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论语文自主性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自主性阅读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能力以及良好的阅读习惯为目标的一种新型阅读教学方式。本文主要从学生自主性阅读习惯的培养者、自主性阅读活动的组织引导者、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者这三个方面。在自主性阅读教学活动中应承担的角色作一个粗陋的探讨。
【关键词】自主性阅读 语文教师 角色定位
自主性阅读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能力以及良好的阅读习惯为目标的一种新型阅读教学方式。跟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相比,它强调学习过程的主动性,独立性,发现性,开放性。这种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对自己在教学中所应承担的角色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本文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自主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承担的角色做一些粗陋的探讨。
一、教师应该是学生自主性阅读习惯的培养者
既然自主性阅读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能力以及良好的阅读习惯为目标的一种新型阅读教学方式,那么,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 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独立寻疑的习惯,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战争中有句名言“不打无准备之战”,在语文学习中亦如是。良好的预习习惯是提高阅读效率、形成阅读能力的关键。叶圣陶先生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叫他们预习不可。”教师应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先整体感知课文,然后结合阅读提示和课后思考和练习题,寻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大胆提出质疑。“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从而提出新的问题并尽力去解答。“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如本人在指导学生预习《雷雨》这篇课文时,学生通过思考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周朴园为什么保持当年侍萍在时客厅的摆设?为什么喜欢穿旧衬衣?为什么那么着急地打听侍萍的下落?当发现侍萍就在眼前时,不仅不喜反而变脸呢?通过预习,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多向交流,设疑解疑,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 培养学生重视诵读,品味语言的习惯。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多读的作用。拿到一篇文章,每个人都不能马上理解其含义,只有在多读基础上品味语言,才能实现理解力的质的飞跃。通过多读可以唤醒沉睡的意蕴和情感,与作者、作品产生共鸣。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时,让学生把自己当成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多次诵读。通过多次诵读,加以自己的想象,不但在头脑中可以浮现出一幅美丽的湘江秋景图,而且很快进入诗词的意境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仿佛 “听”到革命者热情的召唤,仿佛“看”到了那些英勇无畏,“粪土当年万户侯”的革命青年形象,受到强烈的感染。在学生多次诵读感悟基础上,无须多讲,只需老师点拨一下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培养学生讨论交流,共同解疑的习惯。学生在自读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要学会将问题分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疑,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知道教学的价值并非仅仅生成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在积极互动中促生着意义。同学能够在其他同学的发言中获得启发,生成了自己的学习感悟。经验由一个学生传播到另一个学生,便成了两个学生的经验;智慧由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便成了两个人的智慧,在学生讨论交流时,教师不仅要进行引导,还要善于与学生交流。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如何通其义而得其要。
二、教师应该是学生自主性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我们知道,“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这明确地表明,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和阅读的自主性。这就决定了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过程,阅读就应成为学生的自主性阅读。但自主性阅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它是有序、有法、有规的动态学习过程,需要教师的周密组织和合理引导,这样才能保证自主性阅读的高效进行。所以教师应该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必须打破“讲读”模式,教师要善于设计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和积极性,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读书和思考。学生通过读书才会发现问题,知道哪些问题已弄懂,哪些问题没弄懂,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对于问题,不必急于分析、解答,马上进入讨论中,而应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进行阅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是强调要让学生多读书。阅读教学过程是随着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学生与学生、教与学生对话持续展开并不断深入的,教学效果主要从“对话”质量上反映出来,即取决于对话是否有效而不断地由浅入深地延续。保证对话质量的关键是教师引领、点拨、指导。必须得法而到位,要能正确地引领、得法地指导、恰到好处地点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体验也不尽相同,教师应让每一个同学尽情而自由地体验课文,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尽管有的想法可能比较片面或者幼稚可笑,教师也要鼓励并给以指点。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语文产生兴趣,激发其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师应该是学生自主性阅读能力的提升者
在自主性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把阅读教学的自还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体验感悟,品味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韵味,欣赏作品的美,从而陶冶情操,充实精神世界。但这并不是说教师对于学生任何关于文本的解读都不加干涉。有的教师出于对学生自主、多元解读的误解,在课堂上不敢和不善于发挥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完全沦为学生意见的奴隶和无所作为的“好好先生”。阅读的过程是一个有多种因素介入的复杂的动态过程,又是一个不断的逼近和再现作品本来意义的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创作主体的单一性,决定了阅读中对文本靠近的需要。教育教学活动是严谨的,应该是师生一起与人类高贵的灵魂进行精神对话的课堂教学。但是倘若教师参与不够,学生的解读就会停留在他们已知的那个层面,对文本的解读得不到推进。所以让学生自主体验不等于“无作为”,当学生认识浅显的时候,或者说不够丰富的时候,或者根本就是误读的时候,教师该出手就得出手。教师应该用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和解读的经验思维启发学生,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定性的评价,这种科学的评价可以对学生的体验进行一种价值判断,它可以推进课堂节奏,同时能真正提升学生。
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说,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而我们己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知识信息量令人目不暇接,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一个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根本不能保证他走上社会后不被淘汰。教师不能只传授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学会如何根据需要去处理阅读所获得的信息,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应以教材为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从而实现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阅读能力的提高,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总之,新课改赋予了教师角色许多新的含义,也给予了现代教师新的挑战。在动态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自主性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远不止以上几种。教师必须改变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自主性阅读教学,改变了教师授予标准答案而无视学生个性体验的状况,让学生有较多的参与机会和参与行为,学生在学习中能自主体验,自主感悟,使学生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主体性得到真正凸现,创造性得到真正解放。
(作者单位:1 苏州市相城区黄埭中学 2 苏州大学文学院10级教育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