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保护地切花菊栽培管理技术规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保护地切花菊栽培管理技术规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日本的消费量和消费额在花卉种类中都属最大的一类,2003年消费量为20.02亿枝。目前中国市场上销售的品种很多,如河南省近几年种植的切花菊越来越多,但是质量较差,严重影响切花菊的产业化发展。其原因在于生产者缺乏先进的生产技术,且管理粗放,从而使种苗的质量和品质下降,直接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进一步提高栽培技术和产品质量,促进的规范化生产,确保产业健康发展,山东省济源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从2005年开始研究切花菊的栽培管理技术,在多年试验研究、调查、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省有关专家对标准提出的建议,编写了《保护地切花栽培管理技术规程》,由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签署DB41/T601-2009《保护地切花菊栽培管理技术规程》,并于2009年12月30日实施。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保护地切花菊的相关定义、保护设施及条件要求、品种选择、种苗培育、栽培技术、采收、贮藏和病虫害防治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境内的保护地切花菊(以下简称切花菊)的生产管理。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5084-19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2002《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99号》

保护设施及条件要求

场地选择

选择交通便捷、地势平坦、光照充足、通风良好、不易积水的场地进行设施建设,水、电、路应配套。

设施类型选择

根据当地气候特点,设施类型可选择钢架大棚或目光温室,其中钢架大棚较适于夏、秋高温季节栽培,日光温室较适于冬、春温度较低时栽培。

加温、降温设备

加温设备可用燃煤锅炉、燃油锅炉、燃煤热风机、燃油热风机等,降温一般采用遮阳网、喷雾、水帘、风机等设备。

补光设备

补光设备选用高压钠灯,也可用普通白炽灯,叶片处光照度不得低于55 Lx。

品种选择

切花菊应选择花型饱满、茎杆粗壮挺拔、叶片肉厚平展而不大且鲜绿有光泽、适合长途运输和贮存、瓶插期长、适宜做切花的优良品种。

种苗培育

母株选择与定植

母株选择

选择经过脱毒的、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并定植于网室中。

土地整理

将上茬所种植物的老根、茎、叶及杂草全部清理,并集中销毁。施肥标准按照NY/T 496-2002执行,每666.7m2施生物有机肥2000kg、复合肥50kg、敌克松(符合GB 4285和G B/T 8321)2kg。施肥后再将土壤深翻一次,使土壤充分粉碎成细粒,无直径大于2.5cm的土块。整片土地要尽量平整。检测土壤pH值,利用硫磺或碱石灰将其调节到5.8。

畦的标准

畦宽90cm,畦高18cm,畦沟宽40cm。应拉线放样,保证做畦的垂直整齐。畦面要求平整、无踏痕和其它压痕。

安装滴灌带

使用统一规格的滴灌带,主水管应编号,使其和棚、跨、畦对应。安装完毕后,要对整个滴灌带进行检查和调试,对出现的松动、泄漏、渗漏、堵塞等质量缺陷和故障进行全面的整理和修复。直到能完全正常使用为止。打开滴灌系统润地待用。

定植

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3点以后进行定植。挑选质量好、无病虫害、均匀一致的种苗。定植深度为1.5cm~2cm,定植密度为8.5cm×8.5cm。定植时,将苗子根系向下放入定植坑内,然后埋土并稍微提苗稳苗。病弱苗在3日内拔除并补苗,力求达到整齐一致。苗定植完后,应立即浇透水,使种苗根系周围的土壤能紧密地与基质结合,并使叶片保持一定的水分,尽量缩短缓苗时间。定植后及时扶苗,露根的种苗应培土。植株定植1周后摘心,标准为保留2片功能叶。

种苗生产

插穗采集

当穗条长到8cm~10cm时,手指捏住穗的中下部,靠手腕力量折断穗,手不要碰及伤口处。采集插穗后保留两片原基叶。采摘好的穗条要及时放入2℃~4℃冷库中保存。采穗要求在晴天上午10点以前完成。

插穗整理

捋叶

捋叶不要撕伤或刮伤穗的表皮,手不要触及插穗的幼嫩组织部位。捋叶后保留“两叶一心”,即:一片展开叶,一片半展开叶,一个心芽。

打捆

每40株~捆打成把,要求每捆的粗细一致,生长点对齐。打捆部位应在生长点下2cm~3cm处。整理好的穗条要整齐地放入塑料筐中,并及时用有孔塑料膜包好放入2℃~4℃冷库中保存待用。

基质选择与处理

将穴盘用清水冲洗干净后用10%漂白粉消毒后待用。过筛后的草炭和珍珠岩,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消毒,按2:1比例拌匀装入穴盘,将穴盘整齐地摆放在苗床上。将基质浇透水待用。

扦插方法

将整理好的穗条用消毒刀片切,长度为5.5cm,切口要整齐、平滑、长短一致。依次经过清水、化学脱毒液、杀虫剂、生根剂的浸泡(1min/次)后插入穴盘中,深度控制在2cm左右。插好的插穗应立即浇水,使插穗与基质紧密结合。后期注意水分及温度管理,在扦插后的1周内,要通过遮阳网调节棚内光照度及温度。

栽培技术

定植前准备

土地整理、整畦与安装滴灌带

同母株选择与定植中的土地整理、整畦和安装滴灌带三个环节的准备基本一致。

定杆拉网

先在畦两头各定2根杆,标准为杆高1m,距离1m。拉网时,将8.5cm×8.5cm的网拉紧固定在四根杆子上,并在两头穿上横杆固定。定杆时,在拉好的网格中间加杆以便将网格撑开,杆距3m,两排杆之间错位0.4m,确保东西向的每根杆子在同一水平线上。

光处理

安装高压钠灯,灯距3m×3m,功率150w。叶面光照度必须达到55Lx以上。根据日照时间调节光照时间,确保营养生长时期每日光照时间不低于13.5h,生殖生长时期每日光照时间不长于13.5h。当需要短日照处理时,如果自然日照时数长于13.5h,就要在棚四周及项面用黑膜进行遮光处理。

定植

定植深度为2cm~2.5cm,其余同母株的定植环节中的处理基本一致。

补苗

在定植时,按0.5%比例在畦面的空网格处定植健壮小苗,以备补苗使用。发现有未成活苗、折断苗、弱苗、变异苗或杂乱品种等,将其带土一并挖出,植八新苗后浇水。补苗时,先将要挖的苗用水浇透,使其完全带土,保证其在移栽后能和其它苗长势一致。

水肥气温管理

水肥

灌溉用水应符合GB 5084-1992规定。浇水时,遵循“见干见湿”原则,定植1周内土壤含水量保持在75%左右;整个生育期的土壤含水量保持在65%左右。营养生长期偏施氮肥,应适当补充钙肥,生殖生长期偏施钾肥,每两星期用1次,每次用量1000倍液。现蕾后及时补充0.5%硼肥1次。

空气湿度与温度

空气湿度70%~80%。依据季节每次浇水完成后,注意通风、换气,以调整棚内空气湿度。生根期15℃-18℃为宜,生长期18℃~25℃为宜,不能超过30℃。

抹侧芽及疏蕾

叶腋内侧芽长至2.5cm左右时,开始抹除侧芽。疏芽、营时,用食指或大拇指指甲将侧芽、侧营清除至叶梗底部,杜绝留有侧芽、侧蕾的叶梗。切花菊进入生殖生长后,将植株基部20cm以下的叶片摘除干净并集中销毁,增加植株间的通风换气。

提网

进行提网时,应两人相向同时进行,不宜单人提网,应选择在中午温度较高的时间进行,不宜在早晨露水未干时进行。

采收与贮藏

采收

当花瓣展开,以花朵开放度达到2/3时为采收适期。采收时要选晴天露水干后进行。

贮藏

加工整理后的首先进入8℃的预冷室中预冷吸水。时间为6h~8h,之后转入2℃~4℃的条件下低温贮藏。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虫害有黑斑病、白粉病、锈病、蚜虫、蓟马、菜青虫及潜叶蛾、棉铃虫等。

防治原则和要求

以预防为主进行综合防治。定植7d~10d进行病虫害防治,每隔15d用药1次,特殊情况时应及时防治。优先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科学合理的结合化学防治,将有害生物的危害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达到生产安全、优质的目的。农药施用要采用合理混用、轮换、交替用药。严格执行GB 4285、GB/T 8321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199号公告的规定。

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

人工捕捉害虫,摘除病叶集中销毁,使用灯光、色板等诱杀害虫。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菊地中的瓢虫、草蛉、寄生蜂、鸟类等有益生物,使用微生物源杀虫剂和植物源杀虫剂。

化学防治

农药的选择及使用见附录A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