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行业特色高校协同创新能力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行业特色高校协同创新能力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章首先对协同创新的内涵和高校协同创新的目的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上针对地方特色高校自身特点,提出了若干高校协同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包括加强各类产学研组织培育与创新资源协调优化,加强协同创新团队的培育与提倡学科交叉,积极探索促进协同创新的机制改革等,以期为提升具有地方特色的高等院校协同创新能力提供几点可供参考的意见。

关键词:特色高校;协同创新;产学研;学科交叉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048-02

一、前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的关键时期,然而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还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我国原创性与突破性的科技成果较少、科研的前瞻性和战略性不足、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较低等。据统计,我国目前每年所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可达3万多项,但其转化率仅为25%左右,其中真正能实现产业化的更是微乎其微,仅仅不足5%;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足40%,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高达60%以上[1]。

2011年4月24日,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特别强调高校在“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同时“积极推动协同创新”[2],这一重要论述对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鉴于此,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合制定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3],并从2012年开始实施,其目的是为了加快高校机制体制改革,转变高校创新方式,集聚和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产出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的独特作用,以机制体制改革引领协同创新,以协同创新引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在国家创新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协同创新内涵

协同创新的概念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中心的研究员Peter Gloor最早给出定义,即“由自我激励的人员所组成的网络小组形成集体愿景,借助网络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状况,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4]。协同创新可以理解为一种“实现创新的组织方式”——通过加强系统内部以及系统内外部的充分交流、沟通与合作,构建一个有序架构,从而实现更为高效的创新。协同创新过程不同于原始创新的简单协调合作,也有别于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过程的产品技术要素整合,其本质是一种管理手段的创新。某种意义上,协同创新过程是解决科技资源过于分散和创新实体之间彼此封闭的一种手段。对于高校协同创新而言,可以认为是高校教师彼此之间以及教师与科研院所研究人员、企事业科技人员、生产者和管理者之间,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重点科技项目,以解决行业共性及关键技术和生产过程的重大科学问题,通过整合各部门优势资源,并在政府机关、金融和科技中介机构等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下联合攻关,从而争取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上取得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的相关活动。

三、行业特色高校协同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1.加强各类产学研组织培育与创新资源协调优化。近年来,我国企业的自主研发得到了较快发展,但研发机构与研发人员数量占企业比重仍较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企业自身的创新过程也愈发复杂,很多创新成果都是通过整合相关资源和学科交叉的结果。鉴于此,高校与研究机构参与到企业的协同创新过程之中,其最终目的就是将高校与研究院所的科研实力与企业的市场优势实现强强联合,也就是所谓的产学研相结合。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投入各自优势资源,在政府、金融机构与科技中介机构等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下进行的协同技术创新活动。其特点在于创新主体有创新的能力和统一的目标,有政府的政策支持与金融机构的资金保障,有便于创新主体之间沟通的机制,同时可以保证信息共享等。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协同创新的主要运作方式,积极推动企业与大学及科研院所之间的深度合作与协同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协同创新是一项复杂的创新组织方式,关键是形成以高等院校、研究院所与企业为核心,以政府、金融机构、创新平台、非营利性组织等为辅助的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创新模式,通过知识创造主体和技术创新主体间的深入合作和资源整合,产生1+1>2的非线性效果。作为联接科学创新和技术商业化的跨组织合作模式,产学研协同创新在20多年来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并逐渐向跨区域化、国际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美国硅谷的成功就是建立在形成了以企业、大学、研究机构、行业协会为核心的协同创新网络基础之上;同样,我国的中关村也在促进产学研全方位合作的过程中显著提升了区域协同创新能力。

对于地方特色高校而言,努力推进高校与对口研究院所及企业的产学研协同合作,是提升高校协同创新能力的一条捷径。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为例,沈阳地区汇集了包括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等众多航空企业与研究所,通过加强学校与这些机构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可以在沈阳地区建立航空产业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的一系列产业基地,大幅提升区域协同创新能力。

2.加强协同创新团队的培育与提倡学科交叉相结合。目前,高校的许多教师满足于带一个自己的小团队、在一个狭小的研究领域和封闭的人际环境里开展科研,科研团队之间缺乏交流与资源共享,这种科研组织形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科学研究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培育一批能够开展协同创新的战略型科学家组成的团队,这就可以通过促进学科交叉的方式来实现。学科交叉已经成为产生创新性科研成果的重要途径,地方特色高校要在立足自身专业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多种学科交叉研究的共享和交流平台,实现科研平台与资源共享,加快学科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给予前沿学科交叉研究更多立项支持,鼓励与支持高校教师申请学科交叉项目,培养高校教师协同创新意识,从而培育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及协同创新团队,提升高校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并以此带动多个专业方向的协同发展。同样,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为例,该校以航空特色专业为主体,汇集了包括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等众多专业,如果能针对航空领域内某一重大课题,对以上众多专业进行交叉整合与资源共享,实现协同合作与联合攻关,将会大大提升学校整体科研水平,并可带动众多专业协同发展。

3.积极探索促进协同创新的机制改革。地方特色高校要努力将人才、技术、政策、资金等各类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其理想机制既不能等同于高校内部原有管理机制,也不同于政府机构的管理体制,更有别于企业的运行模式,而应当是三者制度优势的有机结合。高等院校应当树立起重视成果转化、服务社会需求、促进经济发展的意识,高校管理者应当在沟通交流手段、资源配置方式、产权分配模式、风险分担方式、组织人事管理、评价考核标准、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积极主动地开展机制改革,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行业产业、面向区域发展,探索多元化、多层次的协同创新模式,在若干关键战略领域构建重大团队协同创新的组织模式与管理机制,大幅提升高校承担和攻克重大科技创新课题的能力,努力提升高等院校协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国家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

四、结论

加强高校协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时期提高中国大学服务产业和社会发展能力的关键。本文结合地方特色高校自身特点,提出了通过加强产学研结合与协调优化创新资源、加强培育协同创新团队与促进学科交叉、积极探索促进协同创新的机制改革三个方面的建议。作为科学研究的基础力量,在科学技术高度综合又高度分化的时代,高等学校重新审视协同创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协同创新的实施方法和路径,不仅有益于自身发展,而且对于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可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何郁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J].科学学研究,2012,30(2):165-174.

[2].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4-25.

[3]程晓农.面向需求协同创新,提升为国家地方科技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J].高校教育管理,2012,6(4):1-3.

[4]叶仕满.协同创新:高校提升创新能力的战略选择[J].中国高校科技,2012,(3):16-19.

作者简介:王磊(1981-),男,江苏徐州人,博士,讲师,从事机械设计及理论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