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民族地区幼儿教育资源利用思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民族地区幼儿教育资源利用思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民族地区幼儿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

对民族地区幼儿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在课程改革、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成为发展民族地区幼儿教育的重要策略之一。首先,幼儿课程资源开发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行。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开发教育者的潜能,传授给学生生存与发展本领的教育。民族地区幼儿教育阶段的各种课程资源是从民族地区特点出发,从幼儿的可接受性中充分发掘幼儿的个性潜能优势、促进其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因此,它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形式。其次,幼儿课程资源开发有利于教师个性的养成,使之在教学中大胆创新。对民族地区幼儿课程资源开发,要求教师不仅要完成教学工作,还要打破统编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根据民族特点参与课程开发。教师将由课程的单一执行者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在开发的过程中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并使其逐步趋于完善。最后,对民族地区幼儿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是挖掘、保存、传承与发展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

二、民族地区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

民族地区多处于祖国经济和教育欠发达地区,信息化程度较低,幼儿教育相对薄弱,起点低、投入少等因素制约了民族地区幼儿教育的发展。

(一)投入不足,观念落后,幼儿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滞后

我国民族地区多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投入教育的总量不足,加之财政投入教育的资金分配倾向于义务教育阶段,导致幼儿教育经费不足,这已成为制约民族地区幼儿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瓶颈。母语是少数民族社会生活及民族认同的主要手段,而主流语言(汉语)是各民族交流的族际通用语,是科学文化知识传播的主要载体。首先,幼儿“双语”教材、校本教材、地方教材等显性课程开发力度不足。民族地区的“双语”教材,既使开发,也形同虚设,并没有真正实施。此外,学校环境和教师自身作为隐性课程资源开发得不到应有重视。许多学校根据家长的希望在学校里的教学语言尽量使用汉语,培养主流语言使用能力,许多家长也要求抛弃民族教育传统“双语”教育,实施城市社区并行的“双语”教材,尽量做到“与城市人在同一起跑线上”。很少要求多元文化教师。试想,十年后,今天的这些幼儿变成对城市主流文化(语言)一知半解,又对自己的“根文化”和蕴藏丰富文化的语言也一知半解年轻“边缘人”,这难道不是教育的悲哀吗?

(二)课程资源是以主流文化为基础开发,“与民族社区生产力分离”

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幼儿主要是在家庭和社区感受着民族文化的熏陶,以苗族孩子为例,他们从生活于其中的家庭、坑落、田间、地头,在与成人、同伴的交往中,在各种节日、盛典中感知、体验、领悟着本民族的文化精髓包括本民族特有的、风俗礼仪、服饰艺术等。这就是一种传统的、不分时间、空间,渗透于民族地区儿童日常生活之中的随境式教育。而现代的民族幼儿教育在当前主流文化的话语霸权之下,民族幼儿教育却迷失了前行的方向,脱离了民族文化与民族生活的现实,课程资源开发以主流文化为基础,“与民族社区生产力分离”。从实质教育课程理论看,任何一个民族都必须学习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因为这些民族文化是历史上维系该民族生存的经验体系和民族智慧的结晶。这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是一个民族能够存续的基础。但通过调查表明,我国民族地区幼儿教育课程多是以“主流文化”为基础,即城市工业文化为基础,使得民族地区幼儿教育成为“无根教育”,课程内容离民族社区农耕文化相去甚远,“与生产力分离”,民族地区家长仅把幼儿教育当作真正的“托儿所”,参与积极性并不高。从形式教育课程理论看,教育对人的素质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人的素质培养必须依赖于一定的载体和活动的介质。因此,传授和学习知识、磨炼技能技巧、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就成为培养人的最主要工具。目前,民族地区幼儿教育具有标准化和统一化的倾向,民族教育的特殊性规律被削弱了。以体育为例,每个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的传统体育项目,如蒙古族的摔跤、朝鲜族的荡秋千等等,至今我国各少数民族仍保留着数百种十分精彩的传统体育项目。但遗憾的是,这些千姿百态的体育运动项目,却不成为民族社区幼儿教育体育课程资源,而被单一的体育项目所取代,[2]这岂不是一种损失。

(三)课程内容“小学化”、“定向化”现象严重,幼儿主体意识缺失

目前,我国幼儿教育,普遍不遵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过早开发与定向已在全国的骂声中不断蔓延,民族地区幼儿教育也在不断渗透,将呈更猛烈之势。由于长期以来,民族地区的教育与当时社区生产力分离,使得“学而优则仕”思想在教育观念相对落后的民族社区更为盛行,要使自已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就得“从娃娃抓起”。[3]过分强调“知识教育”“识字教育”,在婴儿班和小班,还过早提倡“双语教学”。现在,有些年轻家长常常以自己的孩子能背多少首诗、能识多少个字、能说多少英语单词、能进行多少种算术运算等感到自豪。因而,幼儿园教师自然也在这些家长的要求或影响下,开始注重“知识教育”。这给幼儿教育不是带来益处,而是带来了诸多的麻烦。我们必须清楚,幼儿教育理所当然应以“情感教育”“习惯教育”和“优化个性”作为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此外,幼儿身心发展具有整体性规律,而且幼儿显得很单纯和幼稚,他们的兴趣发展是从混沌、朦胧到分化,从简单到复杂,处于不定型和继续发展期。但民族社区家长往往把自已子女定位为社区中的某个“模范”,如教师、公务员等等。由于文化落后,迷信思想依然存在,甚至还通过迷信活动来给幼儿的职业定向。家长这种强行职业定位,往往表现为强迫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发展,幼儿学校也为迎合家长的意愿进行教育,这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定规律。

三、开发民族地区幼教资源的思考

在民族社区开发幼儿教育课程资源应以民族幼儿教育特殊规律为指导,[2]基于少数民族地区丰富文化资源来开发,做到“教育与民族社区生产力相结合”。

(一)开发依据与设想

民族地区的课程资源开发应该是以本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为基础和决策依据,以各少数民族地区丰富多彩生活方式为基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了解本民族社区可利用的资源,以此为据开发一系列的课程。以贵州省为例,贵州是个多民族省份,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不同的民族心理,形成了各民族不同的乡土风俗、节日庆典和文艺活动方式,这些都成为独具特色不可替代的宝贵课程资源。据不完全统计,贵州少数民族的节日有1000多个。主要的民族节日有苗族、布依族的“四月八”、“六月六”歌节,彝族的火把节,水族的端午节,瑶族土节等。据此,我们可以开展一个“民族节日礼仪课”,让学生通过实地参与民族文化活动,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布依族、仡佬族的石板房,彝族的土司庄园,瑶族的歇山顶茅屋,苗族的大船廊、木鼓房、铜鼓坪、芦笙堂、妹妹棚、跳花场,侗族的鼓楼花桥、戏楼祖母堂,布依族的凉亭、歌台,彝族、水族的跑马道等都是富有贵州民族特色的建筑物。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设置“民族建筑学”,或作为美术课程资源,让学生观察与绘画自己的家园,培养学生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蜡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苗族、布依族地区的学校就可以开发出一门以蜡染、刺绣为主的课程内容。贵州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遵义会议”“息烽集中营”、“王若飞故居”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场所,附近的幼儿学校就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开发自已课程。贵州出好酒,中国国酒茅台出自贵州省遵义地区仁怀市,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家喻户晓,当地学校就可以开发一门“酒文化课”,通过课程让学生感到贵州的骄傲,中国的骄傲。

地戏是贵州特有的一种文化,它擅长表演历史征战故事。可以将“地戏”引入到幼儿教育阶段的教学中去,发掘学生的潜能,加深学生对地方文化特色的了解。贵州本是一个歌舞的海洋,苗族有“飞歌”、“游子歌”、“占歌”、“酒歌”,而侗歌曲调多样,内容丰富,歌与词水融;黔南、黔东南一带的布依族歌有大调、小调、大歌、小歌等,它们注意押韵,唱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强烈的抒彩。我们可以把这些民族音乐融入到我们的音乐课中,开发有自己特色的学校教育音乐课程。体育课的开展可以与贵州少数民族体育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如开展具有苗族特色的武术,被誉为“东方橄榄球”的侗族“抢花球”,苗、侗、彝族群众喜爱的摔跤,苗族、土家族群众喜爱的龙舟竞赛等。[4]此外,民族社区的各种课程应以独具特色的民族主流文化(主要是农耕文化、山区文化)为知识背景,便于民族社区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当然,以上仅仅是可供开发的课程资源,教师才是课程资源开发主体,是幼儿在学校阶段的最主要启蒙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素质始终是幼儿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教师首先应是本民族社区知识文化的楷模,准确把握民族社会文化与主流社会文化之间辩证关系,为儿童以后适应社会开发课程资源。其次,应具有审查教材、活动等各种课程资源胆识和能力,根据最优化原则为民族地区幼儿选择适合其个性张扬和共性发展的课程资源,通过“实践式”、“陶冶式”、“体验式”等途径开发民族社区幼儿教育课程资源。再次,教师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选择有效地教学方式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根据适应性原则,确定幼儿各种方面差异,因材施教。[5]

以民族社区文化资源开发幼儿教育课程,可以使幼儿学习本民族文化和语言,传承民族文化,在此基础上,实施幼儿“双语”教学,面向21世纪的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学生个性发展,既是提高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培养社会人才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讲,新时期的教育应是人尽其才的教育。幼儿教育课程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应注意的问题和对策

首先,教育者需要摆正对幼儿教育课程的正确认识。幼儿教育课程应能适应社会对人才多样化需要的需求,每一所学校、每个地区都是一个独特的实体,要因地制宜,体现民族地社区文化特点,使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获得满足与成就,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发掘幼儿的潜能,注重幼儿个性,有利于幼儿全方面的发展。然而,目前,幼儿学校负责人和幼儿教师本身对社区民族文化理解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课程开发上还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师教育中,要对师范生和在职幼儿教师进行严格的教学技能训练,把《民族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作为任何幼儿教育专业和在职教师培训学生必修课程。

其次,在幼儿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以下儿种关系:第一,处理好民族社区课程资源使用在学校统编课程中的比例,明确幼儿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范围;第二,处理好社区成人群体与学校开发主体之间的关系;第二,处理好国家课程标准与民族社区课程的关系。以上这些关系,都需要国家、社会和家庭对民族社区课程资源开发的支持,以保证教育质量。一方面民族幼儿不但要学习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保护与传承本民族文化,使学校教育与民族社区生产力有机结合,另一面民族幼儿也要学习主流民族文化,以提高少数民族幼儿今后适应主体民族文化(主流文化)社会的能力,求得个人最大的生存与发展。[6]再次,虽然民族地区课程资源丰富,但开发课程资源需要的硬软件还存在差距。因此,民族地区课程资源的开发不应该只是学校的事,应该一方面争取上级教育部门的积极支持,另一方面,争取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大力促进家长、社区、社会人士组成基金委员会,通过多方面筹集资源,获得共享校外资源的权利和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设备、场地、图书馆等的作用,开发出适合学校主客观条件的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