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利率市场化不可裹足不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利率市场化不可裹足不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利率市场化是国内金融界长期关注的问题之一。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都较早实现了利率市场化,而我国由于受到内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利率市场化久拖不决。日前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到,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政策表述与“十一五”规划建议如出一辙。即将落幕的“十一五”期间,利率市场化改革几无进展。未来五年,在同样的政策表述下,利率市场化改革应有新动作。

目前,在存贷款利率的管制方面,央行对贷款利率进行下限管理,主要为防止银行恶性竞争市场份额;对存款利率进行上限管理,以避免银行竞相高息揽储。由于存贷款利率管制的存在,利率水平无法反映真实的资金供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使货币政策“失灵”,利率工具“失效”。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存款利率存在上限管制,在最近持续不断的高通胀率的情况下,居民实际存款利率为负,而我国居民投资渠道狭窄,大量资金涌入股市、楼市,容易引起资产价格泡沫。而且,负利率状态导致的储蓄财富缩水,迫使资金从银行体系流入资产市场、商品市场,从而加剧通胀压力。从银行的角度来看,我国的金融体系属银行主导型,在利率市场化没有推进,银行利率仍存在管制的情况下,银行享受着高额的利差收益,缺乏足够的提高自身竞争力和风险抵御能力的动力,这会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抵御风险能力的提高。

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毫无疑问是优化经济结构、化解经济问题的首要一步。央行应在稳妥的基础上,更加积极主动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适当放开存款利率的上浮比例,不像加息那样易被市场误读,其主要意图不是抑制经济过热,而是旨在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的稳定性。这样,银行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调整,对整体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对于贷款利率,为了保持金融体系在宏观上的稳健性,未来亦可考虑将其浮动空间进一步放大。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就是逐步放开存贷款利率上下限,可循序渐进地推进。

央行一旦取消存贷款利率上下限管理,完全推进利率市场化,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关于基准利率的确定。基准利率是央行公布的商业银行存款、贷款、贴现等业务的指导性利率。在中国,目前仍以央行对国家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规定的存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应逐步将“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培育为基准利率,推动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定价机制。第二,关于基准利率向市场利率的传导。基准利率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传递性,在利率市场化后,央行要注意基准利率向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的传导研究,疏通利率传导渠道,使基准利率真正发挥作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畅通。第三,关于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现阶段的银行收入来源依然主要依赖利息收入,这意味着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将面临较大的挑战和风险。如果不能建立相应的存款保险体系和问题银行退出机制,一些经营不善的商业银行的破产倒闭风险将加大,并可能由此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造成整个金融体系的动荡。因此,建立合理的存款保险制度是推进利率市场化、保证金融安全的重要制度保障。

银行也是企业,应当具有自主定价的权利,无论从市场经济发展还是从金融市场自身的发展完善来看,都需要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为此,各方面都应做好充足准备。除了应加强制度的建设,银行也应该加快转型,通过资产结构和收入结构的调整转型,来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冲击。

过去几年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总的来说是稳妥有余而积极不足。对于未来利率市场化的发展方向,笔者再次强调,利率市场化在稳妥的基础上更要积极推进,做出实质性的进展。另外,人民币国际化、汇率市场化和利率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都要求利率市场化尽快迈出实质性步伐。从美国、日本等国的利率市场化的历程可以发现,利率市场化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最初银行业将会受到比较大的冲击。在现在整体条件下,银行保持必要利差具有合理性,但如果利率市场化导致银行利差大幅缩小,银行可能会选择将贷款发放到高风险同时受益更高的资产上,加剧道德风险。因此,对于这一“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我们既不能急促冒进,更不能裹足不前,而应当积极、稳步、有计划、分步骤地逐步推进,促进我国形成良好的资金分配机制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促使实体经济更加健康发展。 ■

博主简介: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