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揭开性格的面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揭开性格的面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Personality,中文翻译为性格、个性、人格,是指一个人表现出的有别于其他人的特质和行为模式。在这个崇尚个性的时代,尽管我们每个人都不愿意被打上标签,然后简单分类,但每个人又乐于给他人贴上标签。大家乐此不疲地讨论谁与谁的属相或是星座不合,什么样的性格适应什么样的工作,多快好省地通过一些测试来给自己和他人定位。那么性格究竟是什么?是我们所经历的一切塑造了性格,还是性格注定了我们将要走的路?

打标签?古已有之

莫说当代人喜欢给人贴标签,其实我们古时的先贤早已有了这种癖好。早在古希腊时期,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就提出了性格的体液学说,他认为人体是由血液、粘液、黄胆和黑胆这四种体液组成,体液的不同比例混合造就了人们不同的个性和气质。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荀子等也对性格有所思考,即所谓“人性本善”“人性本恶”是也。而系统地对性格或者人格进行描述分类的人是三国时期的刘劭。他根据阴阳五行学说将性格划分为十二种类型(似乎同西方的十二星座不谋而合)。但说起近现代性格研究的鼻祖,就不得不提到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Carl Jung),他第一个提出了内向型和外向型人格。并把这两种基本类型与思维、情感、感觉、直觉四种功能类型进行组合,产生了八种人格类型。其实当下流行的心理测试、性格测试很多都受到这些早期理论的影响。尽管这些概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性格理解的需要,但对于分类爱好者来说无疑省事又省力,所以我们一直都在使用它。

撕掉性格的标签

我们都知道大脑是人体的CPU,一切理性思维、情感反应的发源地。那么是什么样的大脑机制导致了千变万化的人格特质,成就了具有独一无二个性的我们呢?当一个人的性格发生变化后,大脑里面又发生了什么呢?这些正是研究者们感兴趣的问题。

一个人的性格不仅反应在理性思考的方式上,还有情绪和情感的表达上。而且,性格的多样性预示着大脑机制的复杂性,暗示大脑中的多个区域参与其中。比如和决策、记忆相关的前额叶皮层的若干区域,以及和情感、本能相关的杏仁核等皮层下脑区。核磁共振研究揭示了杏仁核与扣带回之间的功能连接与社交恐惧行为密切相关。另一项脑成像研究发现杏仁核的灰质体积越大,性格就越发外向活泼;反之就会表现得敏感神经质。而一个充满创造力的人很可能拥有更发达的中颞叶区。

既然不同的性格特质在大脑中由相应的神经环路负责,那么不难想象,当大脑的某些区域发生病变或者损伤的时候,必然会导致性格也发生相应改变。例如我们常说的创伤后应激综合征(PTSD),就是指人在遭遇或对抗重大外界刺激后,其心理状态产生失调的后遗症。这种情况通常在目睹亲人离世的人,或者经历战争的士兵身上最为常见。患有PTSD的人性格往往发生重大变化。有研究表明,PTSD病人的杏仁核、前额叶、纹状体相比正常人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损伤。

性格与疾病

相信每个人都经历过或者正在遭受情感和情绪的困扰。A君由于长期工作压力很大,导致脾气暴躁,失去对事物的兴趣,甚至时常有自杀的念头;B同学每次考试前都会心悸胸闷,双手冒汗,甚至出现眩晕的症状;C小姐总是觉得到处都很脏,每天都要清洁房间,频繁洗手……看到这些可能很多朋友都深有体会,但请勿对号入座哦。以上分别被称为抑郁、焦虑和强迫行为,这些看似异常但又无比常见的现象都是和性格相关的情绪失调。这里没有在后面加上“症”这个字,是因为这些现象既不正常却又平常,并不能笼统地称之为“症状”或是“疾病”。只有这些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生活和健康的时候,才会升级为“症状”。这时候就需要多加注意,也许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和干预来克服。

脑成像研究发现抑郁Y患者的杏仁核对负性情绪图片的反应高于正常人,而前额叶和杏仁核之间的连接相比正常人明显减弱了。正常情况下,大脑的各个脑区间存在微妙的调控关系,他们之间在相互协同工作的同时又相互抑制调节,保持着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当这种平衡被打破后,就会导致人们在面对环境时的决策和情绪控制失调。那么如果能够修复或者强化这些脑区,是不是会缓解或者治愈这些疾病呢?答案是肯定的。一些药物治疗可以很好地缓解焦虑或者抑郁的症状,但并不是人人都需要,因为其副作用显而易见。其实有很多健康并且简单易行的自我治疗方式,比如经常运动、参加积极的社交活动,都可以很好地缓解相应的症状。

成也萧何败萧何?

如果说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行为方式,那么性格决定命运似乎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命题了。这样的想法并不少见,似乎有种宿命论的观点。我个人并不这么认为,性格虽然指导我们待人接物,并且在各个领域影响着我们的选择。但是我们遇到的人,做出的选择,付出的努力反过来也重塑着自身的性格。一个开放的心态、活跃的大脑,又怎么会形成一成不变的个性呢?

当代性格心理学把性格划分为大五类(Big five)(见右图)。研究发现外向性的人有更好的亲社会性,更强的适应能力和领导能力。而神经质的特性则恰好相反,并且有较高导致精神疾病的危险,在老年人中也是老年失智(Azheimer’s disease)的易感因素。

想必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受欢迎的性格和快乐无忧的生活。如果你不是一个宿命论者,如果你想要把握自己的人生,我相信培养自己良好的性格特质就是最重要的一步。马哲老师教育我们:事物的变化分为外因和内因,而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多参加社会性活动,勇于尝试一些新鲜事物,都能够潜移默化地对一个人的性格产生积极影响。借用两条广告语,保持一颗“Nothing impossible” 的心,“Just do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