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张晓刚:突破是艺术家自我认知的过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张晓刚:突破是艺术家自我认知的过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9年3月27日至2009年6月28日,“灵魂上的影子――张晓刚个展”亮相澳大利亚昆士兰美术馆。这次经过历时三年策划的展览,将是张晓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作品序列最全的个展。参展作品跨度极大,从早期带有深切人文关怀的钢笔写生“圭山系列”到彰显超现实主义倾向的“黑白之间的幽灵系列”,再到成熟时期带有种梦境般的代表作“血缘系列”,直至新作“绿墙”、观念摄影作品“描述”以及雕塑作品“工农商学兵”。

“变”是自我认知的过程

“‘变’并非我的追求,而是一个结果。艺术的本质,不是制造符号,而是表达一种精神的维度,符号仅仅是载体而已。是否被接受,不取决于‘符号’而取决于‘精神’。‘变’对于艺术家而言,更是一种必然。‘变’不仅仅是艺术家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的问题,文化的问题。如何在这个时代中,更好的自我认知?这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张晓刚面对“转型”如是说。

此次个展的参展作品有20余年的创作跨度,不论形式还是内容都有着巨大的转变。面对当代艺术“符号化”的现象,大家庭系列无疑成为了张晓刚“符号化的代表”,更是学术界争相研究的热点和艺术市场天价的代名词。然而,面对这个“符号”的空前成功,自2003年开始,张晓刚另辟蹊径,“里和外”、“记忆与失忆”、“绿墙”等系列接连被推出。2008年未,签下张晓刚的画廊巨鳄佩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依然高调为张晓刚在纽约举办个展,展出了以上几个系列的“新作”。在展览开幕的前一天,所有作品却早已被藏家预订。“虽然对我来讲,卖的好坏关系不大,也不是我需要考虑的问题。但展览之前有些紧张,因为是新作,与过去的人物不同,几乎都是静物、空房间、风景。但是展览一开幕,气氛就不一样了。”

实际上,张晓刚一直不把大家庭之后的改变称为“转型”,而大家庭系列才是他人生中最大也是最痛苦的转变。“1993年,我开始创作大家庭,那是源于一种绝望。当我抱着一种狂热的膜拜,偷渡到荷兰,看到美术馆中梵高的原作时,我才发觉自己和他的大相径庭。当你真正了解西方的时候,会发觉文化和生存状态的巨大差距。”也正是源于那种痛苦和绝望,大家庭的面世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和震撼才会如此之深远。

艺术市场寒冬造就创作契机

艺术市场成就了张晓刚。与此同时,也为他带来了足够多的烦恼。从1998年开始,张晓刚的作品开始受到更多关注,登门拜访者甚众,最开始张晓刚都会欣然接受,可到后来,他却闭门谢客,把事情都交给画廊处理。“曾经有个法国人想收藏我的作品,说的很煽情,甚至谦卑的要下跪。当时看到有人这么欣赏我的作品,肯定是以最好的优惠把作品给他。可最后才知道他是个炒家,完全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通过这件事,张晓刚与画廊合作更加密切,因为艺术家的精力毕竟有限,对藏家的甄别应该交给画廊去完成。经济危机到来,张晓刚却没有感觉到压力,“最近几年艺术市场火爆,我整年都奔波于各种活动和展览上,本没有时间去安静的思考和创作。现在的经济危机,我想也许是一件好事,我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忙我自己的事情,而这次与昆土兰美术馆的合作,其实是三年前就规划好的,并且是澳大利亚政府提供全部展监资金,并没有其他的赞助商参与,我的画廊佩斯也仅仅是提供一部分作品支持,大部分作品还是由我提供。我很希望这次展览结束后有作品能被昆士兰美术馆收藏。早在1993年和1996年的两届亚太地区当代美术三年展昆士兰美术馆就曾收藏我的作品,但是现在作品的价格已经被市场炒得很高,收藏的机会微乎其微,不过也许艺术市场的转冷也为国际型美术馆收藏顶级艺术作品提供了一个好的契机。”

面对艺术市场的寒冬,张晓刚除去有更多的时间潜心创作以外。他计划在今后将不遗余力的参加更多学术性质的展览,比如今年张晓刚的一件非绘画类新作将亮相威尼斯双年展特别展,将运用全新材料,题材跟中西文化的融合颇有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