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金融活水“润”乡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金融活水“润”乡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这几天,山西省五台县阳白乡阳白村70多岁的孟虎旺老汉格外忙碌,他家每年正月都要种两大棚的香瓜。“去年2个温室大棚香瓜收入3.1万元,到7月种上西红柿,还能有3万元的收入,一年下来有6万多元呢。”这样的好事,让老俩口高兴得合不拢嘴。

走进阳白村千亩蔬菜温室科技示范基地,一块块人造“小平原”点缀其间,一座座蔬菜温室大棚整齐划一,温室内叶绿花红、果实累累。这是五台县扶贫开发中心、财政局,向贫困农户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果。

早在2014年,山西省已制定出台《山西省金融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富民扶贫工程2014-2018年实施方案》。按照该方案要求,到2018年,全省58个贫困县将全面开展金融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富民扶贫工程,推广“扶贫小额到户贷款”。

贷得到

扶贫开发,金融支持不能缺席。为破解“贷款难、贷款贵”的瓶颈,山西省创新金融参与扶贫开发模式,去年把金融富民扶贫工程列入全省十项强农惠农政策范围,在58个贫困县开展面向贫困户的“富民贷”和面向贫困地区产业扶贫企业及项目贷款的“强农贷”,支持贫困地区企业、农户实施特色优势产业开发,目前该项工程已初见成效。

在地处吕梁山南麓的隰县黄土镇无鲁村一片梨树地里, 55岁的农民刘旭东望着眼前的梨园笑得合不拢嘴:“这20亩玉露香梨树是俺家种的,日子总算有盼头了。以前俺家主要种植玉米、杂粮,一年忙到头,挣不下几个钱。”

去年4月,刘旭东借助金融扶贫政策,申请到5万元贷款,养了20多只羊,种植玉露香梨树20亩。“俺一直想种玉露香梨树,但因没有本钱,没有抵押物,银行不给贷款,有想法也没有办法。金融扶贫圆了俺全家多年的梦想,现在俺的目标不只是脱贫了,还想当上种养大户!”刘旭东兴奋地说。

隰县是山西省扶贫小额信贷示范县,该县坚持“健全机制、试点先行、产业带动、精准帮扶”的方针,设立金融扶贫小额信贷试点村,由试点村建立村级产业扶贫金融服务中心,组织出台村级管理办法及相关制度、职责与流程,成立评级授信小组宣传动员贫困户,开展村级评级授信、贷款审核推荐等工作,积极配合乡镇、县扶贫办、金融部门审核考察等工作,保证金融扶贫项目从开始到确定,再到落实都有机构、有人员始终跟进。目前全县已发放贷款5508.78万元,涉及贫困户834户,扶贫龙头企业3个、专业合作社2个。

用得好

最近,天镇县南河堡乡西沙河村村民安世峰一直在自家的蔬菜大棚中忙碌着。“我就是依靠邮储银行50万元的富民扶贫贷款,才扩大了蔬菜大棚的规模,日子比以前过得红火多了。”安世峰满脸笑容地说。

天镇县地处晋、冀、蒙三省交界处,素有“鸡鸣一声闻三省”之称。受自然条件等因素限制,该县经济发展较为缓慢,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被国家列入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地区。如今,县里越来越多像安世峰一样的农民依靠富民扶贫贷款致了富。安世峰不仅自己创业致富,还带动了所在合作社其他成员的种植规模。“要是没有富民扶贫贷款,我就是想干这事,也没有能力呀!”安世峰说。

去年,山西省金融富民扶贫工程启动实施以来,扶贫部门和农信社、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瞄准贫困人口、贫困地区产业扶贫企业,通过“富民贷”“强农贷”两种形式,支持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开发。

截至目前,不仅仅是天镇县,邮储银行山西省分行已经在大同、忻州、吕梁、临汾等市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开办了富民扶贫贷款,金融扶贫工程的实施既为金融机构也为农户贷款兜底,同时大大激发了贫困农户农业贷款的积极性。从农户到企业,金融扶贫工程使财政扶贫资金的“鲶鱼效应”得以放大,依托有限的财政资金撬动社会无限的资金体量,支持贫困地区实现强农富农和产业开发。

可以说,金融机构与财政部门的互动,在创新金融产品服务、引发资金流动的同时,也是山西探寻农村金融机制改革的尝试。

还得上

“要是没有贷款的话,我这个7.2万元的拖拉机就买不起,但现在,我计划再买一个玉米联合收割机。”这几天,吕梁市离石区吴城镇下三交村的种植大户张林平终于松了一口气,他购买农机的贷款有了着落,刚流转过来的土地再也不用发愁耕种。张林平高兴地说,“这都是沾了扶贫贷款的光。”

离石区在扶贫工作中实施的“金融扶贫”,是用风险保障金撬动银行贷款,提供贴息贷款,积极扶持农村、农业发展,让像张林平这样的农民自主选择致富项目、根据自身需要发展生产,为农民加快脱贫致富探索新路。

吴城镇下三交村一直有搞养殖的传统。但是,以前资金问题却制约了他们的养殖、种植规模发展。小额贷款的注入,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像张林平一样,在下三交村有30多户农户申请了扶贫贷款,他们依托当地优质的草场资源,发展起了肉牛养殖,成为致富增收的一条好门路。“扶贫资金贷回来以后效益特别高,我们现在贷回来八九十万元,老百姓有的搞养殖、有的搞种植,基本形成了产业链。今年,养殖户人均纯收入起码能达到四五千元。”该村党支部书记王虎成说。

按照《山西省金融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富民扶贫工程2014-2018年实施方案》要求,山西省级财政已下达1.05亿元金融扶贫风险补偿金,用于解决贫困农民贷款难的问题。财政扶贫资金为先导,信贷资金市场化运作为基础,“放大额度、保值增值、滚动发展”的杠杆式扶贫模式在山西省呈现出良好态势。

不仅如此,省扶贫办、财政厅和金融办三部门还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健全金融扶贫风险分担和防控机制,守住风险底线。

山西省扶贫办产业站站长赵俊超表示,如何使有限的扶贫资金发挥最大的效应,金融创新撬动资金杠杆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下一步山西省将继续大力创新推动这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