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各方联动显威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各方联动显威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三年任务一年完成

基层工会组建是工会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把职工和农民工全部纳入工会组织,并真正想职工所想,解职工所需,切实发挥作用,才能得到职工的拥护和信赖。

昆明市西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总工会主席郝坚放对此深有体会:“西山区工会有意识地把建会、帮扶、维权等日常工作自觉地纳入维稳轨道,替党委、政府分忧,成为名副其实的‘职工娘家人’。”

建会成了西山区各级工会首要的硬指标。

辖区内企业绝大多数为非公企业,为详细了解全区企业现状,区总工会深知,最好的办法就是整合社会资源一起行动。他们联合人社、财税、工商等部门,先后开展了两次规模较大的调研,对未建工会非公经济组织进行全面摸底,在2008年经济普查数据的基础上,做到未建会企业数量清、所在区位清、未建会原因清和推进建会情况清,完成了全区4656家企业的普查工作,掌握了庞大的第一手资料。

企业建会,宣传动员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区总工会又与区工商局、区地税局建立了工作协调机制,企业登记注册和纳税时,都会领到一本宣传工会的小册子,从而在源头上营造了建会氛围。

结合辖区实际,区总工会以党工共建创先争优为契机,根据企业不同情况和类型,以正式投产运营的规模以上企业为重点,对具备单独组建工会的企业,安排工会组织员深入企业现场指导建会,对暂不具备单独建会条件的企业,则采取工会联合会、行业工会等形式进行覆盖。

西山区总工会常务副主席赵敏介绍说:“企业老板对工会也有一个认识的过程,一些民营企业建立工会后,我们工会不能甩手不管了,要经常主动关心职工,关心企业的生产经营,让老板看到工会的作用,慢慢就接受了工会。”

通过多措并举,西山区实现了工会组织建设存量全覆盖,增量进入常态,三年任务一年完成的重大突破。全区新增工会组织1067个,新增会员23114人,实现企业建会和职工入会全覆盖。目前,全区共有工会组织4706家,工会会员97000人。

帮扶解困

早在1998年,西山区委、区政府即在全市县区工会中率先把困难职工帮扶资金列入区财政预算按时划拨,从1998年到2006年,每年20万元,从2007年起提高到每年50万元,以后以每年20%的幅度递增,2011年达到99 . 6万元。这在全市各县区工会中,是建立最早、增幅最高、数额最大的一家。

92岁高龄的俞庆岳老人在世时一直念念不忘西山区总工会:“活了将近一个世纪,只有工会这个娘家,始终是我们的贴心人。”俞老是昆明霓虹灯厂退休困难职工,年老多病,针对老人的特殊困难,2009年西山区总工会及时给予一次性8000元的大病救助,此后又于2010年和2011年分别给予3000元的大病救助和临时生活救助。

工会对重特大疾病的补助标准,现在已提高到3000―8000元,3年间共帮扶120人,帮扶金额46.1万元。

“不让一名考上大学的困难职工子女因家庭困难上不起大学,不让一名困难职工子女因家庭生活困难而辍学”,这是西山区总工会对社会的承诺,也是他们在金秋助学活动中始终如一的行动。王蓉生长在单亲家庭,平常靠母亲打零工维持生计。2007年,王蓉考入云南大学,区总工会了解到情况后,及时给予一次性帮困助学金3000元。为了让孩子顺利完成学业,工会积极牵线,让王蓉和西山区政协副主席陈开建和区委副书记章震结成帮扶对子,每年给予3000元助学金。2011年,王蓉大学毕业,现已有了稳定的工作。

以前,区总工会的助学标准最高1000元,如今已提高到2000―3500元,3年来共帮扶困难职工子女323人,帮扶金额近90万元。

“再就业是困难职工脱贫解困的根本。”在提升困难职工的“造血”功能上,西山区总工会同样采取了各方联动的办法,他们每年都与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工商联合会共同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为困难职工搭建求职平台。2011年,24家用工单位进场招聘,提供了1106个岗位信息。同样是在去年,区总工会在海口开办了农民工计算机培训班,在团结街道开办了农民工餐饮服务培训班,让他们掌握了一技之长。

近3年来,区总工会共计为80名个人和两家企业争取到贷免扶补和小额担保贷款748万元,既让企业赢得了发展,又促进了职工就业。海鹏工贸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安全防护用品产供销为一体的私营企业,2011年,企业准备开发高端产品,管理层正在筹措资金时,辖区内的街道总工会及时与海鹏公司取得联系,为他们争取到200万元的无息贷款,如今已发展壮大为云南省第一家具有专业全身劳动防护产品能力的知名企业。有为就有位,不仅是街道工会,企业工会也得到公司领导的认同,重大决策都会向工会征询意见,双方共谋发展,携手俱进,实现了双赢。

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2011年4月10日凌晨,在昆明一工厂打工的吕某突然死亡,妻子认为丈夫是因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导致的,要求厂方赔偿80万元。厂方不同意,死者家属召集亲属和工友在厂区门口设了灵堂,工厂被迫停产。4月16日,西山区马街办事处司法所接到投诉后迅速赶到现场调解,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工厂重新开工。

能够解决如此激烈的劳动纠纷,这是西山区总工会、司法局、法院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四家成功联动的结果。

2010年9月,为了实现“大调解”的工作格局,西山区总工会、司法局、法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四家部门经过协商,在西山区农民工维权中心和法律援助中心成立“劳动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整合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诉前调解以及工会的劳动争议调解等资源,并建立人民调解参与劳动纠纷调解联动工作机制。同时在10个街道办事处司法所下设10个劳动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室,聘请了17名人民调解员。

赵敏介绍说:“调解内容包括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社会福利、保险、培训、劳动保护等发生的争议;因用人单位辞退劳动者和劳动者辞职发生的争议;因履行、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因经济补偿和赔偿发生的争议;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等5个方面的纠纷。”

西山区马街街道办事处一家混凝土搅拌站的职工周正超在工作中受伤,他到调委会寻求帮助,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调委会指定马街调解工作室进行调解,两轮调解过后,双方达成共识,化解了矛盾。

“能调解的不仲裁,能仲裁的不诉讼。”在具体的调解实践中,人民调解委员会显现出快捷、即时、服务和预防的优势,省时省事省力,体现出事半功倍的效果。赵敏比喻说:“这种调解好比海绵吸水,会把来自职工心中的怨气吸收殆尽。”半年多时间,就调解纠纷65起,调解成功62起,成功率95.3%,纠纷争议涉及金额560万元。

西山区职工法律援助工作站是工会整合司法局成立的,目的是为困难职工、农民工提供快捷、高效、专业的法律援助,为了快捷高效,他们提出了打造“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的思路,即在正常状态下,确保每个法律援助需求者在一小时之内可以找到一家法律援助工作机构,从而提出申请和求助。

永昌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的一家宾馆,因经营困难而解除了22名职工的劳动合同。为此,职工找到就近的法律援助工作站寻求帮助,经调解工作室对政策法规进行解释和说明,及时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职工李大姐对此一直充满了感激:“是工会点燃了我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