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电工基础学科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电工基础学科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在《电工基础》课堂上培养职高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关健的一步,也是我们每一个职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兴趣是可以通过多方面培养的。

关键词:电工基础;学习动机;演示实验

前言

职校生学习《电工基础》时普遍感到较难,无非有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方面职校生文化基础一般均较差,其中有一大部分同学学习意识淡薄,学习主动性意识差。另一方面是就与我们教者有关了,有些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般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的养成。教师要想让学生学好专业课,掌握好专业课知识,必须在《电工基础》的课堂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手段,想尽办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众所周知,事物的发展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动起来这才是一节真正的好课,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怎样使学生的学习变为他本人的一种主动需求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授课过程中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

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当中,求知动机是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内部动力,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极其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目的的教育,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谈今后如何生存,如何立足于社会,如何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把学生学习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结合起来,把学生的个人应具备的素质和社会用人的需求联系起来,把国家和社会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需要,从而产生社会责任感,自觉、自主地去学习。

在课堂上,我会注意到让学生明确每一节课的目的和要求,以及这一节课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知道本节课应当掌握什么知识,完成怎样的目标。

二、做好课堂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要一改过去教师讲、学生听、记的方式,要重视课本上每一个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电工学是基于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学科,很多概念、规律都与实验有关。它可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能化难为易、理清思路,更好地掌握概念、规律等。为理解和掌握好新知识创造条件。

一方面我们可用实验来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授“自感现象”这一节课时,教师先安排两个演示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往往由实验现象而产生一系列的疑惑,针对学生的疑惑,教师适时引入话题:为什么电路中开关闭合时只能慢慢地亮亮起来而不是迅速亮呢?而断开后灯泡不会立即熄灭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要任务。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不自觉地由被动学习变不主动地融入到你所创设的课堂氛围中。从而产和生了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许多难点内容可用验示实验来突破,但一定要讲究方法。如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这章中的重点定律,更是一个难点内容,从多年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对理解椤次定律的含义是相当困难的,特别是“阻碍”这两字的含义,因而无法应用椤次定律去正确地解决问题。在做教学做演示实验前我们要先让学生明白需要探索、讨论的问题,如先将1、3两图一起研究,我们要提醒学生注意磁铁极性的变换与检流计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先是N极向下,后S极向下);判断线圈的极性与磁铁的极性关系,后再将1、2两图研究,看有什么现象,从让学生理解“阻碍”这两字的含义,再进一步研究磁铁插入(或拔出)的快慢与检流计指针偏转角度之间的关系、磁铁在线圈中停止不动与检流计指针偏转情况之间的关系、通电线圈插入(或拔出)大线圈时检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由磁铁改铁棒,看检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等。当然,实验中还应时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同时要求学生结合所产生的实验现象,并根据前面所学知识加以判断感生电流与磁场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最终让学生逐步弄清定律的具体含义。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并且能长期坚持下去,则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贯彻落实“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办学宗旨深化课程改革

我们职业高中教育应以国家宏观定位为依据,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的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而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普通高中录取后的“末流”学生,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文化课基础是属于“差生”类,属于学习的“失败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针对学生的现状,很多学生对高深的理论无法理解,故有些理论可不必让学生理解,只要让他知道怎么做则就行了,也就是先让学生动起手来,然后让他知道为什么这们做,即使他不懂理论但只要会做也就行了。

四、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把握好课堂节奏

课堂教学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老师在课堂上常使用如:讲、问、议、练、想……等手段。都认为只要有了丰富多彩的课堂手段,就能引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取得可喜的教学效果。过去的中小学教学“满堂灌”之所以不受欢迎,毛病之大概就是缺少节奏的变化,至于现在有的教师提倡的所谓“满堂练”、“满堂问”、“满堂看”等,虽然各自有特点,但节奏单一,总有些欠缺。在单一的节奏下,始终保持紧张兴奋状态。拼命灌输,急于求成往往欲速不达。张弛相间,倒可能事半功倍。当然,上课的节奏没有变化不好,但过于追求形式,一味地寻求多种手段,无质无序,也会走向反面。表面上踊跃热闹,花里胡哨,其实是目的不明,要领不清,是好看不好用的花架子,这样的节奏“过犹不及”,也不是好的教学方法。应该强调的是,设计学生课堂活动节奏,应以使学生获得学习主动权为原则,离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都不可能有好的教学效果,一节课听、读、问、议、练、想如何交错调度,只有依据学生的特点,才能确定把重点放在哪个环节上,学生课堂活动节奏的变化,也需要变而有度,变而有序,否则仍可能当不成学习的主人,而照旧被牵着鼻子作奴隶。

五、建立和谐的师生和同学关系,挖掘非智力因素潜力

教师首先要关心爱护学生,同学之间尊师守纪、团结协作。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共同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作为教师,首先要学会给学生以丰富的情感,他们应该用一颗童心来对待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另外还可以用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来赢得学生的心,那就是微笑。一个亲切的微笑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生硬的冰冷的语言变成富有感彩的语言,把命令式、居高临下式的语言转化为商量式、平等交流式的语言。学生的学习心态往往是受班级人际关系状况的制约和影响。如果师生关系融洽,教师尊重理解学生,学生敬重喜爱老师,他们就会形成一种积极健康、活泼向上的学习心理气氛。从学生关系看,同学之间团结和谐的关系容易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气氛。相反,疏远甚至对立的师生关系或同学关系,会抑制最佳学习心理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