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揭开中国武术神秘外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8月初,乌鲁木齐天山脚下,一场“浩浩荡荡”的武林大会拉开帷幕,武当派、青城派、崆峒派、崂山派、昆仑派等十余个武林门派齐聚一堂、“天山论道”,不少游客慕名前往,想要感受一场现实版的“武林争霸”,然而现实却让观众大失所望。大师们只是穿着各自门派的衣物独自展示门派的一拳一腿,“见不到飞檐走壁的绝技,也不见激烈的对抗,一点也不精彩”,被网友犀利地评为“晨练大会”。
“传承千年的中国武术被看做人类追求自身力量极限的完美体现,但人终归是人,不可能突破生理和物理的束缚,武术同样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曾培养出李连杰、吴京等优秀弟子的金牌教练、前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吴彬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说,武术走下神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还抱着固有的观念将武术异化。那么首先我们就来破除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武林”神话。
神功之一——“葵花点穴手”
点中“笑穴”会让你笑个不停,“葵花点穴手”能让你动弹不得,而点中“死穴”你就会即刻毙命……点穴的这些功力深入人心,以至于孩童时代我们就会模仿类似的桥段与小伙伴游戏。
抛却这些神乎其神的文学、影视描述,“点穴”在习武圈中人看来也是一门绝学。据一位曾练功多年的人士透露,点穴算是少林的上乘功夫,也是武术中比较高的境界,它的最大特点是短时间制服对手但又不伤及对手。并且点穴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容易,虽然穴位摆在那里,谁都知道,但是用多大的力度,用什么方位、手法去进行击打却是奥妙无穷,练习这种功法不仅需要苦练,更需要天赋和悟性。
果真如此玄妙吗?著名神经内科专家、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冯周琴教授曾在媒体公开表示,所谓“点穴”其实是不自觉地应用了祖国医学中的经络学说、针灸理论、体壁内脏相关学说和扎哈林海德二氏带理论,给体表或皮肤以恶性刺激或打击以使内脏“致病”。
对此,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于炎冰也表示认同。所谓体壁内脏学说是由日本科学家提出来的,主要就是认为脏器和肌肉之间可以相互引起反应,脏器发生的应激反应可以反映在肌肉上,形成脏器与肌肉之间的恶性循环。而扎哈林海德二氏带理论则来自俄罗斯,是说当某些内脏患病时,常在皮肤的不同区域发生过敏或有疼痛感觉,反过来,给予体壁或者皮肤过强的刺激,也可以引起内脏的不良反应。
换言之,当你被点中某个穴,感到腹中一阵剧痛,彷佛整个内脏扭在了一起,继而呼吸困难,难受但却叫不出来,想活动筋骨舒缓一下,不料却招致更加剧烈的疼痛。这些被点中穴位的反应其实都是逆向恶性刺激的结果,即当体壁或皮肤接受过强的刺激,便会激起内脏的不良反应。例如在“期门”穴附近给予强刺激,很可能会引起胃肠等内脏的痉挛,从而使人产生被“点穴”的错觉,其实这更多的只不过是受到暴力击打的正常反应,没有那么神秘,一般人只要用力击打穴位都能达到点穴的效果。
那么像“死穴”这种危险的穴道真的存在吗?在医学上,“死穴”很可能与心震荡有关。心震荡指的是“当击打刺激恰巧落在心搏周期的某一个‘敏感’时段中,就可能诱发异常心律,导致心性猝死”。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心脏并没有被损坏,但是必须在10~30毫秒的窗口期内采取医疗干预,以防止心脏停跳引起死亡。一些所谓的“点穴大师”可能是熟知致人心震荡的技巧,所以在单打独斗时可以通过攻击对方胸口而导致对方心脏停跳死亡。
但这并不是说“点穴”是毫无用处的“忽悠”,与穴位相关的经络、针灸等是中医研究的重要方面,研究它不仅对于武术文化的发展,对于疾病的治疗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神功之二——“飞檐走壁”
在传统武功中,轻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古代练武之人,无论哪家哪派的功夫都极其重视身法的轻灵。据说掌握了轻功,就可以身轻似燕、飞檐走壁。轻功最初存于武侠小说中,影视制作手法则更为活灵活现地表现了轻功的奇绝。
民间的轻功表演多为踩刀片、踩在鸡蛋上碎大石、灯泡上跳绳等。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副教授高云峰在央视?《走近科学》的“武术揭秘”系列节目中指出,表演者绝不会将这些东西直接置于硬质的地面来踩,而是会在底部加上软材料的蛋托、灯托,然后穿上底部特别柔软的鞋子,这样一来,受到软性材料保护的鸡蛋、灯泡就不再是顶部一小部分受力,而是将力分散到各个点上,一定程度减少了压强,因此就不容易破碎了。
“上刀山”是一门技巧活,讲究步子要“稳、准、狠”,一脚踩稳,绝不能移动,这样就不会轻易被割伤。表演者经过长期练习,脚上有老茧,并且斜着踩,不仅能保持平衡,还起到了增大受力面积的作用。
至于“健步如飞”,如鬼魅一般来去自如则暂时只能存在于武侠文学影视中了。以人类追求速度极限的百米赛跑为例,德国运动极限领域专家曾将1056名男子选手和1024名女子选手的最好成绩输入计算机,通过运算预测男子百米纪录最多还能缩短0.5秒。
也就是说按照当时世界纪录保持者博尔特的9.69秒来推测,他永远无法跑进9.2秒。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预言,超过某个临界的速度很可能会导致骨头断裂,甚至肌肉断裂、关节软组织脱离,现在博尔特的最新世界纪录是9.58秒。
神功之三——“金钟罩铁布衫”
在中国武术中,还有一种绝技叫金钟罩铁布衫,据说这是一种顶级的防御术,金钟罩高手可以在一段时间内让身体达到一种如钢似铁的状态,即使是锋利的刀枪也无法伤人分毫。在现实中,也真有这样的高手,他们能头断大木棍、厚钢条,脚踩钢刀、玻璃渣,胸口碎大石,咽喉顶金枪等,这些源自古时天桥江湖艺人的绝学延传至今,依然能带来感官上的强烈刺激。
但是你仔细观看那些表演就会发现,这些人其实也是巧妙地利用了力学原理,在木棍和铁条断开的一瞬间,它们与头部的接触点恰好是在其自身长度的1/3处,也就是说,在高速运动中,另外一端2/3的部分会产生巨大的惯性从而使木棍或钢条折断。此外,材质的选择也很重要,比如木棍要选择木质较软的松木,而铁条则是易碎的生铁,如果换做其他硬质的东西,就是撞破了头也撞不断的。
但是“铁头功”仍然有一定程度的伤害,需要长期训练,先从小东西练起,经过长期的耐受训练后,颅骨骨骼密度会逐渐增加,同时头皮增厚,这样头部就会变得更耐击打。再加上表演时利用一些物理原理,挑些比较软、脆的物体,就能达到看似惊人的表演效果。
胸口碎大石也并不如看上去那样危险,反而石头越重越安全,因为石块在破碎的瞬间会吸收大部分的能量,因此传递到人身体上的力量就会相对变小,石块越大,破碎后吸收的能量就越多,传递到人身体的力量就会越小。
与此具有异曲同工之处的还有一门绝学——铁砂掌,在影视片中,铁砂掌的习得者会将手放进滚烫的铁砂中翻炒,长期以往练就此门绝学,他们能空手斩断刀枪,可谓是削铁如泥,这门集攻击与防御为一体的绝学为不少武林高手所追捧。
现实中,也有不少铁砂掌的高人,他们徒手劈砖的表演令不少观看者惊叹。其实仔细观看,也会发现许多劈砖表演都有意无意地让砖块和底面留有一定的空隙,也就是在手接触砖块的一瞬间,有意无意地将砖块抬起,这样在击中的一瞬间,砖头产生了运动,手对砖头的一端产生一个向下的极大的冲击力,同时放砖头的台子会产生一个反方向的支撑力,两股力共同作用,形成剪切作用,这样砖块就更容易折断,手掌断砖也是巧妙地利用了力学原理。
虽然如此,普通人也不能冒然尝试,那些专业人士也是经过长时间循序渐进地练习和不断地反复揣摩才能达到表演效果,而他们的手掌也比一般人厚实几倍,因为厚实的肌肉组织能保证骨骼不受伤害。
武术不再强调攻击性
其实上述神功,很多带有杂技、杂耍的成分,利用了一些小技巧进行表演,严格来说不能定义为纯粹的武术。事实上在速度、高度、力量等追求人类极限的道路上,武术同样摆脱不了人类自然体质的束缚。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的报道,法国生物运动医学和流行病学研究所的专家曾对1896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诞生至北京奥运会以来所创造的3260项世界纪录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结果发现,人体潜能在100多年前只发挥了75%,但到今天已被激发到99%。研究者对田径、自行车、举重、游泳和速滑5个大项作了进一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以挑战人体极限为终极目标的人类竞技运动很快将面对“极限之墙”。
其实武术也不缺乏速度、力量等技击性能,并在这些方面的表现让人印象深刻,但随着冷兵器时代的结束,中国武术的实战功能、击打功能已经弱化,认为武术极强、极富攻击性其实是对武术最大的误解。
传统武术在攻防技术中会掺杂大量象征性的动作或者门派仪式类的动作,并不具备快速高效甚至致命的实战性。从功法上看,传统武术仍保留着很原始、低效的操习,与其说是增长格斗实力,倒不如说是在磨练身体、心理素质。在习武过程中,特别是在武术学院的教学中,更是以套路为主,这就像游泳、自行车等其他运动一样,是一种提高运动素质的锻炼方式,不针对格斗的需要。
武术电影中炫目复杂的打斗场面、各类奇幻的技巧其实只是满足了人们的娱乐需求。像李小龙、李连杰、甄子丹等演员本身具有很扎实的武术功底和基础,他们在向大众传递武术文化中担任了重要角色,但往往在他们走红的同时,武术也被电影、电视给异化了,误导了大家对武术的认知。
好在近些年来,关于功夫的几部既叫座也较好的电影重点在于刻画人物,比较忠于人物使用的拳法特点,不再一门心思强调武术的奇幻。观众似乎也已经厌倦了中国武术在电影中的过度夸张以及与真实情况的脱离,对于“武”的关注更多地在于“德”而非“术”。
吴彬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中国武术历来主张练武强身、练武自卫。强身、自卫是习武的宗旨,是习武的“武德”,这也正是中国传统武术“崇武尚德”的意义所在,武术走下“神坛”并不是件坏事,让武术更接近生活,真正回到百姓中间,帮助他们健身强体,推动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这才是我们真正所要推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