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特种设备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及关键技术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特种设备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及关键技术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为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特种设备风险管理水平,在遵循清楚目的性、科学适用性、针对性3个评价指标构建原则的基础上,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相关风险管理原理,提出并构建由固有危险性A1、安全制度与管理A2、设备管理状况A3、人员管理状况A4、危险性控制A5等5个准则指标为基准的特种设备风险管理体系。最后,结合工程实践经验知识,对特种设备风险管理的关键问题及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特种设备;风险管理;管理体系;风险等级;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3-0152-04

特种设备是建筑施工企业中非常重要的主体设备之一,同时也是企业设备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具有结构庞大、功能复杂、工况多变、技术指标要求高等特点,设备管理难度非常大。近几年来,随着建筑施工企业经营范围的进一步扩展、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所使用特种设备的种类更加繁多、数量迅速增加。正由于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特殊性,国家各行业安全主管部门逐渐加强对特种设备日常使用维护管理工作,并结合各行业实际情况相继出台或更新相应的技术规范规程和管理制度办法,以便实现对特种设备统一规范系统的管理。虽然新的更新的特种设备检验和管理规程规范较旧版本有了较大的修改和完善,但对长周期频繁运行的建筑施工特种设备装置而言,由于受到许多因素制约,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建筑行业已由常规粗放式发展管理向集约精细化方向发展,降本增效已成为建筑施工企业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如何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和风险管理体系,确保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特种设备长周期安全可靠、节能经济的高效稳定运行,已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研究的重点和亟待解决的技术和管理

问题。

1 特种设备风险管理体系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1.1 清楚目的性

特种设备风险管理体系的综合评价指标、技术参数等的制定,必须具有清楚的目的性。其风险评价目标指标参数必须是具体的、可测量的,以为后期特种设备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的动态风险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从实践工作经验,笔者认为特种设备使用企业在进行风险评估管理中,应具体明确3个方面的目的性,即:(1)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全面风险评价体系,确保特种设备使用企业能够准确系统掌握特种设备的风险安全状况;(2)风险管理体系应在满足我国颁布的《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与评价准则》相关技术规定的基础上,结合行业特种设备实际功能特性,制定准确完善的评价体系,以为实际特种设备性能评估提供客观准确的评价依据;(3)经过系统的特种设备风险综合评价,进而为特种设备使用企业分类分级层次监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确保各特种设备具有良好运行的工况性能。

1.2 科学适用性

在进行特种设备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必须借鉴建筑行业现有的工作基础、工作经验,与自主创新相互结合,使特种设备评价分析结果更加科学合理和贴近实际;利用系统工程、统计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理论和技术方法,对特种设备风险管理体系中的风险评价指标参数进行系统分析和归纳总结,确定各风险评价指标具体参数范围和比重,为使用企业开展特种设备分类风险层次监管工作提供重要决策依据。

1.3 针对性

特种设备风险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应针对被评价设备种类、使用情况等,收集完善的资料信息,对风险管理评价体系指标进行全面分析评估;要对影响特种设备使用性能的众多风险因素进行认真比较筛选,进而获得影响评价结果的核心因素,提高风险管理评价的实时性和准确可靠性。另外,还应从经济、技术等角度出发,针对特种设备实际使用情况和风险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预防体系和修正措施,确保特种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挥良好的安全可靠性。

2 特种设备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2.1 特种设备风险综合评价体系结构

依据安全系统工程相关理论观点,特种设备风险管理及综合评价不仅受到内部、外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同时各影响因素间仍然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联系。目前,应用层次分析法(AHP)是特种设备风险管理中非常重要的方法。从大量实践工作经验可知,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对特种设备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时,首先要结合建筑工程种设备使用的安全工况,将与风险管理存在相互联系的诸多影响因素逐一进行收集、梳理和归纳,并将这些影响因素按照一定支配关系通过相互间的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层次结构体系;然后利用AHP层次分析法相关理论方法,将系统评价所归结出的影响因素按照其对最高层和中间层的重要性进行有序排列;最终,按照中间层类别给出被基层评价组织对应的综合风险程度量化技术指标。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实践工作及其事故致因因素相关理论知识,笔者认为建筑施工企业特种设备风险管理应按照综合评价层(目标层)、中间层、量化指标层三层结构组成,其具体的层次结构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特种设备风险管理体系结构

从图1可知,综合评价层(目标层)为特种设备管理体系中的最高层;中间层为准则层,主要代表特种设备风险管理和综合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量化指标层是整个结构体系中的最底层,通过合理的建模分析获得与准则相匹配的良好评价指标。作为特种设备风险管理体系中的指标准则,本文所建立的风险管理体系结构主要考虑到被评价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固有危险性、安全制度与管理、设备管理状况、人员管理状况以及危险性控制等5大风险管理和评价准则。

2.2 特种设备风险评估原理

固有危险性是特种设备自身所具备的危险特性,只要其在工程中依然在役运行,则使用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对应固有的危险性。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进行实际施工建筑过程中的固有危险性就是量化指标层中的所有影响指标固有危险性的总和。但在实际风险管理和评价过程中,使用单位固有危险性并不是量化指标固有危险性的简单累计、叠加,而是要结合特种设备的种类特性,针对不同量化指标的具体危害程度赋予不同的权重,进而将各指标相互融合,进行综合分析和动态评估。如特种设备固有危险性A1应设置特种设备风险评估B1、特种设备死亡率B2、在用特种设备事故率B3共3个次级因素。固有危险性A1、安全制度与管理A2、设备管理状况A3、人员管理状况A4、危险性控制A5,设置特种设备危险评估B1~即发事故后处理情况B16共16个量化指标。对16个风险管理量化指标影响因素进行归一化评价取值后,分别取准则层的均值,即可以获得特种设备风险管理综合评价结果或实评值(0≤≤1),结合各影响因素层次总排序权重向量,则可以获得特种设备的风险管理综合评价指数D,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