幼时就得到汉文化的启蒙教育,即位后仍常乘兴挥毫赐臣。皇家对艺术的支持,极大地推动了元代书画的发展与鉴藏之风的兴起。由此出现了一大批书画鉴藏家,如鲜于枢、周密、乔篑成、王芝、张谦、张斯立等,赵孟烦亦是其中重要的一员。

赵孟\原籍大梁(今河南开封),为宋太祖赵匡胤十世孙,因四世祖受赐居湖州,遂为吴兴人。赵氏不仅是一名出色的书画家,同时也是一位知名的鉴藏家,收藏和鉴定了众多的历代名迹,欧阳玄《圭斋文集》卷九《魏国赵文敏公神道碑》称他“鉴定古器物、名书画,望而知之,百不失一”。

家道中落,为官后走上收藏之路

赵孟\“曾祖师垂,祖希永,父字仲父,仕宋皆至大官”。作为皇族末流,家道中衰,少年丧父,他只在南宋末做到真州司户参军的小官,俸禄颇微。不久即与母居于里中,其母时常开导说:“圣朝必收江南才能之士而用之,汝非多读书,何以异于常人?”赵氏从此便发愤读书,直到33岁由程钜夫举荐入朝,开始了为官时期的收藏经历。

元大德元年为1297年,是年赵氏44岁,时任江南儒学提举。至延v五年(1318年)再次赴京任职,途中又获月江学士所赠的《独孤本定武兰亭》,足振其作为书画藏家之声名。赴京后,仁宗将赵孟\晋升为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官居从一品。至此,赵氏的政治地位达到了一生中的顶峰,特别是其晚年名声显赫,夏文彦的《图绘宝鉴》盛赞他“荣际王朝,名满四海”,收藏有大量的书画作品。据周密的《云烟过眼录》记载,亦有王维山水、周防《春宵秘戏图》、李成《看碑图》、李思训《摘瓜图》、董源《河伯娶妇图》、崔白《兔》、黄筌《唐诗故实》、徐熙《戴胜梨花》等,藏品之丰厚可见一斑。

除书画外,赵孟\亦喜好法书名帖的收藏。家藏有苏轼的名迹《后赤壁赋》,如董其昌的《画禅室随笔》有言:“余三见子瞻自书《赤壁赋》,《后赤壁》则惟子昂有石本。”赵孟\特别倾慕于《兰亭》,曾藏有多本。

赵孟\早年的书画藏品应源自家传,其家族向来富藏。远者如生活在宋末的族兄赵孟坚,便是著名的大书画家和鉴藏家,藏有落水本《兰亭》等众多名品。近者如赵氏的伯父兰坡先生赵都丞与ィ乃继贾似道之后收藏古代法书名画首屈一指的藏家。据《云烟过眼录》记载,赵与ス彩詹亟宋间法书184帖。其父赵与告官,至户部侍郎兼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善诗文,富收藏,给赵孟\以很好的文化熏陶,对他产生深刻的影响。赵孟\亦钟爱于古字画,在出仕和居家期间都网罗过很多古玩书画艺术品。

随着元代书画市场继续发展,商业意识、市场观念在书画家和收藏家头脑中均更为强烈。当时的艺术品可以通过市购进行交易,十分频繁,这种风尚自然影响到赵孟\,他亦时常去市场上购买书画。曾在“甲申岁五月,余书铺中得古帖三卷,第二、第五、第八”。至第二明年五月“又得七卷,多第八,缺第九。六月,以其多者加公权帖一卷,与钱唐康自修许易得第九卷,始为全书”。上文中称“得于书铺”“与钱唐康自修许易得”,可知此帖乃得于江南,正可反映杭州一带的书画市场和文人私藏的一些情况。

此外,赵孟\也时常与鉴藏家之间以物相交换而获得藏品。如杨凝式的《韭花帖》上张宴跋云:“宣和书谱载杨凝式正书《韭花帖》。商旅船渡绍兴,以厚价购得之,故传之于江南,可与参政浙西回,携来相惠。”款为大德八年,此时该帖已由参政张斯立给了大学士张宴。其上有赵孟\私印五方,或许又曾归赵氏。还有今藏博物院的颜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上,张宴跋云:“辛丑岁,因到江浙,得于鲜于家。”除了收藏外,大多数时间赵孟\还自己卖画。他的书法、绘画价位均很高,人称其“亦爱钱,写字必得钱,然后乐为之书”。赵氏不仅收藏书画,且精于鉴定。他对所藏书画进行深入的鉴定研究和临摹,由此影响到他的画风,亦使他确立起自己独特的艺术理论见解。

画家赵孟\鉴定更在行

很多人只知道画家赵孟\,却不知道他也是一位鉴定家。从书画著录和传世作品的情况来看,赵氏一生鉴定过的法书名画数不胜数。如元初尚可见到的很多古书画,流传至今公认的一些晋宋间的名迹,大都经过赵孟\的鉴定题跋。他的印章更是随处可见。史载赵氏“尤善鉴定古器物、法书、名画,年祀之久近,谁某之所作,与其真伪,皆望而知之,不待谛玩也”,可知鉴定颇显功力。他鉴定过的书画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延祜五年(1318年)四月,时藏元仁宗内府,赵氏奉敕题跋。唐陆柬之Ⅸ文赋》(博物院藏)、五代杨凝式《夏热帖》卷、宋苏轼《治平帖》卷等名迹,其中还有些原无作者款印,经他审定,信为瑰宝。

赵孟\等20余人在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第一批被召为江南士大夫。其后,赵氏受到元代皇帝的特殊宠爱。仁宗崇儒,主张文治,曾对他说:“文学之士,世所难得,如唐李太白、宋苏子瞻,姓名彰彰然,常在人耳目。今朕有赵子昂,与古人何异?”这样的宠幸和对艺术的重视,使酷爱书画的赵孟\接触大内秘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赵氏鉴定过许多书画名迹,如题韩晃的《五牛图》云:“右唐韩晋公《五牛图》,神气磊落,希世名笔也。昔梁武欲用陶弘景,弘景画二牛,一以金络首,一自放于水草之梁武叹其高致,不复强之。此图殆写其意云。子昂重题。”又如题王子庆家藏阎立本《西域国图》说:“画惟人物最难,器服、举止又为古人所特留意者。此一一备尽其妙,至于发采生动,有欲语之状,盖在虚无之间,真神品也。”等等。

绘画风格深受藏品影响

大量的书画藏品为赵氏提供了临摹的实物来源,亦对他的绘画风格和艺术思想均产生了深刻影响。赵孟\从小就临摹古人的书画作品,长大后对书画更是加以刻苦地揣摹和研究。临摹使他的画作“气韵形似俱备者”。赵氏的山水画继承了五代北宋以来董源、巨源、李成、郭熙等人的传统,在绘画风貌上追求深秀、苍润、含蓄的特点,力图改变南宋后以斧劈皴为特征的挺拔刚健之画风,为元代绘画做出了巨大贡献。故元仁宗称他“操履纯正,博学多闻,书画绝伦,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赵孟\的绘画更具开创性,对元四家有着深远的影响。倪云林视赵画为宝,谓“赵荣禄高情散朗,殆似晋宋间人,故其文章翰墨,如珊瑚玉树,自足照映清时,虽寸嫌尺褚,散落人间,莫不以为宝也”。

对古画的深刻领悟,使他提出了古意说。张丑的《清河书画舫》载赵孟烦《自跋画卷》说:“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今人但知用笔纤细,傅色浓艳,便自谓能手。殊不知古意既亏,百病横生,岂可观也!吾作画似乎简率,然识者知其近古,故以为佳。此可为知者道,不为不知者说也。”赵氏认为当时画坛“古意既亏,百病横生”,只有简率高雅之笔才是佳作。

与众多鉴藏家形同莫逆

元代的私人收藏较之宫廷显得要活跃得多。文人士大夫和画家大都热衷于收藏和鉴别书画。而赵孟\在当时作为一名书画家兼鉴藏家远近闻名,且又官居高位,因此众多的鉴藏家乐于与之交游。其中较著名的文人鉴藏家有郭天赐、鲜于枢、乔篑成、柯九思、钱选、倪瓒。龚开等人,他们既擅长书画,又精于鉴定,并将书画收藏与创作有机结合起来,使文人士大夫的收藏达到一个新的起点,从而在社会上形成了一股鉴藏之气。

赵氏和鲜于枢交往深厚,二人在扬州相识,遂成莫逆之交。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鲜于枢任浙东都省史掾于杭州,而大德三年(1299年)赵孟烦在杭州亦被任命为江浙儒学提举,因此二人往来甚密。《赵孟\文集》说:“我生大江南,君长淮水北。忆昨闻令名,官舍始相识。我方二十余,君发黑如漆。契合无间言,一见如宿昔……书记往来间,彼此各有得。”正道出二人间的交谊不浅。上海博物馆藏有的《鲜于光祖墓志铭》,即是赵孟\为鲜于枢父亲所作。除鲜于枢外,赵孟\还与钱选、周密、郭天锡等人关系亦甚笃。赵氏和钱选是同乡,两个人曾一起切磋艺术,赵孟\向他请教过有关“画道”方面的问题,他也认真地予以解答:“隶体耳。画史能辩之,即可无翼而飞,不尔便落邪道,愈工愈远;然又有关捩,要得无求于世,不以赞毁挠怀。”

这些鉴藏家之间常以书画为纽带,相互交往,共享藏品。如大德二年(1298年),赵孟\在杭州任江浙等处儒学提举,时年四十五岁。是年二月,赵孟烦一行十四人聚于鲜于枢家,并同观郭忠恕的《雪霁江行图》、王羲之的《思想帖》。此外,颜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现藏博物院)上有诸公品题,该帖得于鲜于枢家,上有鲜于枢、周密、屠约等人题跋。张宴作长跋,并钤有“张宴私印”两枚、“端本家传”三枚,可见其钟爱之至。赵孟\亦钤有“赵氏子昂”“大雅”二印,说明他亦曾拜观。

他们还时常举办各种书画雅集,如霜鹤堂之聚。同样是在大德二年,赵孟\仍在杭州。是年赵孟\一行十二人聚于杨肯堂霜鹤堂,贺其新居落成。陆友《研北杂志》载:“鲜于伯几霜鹤堂落成之日,会者凡十二人,杨子构肯堂、赵明叔文昌、郭右之天锡、燕公南国材、高彦敬克恭,李仲宾衍、赵子昂孟烦、张伯淳师道、石民瞻岩、吴和之文贵、萨天锡都剌。”此外,较著名的亦有雪堂雅集。他们在一起对酒赏文,咏歌作诗,煞是热闹。雅聚的人中不乏精于书画鉴藏者,如张斯立、王磐、王恽、周砥等人,其他的士大夫家中,也往往藏有一些古旧书画。

这样浓厚的学术空气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无形中促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以品鉴古书画为主的特色文化圈。耳濡目染之中,无论是对赵孟\审美能力的积累还是鉴赏水平的提高,都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