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P2P网贷平台风险控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p2p网络借贷平台作为一种新型小额借贷模式,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为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创造了新的融资渠道,但由于目前P2P信贷平台信息不完善以及传统银行不可能与其分享征信系统导致P2P网贷平台在风险控制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关键词】P2P 网络借贷平台 风险控制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金融市场交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在移动支付、云计算、大数据的影响下,出现了“互联网金融模式”,它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其中,P2P网络借贷模式是互联网金融中发展最为广泛的一种模式,P2P(peer-to-peer的缩写),即为个人对个人。是一种将小额资金聚集起来借贷给有资金需求人群的一种民间小额借贷模式。在中国,典型的P2P网络借贷平台如宜信、人人贷、陆金所、红岭创投、有利网等;国外,比较典型的有Lending Club、Prosper Marketplace、Zopa等。
数据提供商网贷之家称,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已有1575家P2P平台运营,而三年前仅有50家。如此热烈的需求推动的中国P2P贷款规模超越此类平台的发源地美国。去年年底,美国市场的Lending Club和Prosper Marketplace这两家P2P平台累计发放价值约100亿美元的贷款。
我国P2P发展时间相对较短,由于法律缺失、监管制度不完善、运行机制有缺陷、融资渠道不完善等原因,导致我国P2P网贷平台还存在不少问题。截至2014年底,中国在线金融平台发行的贷款中未偿还贷款金额约为人民币1036亿元(合167.2亿美元)。2011年7月22日哈哈贷因大量坏账导致网站赔付能力不足而宣布倒闭、融资成功率不高等;2014年有近300家P2P网贷公司倒闭,其中一部分是因为涉及欺诈,这些都加大了投资者的风险。虽然P2P网贷在中国的市场是巨大的,但P2P公司要从目前的困境中走出来还是很艰难。为了控制P2P网贷平台的风险,可从以下方面努力:
(1)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评级制度。中国政府一直严格管控着信贷,藉此保护国内银行,而且传统银行为了避免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作为传统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征信系统不可能与P2P网贷平台分享。而信用评级作为重要的财务因素,在控制风险上有积极的影响。国外P2P(如Leading Club、Zopa和Prosper等)一般会对所有借款人进行信用评级,有的平台还会根据信用等级高度来划分利率范围。
因此,我国P2P网贷平台个人信用评级制度应将个人借贷历史信息、违约情况、偿还率、工作情况以及信用卡消费记录等信息纳入评级内容,合理划分信用等级。个人信用评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甄别借款人的质量,有利于借款人信息的公开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进而帮助出借人在选择借款对象上做出更好的选择,减少借贷风险。
(2)坚持小额贷款。目前,国内大量的P2P网贷平台借贷中,存在信用借款坏账,一是借款人主观上在借款时就不想还款,这被称之为欺诈;另一类是借款后,还款能力出现了问题。而在中国欺诈违约的比例要高于海外其他国家,可达到60%以上,这导致P2P网贷平台存在巨大风险。坚持小额贷款(五千左右)不仅能够降低风险,而且对于个人和小微企业的发展也能起到促进作用。小额贷款的需求者一般是急需资金但同时认为没有必要去银行贷款的人群,银行贷款虽然也有小金额的贷款,但是一般银行贷款的程序比较繁琐,而P2P网贷平台的贷款程序与银行贷款相比更加简洁。而这些小额贷款人群的信用度相比大额贷款人群的信用度高,且受理程序简单,这在无形中降低了P2P网贷的风险。
(3)及时处理撇账等问题。撇账笔数越多,越容易降低出借人对借款人乃至整个P2P网贷平台的信心,进而增加了风险。事实上,我国各类P2P都面临着撇账等坏账问题,平台往往不承担担保责任,所以无法从根本上有效督促借款人及时还款,一旦借款人违约就会形成坏账,如果平台不能及时处理,又会反过来加剧坏账发生的可能性。
因此,我国P2P必须加强风险控制,及时、有效处理撇账等坏账问题。一方面,可组建风险评估小组对借款人进行严格审查,及时发现存在隐患的借款人并给予风险警示,在贷款前尽量减小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贷款发放过程中强化贷前、贷中、贷后各个环节的制度建设,及时追踪贷款人及贷款使用情况,最大限度降低信用风险,一旦发生撇账等坏账问题应及时找寻原因并处理。
未来,我国信贷领域潜在市场巨大,随着金融体系的完善,银行的信贷业务必将从大企业下沉到中小企业和零售企业。P2P网贷这一新兴信贷业务从10亿人中找到擅长的细分市场,最终形成各自独具特色的业务,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融资服务。
参考文献:
[1] Pope D G, Sydnor J R. What’s in a picture? evidence of discrimination from [J].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2011, (1).
[2] Freedman S, Jin G Z. Do social networks solve information problems for peer-to-peer lending? Evidence from [Z]. Working paper, 2008.
[3]王国梁. 互联网金融P2P网络借贷模式的风险和监管路径探析[J]. 科技视界,20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