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三言”中商人财富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三言”中商人财富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三言中商贾题材的小说不仅描写了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的商业活动和商业繁荣下的社会生活,它们还描写了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一些商人的商业意识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尤其是财富观的改变最为突出.

关键词 三言 商人 财富观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古代的封建经济经过长久的孕育,到明代中叶以后,终于孕育出了与封建小农经济有很大区别但又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新型经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经济先天不足,它在封建经济的夹缝中生存,走得步履维艰。明代的商人们作为在新旧经济体系的交替时期产生的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身份在大的社会背景中显得非常微妙。但伴随着商品意识在人们心中的强化,商人们的社会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人们对商人的评判标准和商人们的财富观念开始变化。

1 社会财富作为一种衡量标准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三言”中,财富被认为是人们能够得以生存的基本,也是获得人格尊严的条件。《叠居奇程客得助 三救厄海神显灵》中的一段话就说明了这一点,“却是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徽人因是专重那做商的,所以凡是商人归家,外而宗族朋友,内而妻妾家属,只看你所得归来的利息多少为重轻。得利多的,尽皆爱敬趋奉;得利少的,尽皆轻薄鄙笑。犹如读书求名的中与不中归来的光景一般。”在这段话中,徽州的风俗已经把经商看作是和科举同等甚至是重于科举的事情了。

小说中的徽州百姓这种“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的思想以及由此产生的用创造的社会财富的多少作为衡量商人的社会价值、断定其社会地位的高低、判断他们感情的浓淡的标准,这与明代中叶以后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古代统治者为富国强兵一直采用“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和“士农工商”的等级秩序,这些都使得羞于谈钱、耻于谈利的社会风气形成。同时儒家思想倡导“君子忧道不忧贫”的超脱物欲观。到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封建社会进入晚期,商品经济繁荣,商人数量增多,“重农抑商”思想受到强烈冲击。一些著名思想家开始纷纷为商人们“正名”,反对“存天理,灭人欲”,肯定私欲。李贽认为“且商贾亦何可鄙之有?” 王阳明提出“四民异业而同道”。市民百姓开始改变轻商贱商、鄙视钱财的观念。重视商人、重视钱财的社会心理形成,对这时的商人们影响巨大。因此,商人们开始把他们的经商逐利和他们想要追逐名利、德望和社会地位的欲望相联系。《叠居奇程客得助 三救厄海神显灵》中的程宰兄弟,外出经商若干年,但没有赚到钱,还折了本,自觉无颜回乡,于是滞留他乡。后来他们在海神的帮助下获得大笔财富,才荣归故里。可见当时社会对财富的崇拜对商人们的巨大压力,商人们把追逐财富作为他们生活的主要目的,认为拥有了财富就能赢得尊重。

同时,这也形成了一种“金钱万能论”的在现今社会依然存在的不良心理。像《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纨绔富商孙富,看中杜十娘的美貌,虽然杜十娘已经与李甲在一起,但他认为这是可以用金钱解决的,设计“买”了十娘。但是从孙富的结局我们可以看出这种人是没有好下场的。

总体来说,虽然人们开始用创造的社会财富的多少来衡量商人们的社会价值的大小,但人们认同的是一种积极的创造财富的方式,只有用积极的方式创造财富、以积极的方式利用他们的财富的这种商人才会得到人们的认可。

2 商人们有一种期待暴富的心理

与传统的安贫自守、知足常乐不同,“三言”中的商人对财富的追求被认为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他们歆羡财富,赞扬海外冒险,主张一种积极进取追逐金钱的精神,认为经商就要有强烈的致富欲望和动机。这种期待暴富的心理就是他们这种欲望和动机的体现。

《转运汉遇巧洞庭红》中描写文若虚经商总折本,被称作“倒运汉”。但有一次他随朋友出海,花一两买了百余斤“洞庭红”橘子带着,在外国竟卖了上千两,赚了一大笔。在归途中他又在一个荒岛上捡了一个大龟壳,没想到竟然是一个稀世珍宝,又得了一大笔财富。这是种经艺术加工的好运气,但也折射出了商人们期待暴富的心理。

但“三言”中的这种“暴富”是有前提的,“暴富”要勤劳勇敢、积德积善。像文若虚,文中评价他是个“乖人”,他的鼍龙壳是捡来的,在买卖过程中他没有造假骗人,知道鼍龙壳的实际价值后,他没有反悔。文若虚是一个在讲信义的基础上得到大笔财富的商人。又如《施润泽滩阙遇友》施复以后的一系列好运到最后的发家致富都是从他的拾金不昧开始的。施复有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同时又有着想依靠意外之财来发家致富能暴富的贪婪心理,这是他作为小私有者和生产者的两面性的体现。他期待暴富,是对传统轻利思想的背叛,但这种背叛是在团结互助、帮困济贫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上的。

所以,“三言”中的商人都追求金钱、崇拜金钱、渴望得到大笔的金钱。这些商人中虽然有一些贪心、用骗术骗钱的,但大多数都是凭借它们勤劳勇敢、助人为乐的美德,他们诚信经营、童叟无欺的个人修养,凭借熟练的经营方法和技巧致富的。

“三言”反映的明代商人的财富观不是孤立出现的,是受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明代的社会现实的影响。明代商人们的财富观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程度和社会风气的现状。作品反映的明代商人的财富观,不管是金钱万能还是期待暴富,都得在符合传统美德、符合伦理道德的基础上进行,这才是“三言”中的作品中那些成功商人得到财富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

[2] 邱少雄.中国商贾小说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7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