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评价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评价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标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的、恰当的评价将对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课堂评价的特点与原则出发,从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表现来探讨课堂教育评价。

【关键词】教学;评价;主体;合作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体现了时代的要求,提出了目标,其中,要求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可充分发挥教师自己的特色,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和促进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

一、新课堂教学评价的特点

课堂教学评价一般主要在于评价教师。而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特别重视了课堂教学对学生理解学科可能产生的影响的评价项目,从而将评价的目的从单纯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扩展到包括教学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促进“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的有意义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案。评价要关注学生整体、全面的发展。依据对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内容和课堂文化的综合观察的结果,最后落脚在教学是否促进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及应用学科知识能力的形成。

二、新课改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课堂教学的评价应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发展水平,兼顾学生个体发展的评价,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施分层教学,分层评价,给予多次评价的机会,促进对象的转变和发展。

(二)全面性原则: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

(三)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在评价学生主体参与活动时既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又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质量及参与活动的过程。

(四)可持续性原则:因为评价的过程是学生个性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评价中要促进个性的完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使他们的思维水平和情感意志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三、教学评价方法和策略

(一)教师的基本素质:即教师是否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体现新的教育观念和新课程理念;是否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以及他们个体的差异,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是否做到公平,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是否能做到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认真负责;教师的教学的基本功是否与学生交往互助,与现代教学共同发展。

(二)教师的教学行为: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本质就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过程,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由重教师的“教”的表演向重学生的“学”的指导转变。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帮助学生决定适当。教学设计能否促进学生在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等方面的发展。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与转化中看教师是否根据新的课程体系,正确理解教材所表达的意图,并结合所教学生的特点,看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是否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获得广泛的教学活动经验。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中能否根据要求和本节的教学目标,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式有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会过程中达到会学,真正理解知识内容。教师进行自我评价,即明确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有目的地收集、分析有关自己教学的资料,体现评价的导向作用。

(三)学生的学习表现:课堂上不应该仅仅是教师的“教”,重要的学生的“学”,只有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

1.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可由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目标达成状态来判断。课堂上没有学生的情绪状态和交往状态,就无法激活课堂;若没有学生积极思维状态和良好的目标达成状态,课堂会成为“泡沫课堂”。只有全面深入了解学生,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的;有针对性地确定难点,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有的放矢地进行新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堂倡导要参与、探究、合作。学生在学习时间、内容、方式等方面是否拥有较大的自主性,是否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想、验证与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否通过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学习有关技能和科学研究的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推究问题的热情和兴趣如何。能否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长,组织开展合作学习,学生参与的热情、情感体验如何,是否形成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学生学习的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课程标准要求的新知识,是否了解所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有关技能是否得到了有的训练和提高。在能力是否提高方面看学生能否结合具体情况发现并提出问题,能否尝试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能否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经验等。其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是否进一步提高,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愿望和求知欲是否增强,是否逐步形成各种良好的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师生是否更加融洽。

因此,课堂教学的评价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的变化和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

[1]喻平.走进高中新课改[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

[2]于树增.行进在新课改中[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9.

[3]郭熙汉,赵东方.教学评价与测量[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