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胡琴在台湾研讨会纪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胡琴除了本身具有独特圆润、优美的音色与表现力之外,还蕴含着民族的情感,最能贴切地表达民族心声。胡琴从早期的民间伴奏角色,经由胡琴改革家周少梅、刘天华等人的努力,使胡琴跃升为独奏乐器;又在民间乐人华彦钧、孙文明等人运作民间特殊的演奏手法与细腻的情感助长之下,让胡琴的生命力更加的委婉动人。接着有二十世纪中后期的作曲家陆修棠、刘北茂、王沛纶、刘文金等人的作品,还有台湾的董榕森、刘俊鸣、许常惠等人的胡琴创作曲,他们皆是胡琴圃园中的辛勤园丁,使胡琴艺术得到良好传承,更将它的艺术风采发扬光大。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民族音乐发展面临重大的转型时刻。如何适应世界的音乐潮流?如何保存独特的民族风格?都是在发展中必须加以斟酌、考量的。
为此,台湾艺术大学中国音乐学系在相关单位的支持下,于9月30日至10月1日,在该校举行“胡琴在台湾─《二胡篇》”的学术研讨会,对胡琴音乐的发展,诸如声学理论、制造工艺、演奏技巧、谱曲、教材编写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研讨会以胡琴的发展、理论、创作、教学、琴制五个面向,作为重点议题。
林月里、赖锡中、陈郑港等艺术家和学者,针对台湾二十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二胡音乐之进程与发展及其文化意涵进行了思考。翁志文的论文《由测音谈二胡演奏的音准问题》,对二胡音乐的音准问题提出质疑及面对的态度。蔡秉衡的《刘天华二胡流派的审美历程》,探讨了刘天华二胡改革的影响力及风格特征。朱文玮的《丝弦二胡音乐研究》,反思了丝弦二胡重新被运用的可能性。作曲家黄新财、刘学轩根据自己的创作,发表了其作曲背景与写作手法。演奏家王萦e由演奏的角度谈《西秦王爷》与《弦二协奏曲》两首二胡创作曲所带来的新视野。教学工作是承传艺术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方法等,都是值得探讨的课题。陈如祁的论文《二胡演奏技巧之论析》,欧光勋的《二胡演奏家的训练与养成》,黄正铭的《对张韶「二胡广播教学讲座之研究》,在这方面作了不同角度的探讨。台湾近几年来投入二胡制作的制琴家很多,也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另外,有科技背景的音乐学者,以及具有科技方面的专业人才,也相继透过科学技术进行乐器的研究,已逐渐取得显著的绩效。
台湾设有二胡专业的艺术院校、表演团体、科研单位约200位艺术家和学者踊跃参与了这次学术研讨会,见解独具,成果相当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