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扩大消费的有益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扩大消费的有益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年初以来,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扩大消费需求,杭州在全国率先探索发放消费券,成为国内发放范围最广、金额最高的城市,受到广泛关注。最近,我们到杭州进行了专题调研,认为杭州市通过发放消费券,把扩大消费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是当前形势下的一种有益探索

杭州发放消费券的主要做法

今年1月24日开始,杭州市发放了第一阶段2亿元消费券。2月23日,杭州进一步提出把发放消费券作为转危为机、跨越发展的新举措,发放第二阶段6亿元消费券。总的看,杭州市消费券发放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发放对象广泛。杭州市消费券受惠人群很多。主要包括市区范围下列人员:一是已纳入社会化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29.7万人);二是享受城镇老年居民生活保障待遇的老年居民;三是享受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二、三类合计1.2万人);四是持有《杭州市困难家庭救助证》的家庭享受人员(1.7万人);五是家庭人均收入在低保标准120%~140%的困难家庭享受人员(4600人);六是享受生活补贴的征地农转非劳动年龄段以上人员(5万人);七是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残疾人(2.8万人);八是市属、区属中小学在校学生(26.5万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8.5万人。此外,纯居委会干部、“五八城迁”人员、失业者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等也纳入了发放范围。

券种细分多样。杭州市消费券分为政府消费券、旅游消费券、社会消费券、转移性消费券、教育培训消费券五种类型。其中:政府消费券即第一阶段市区两级财政发放的公益性、红利性消费券。旅游消费券针对国内外游客发放。社会消费券由本地市民、“新杭州人”和中外游客自愿用税后工资购买。转移性消费券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用于保就业、保收入,同时补贴杭产品牌家电销售。教育培训消费券专用于在杭应届大学生和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的“双证”培训、职工技能培训及资助困难家庭高中及大学学历教育。

筹资渠道多元。杭州市在不调整财政预算、不增加财政负担的前提下,坚持“财政补一点、企业让一点、市民拿一点”的原则,实现了消费券资金来源渠道的多元化。除政府消费券由财政支付,其余资金由各种渠道提供。如旅游消费券由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拨付,共1.5亿元;社会消费券由消费者自愿购买,总额为6000万元;转移性消费券从财政预算内安排的各种课题科研经费、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和企业扶持奖励资金、减负解困促发展资金中切出一部分,目前已发4.8亿元。同时,教育和培训消费券1.2亿元分别从就业专项资金和教育经费中安排。

杭州发放消费券的主要效应

拉动了消费。由于消费券带动,今年以来,杭州商贸、旅游、文化娱乐等市场购销形势好于去年同期。据他们的综合测算,消费券拉动效应达到了1:1.3,是直接发放现金的2倍。

带动了本地产业。杭州规定使用消费券购买指定杭产家电可享受13%的补贴,杭产家电销售因此明显上涨。最近举办的杭产家电展销会更是销售火爆。同时,各种杭产品和“十大特色潜力行业”相关企业、商业特色街及有关商家等也纳入消费券使用范围,明显带动了本地产业的发展。

促进了民生改善。消费券发放对象主要是中低收入家庭和困难群体。着眼点放在解决民生领域突出的市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偏低以及困难群体上学难、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帮助企业实现不裁员、增收入。通过对专项资金的整合。较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民生领域部分经费使用机制不合理的问题。发挥了保障民生的积极作用。

政治效应突出。在全球金融危机的特殊时期,发放消费券,以实际行动表明了政府愿与民众和企业共渡难关的决心。特别是市领导和公务员带头购买社会消费券,很好地传递了政府愿与企业抱团过冬的强烈信号,对提振企业信心、改善经济增长预期具有重要意义。

总体上看,杭州发放消费券积极效应比较明显。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他们把改善民生与扩大消费紧密结合,始终贯穿民生主线,配合消费券的发放,同步开展“春风行动”扩面,积极扩大就业,重点完善城乡居民医疗和养老保险,加大住房保障力度,解决子女教育问题,从增加消费能力、改善消费预期、提升消费信心和扩大消费需求“四位一体”的角度打好“组合拳”。同时,在消费券发放的时机把握上比较及时准确,制度设计比较规范,这些都是杭州发放消费券在国内影响较大的重要原因。

杭州的探索具有积极意义

发放消费券是经济危机时期政府为扩大内需采取的一项特殊应对措施。自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后,一些国家试行过消费券的方式,如德国1933年曾推出消费券计划,每周给民众发放小面额的消费券,用于购买食物、衣服等日常用品。美国历次经济刺激的主要方案是退税和发放粮食券。日本1999年发放了“地域振兴券”。我国台湾地区今年初也开始全面发放“振兴经济消费券”。在国内,消费券是一个新生事物。一段时间以来,理论界和社会各界对此存在不少争议,主要集中在:

消费券拉动消费的效应到底多大?大多数人认为,与投资相比,发放消费券对拉动内需、刺激消费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同时对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都有积极作用。但也有人认为。消费券对刺激内需效果很有限。特别是针对困难群体发放消费券,主要是“帮困送温暖”,消费券往往被用于家庭日常开支,从而挤掉了部分原有的现金消费。并不能增加消费总额。

消费券到底怎样发才能既体现公平又有效率?多数人赞同杭州重点面向困难群体的做法。但也有人认为。这部分群体消费能力有限,对拉动消费的作用并不明显。同时,对其他纳了税却未能领券的群体也不公平。而全民发放需要很大的财政赤字来支撑,产生效果也因地而异,很少有人支持。至于旅游券国内外普发。一些人也认为可能造成等着发券再出行的被动旅游,反而抑制了正常的旅游需求。

消费券发放主体应该是谁?目前,除了政府部门,很多商家和企业也在发放“消费券”。一些专家认为,这种准货币形式的“代金券”一定意义上会扩大社会货币的流通量,破坏货币流通市场,可能引发局部的物价上涨。而且。企业和商家的消费券往往就是“打折优惠券”,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消费券,各种名目混杂。容易造成消费券发放的混乱。

会否导致新一轮地方保护?消费券发放是各地方政府根据自身财力和发展实际决定的。使用范围大多定点,对本地产品有重点扶持措施。有人认为,这样不仅对外地产品不公,在本地也有可能因不公平而引起纷争。而被授权定点使用消费券的商家有可能重现强买强卖的“官商”作风甚至借机提价,使民众并不能真正受惠。

这些争议,有的仅限于理论上的担忧,有的大致反映了目前实践过程中的困惑。我们认为,对消费券存在上述争议是正常的,但不能因此否认杭州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探索发放消费券的积极意义。鼓励试、鼓励闯,是我省改革开放30年来积累的一条主要经验。也是我省新一轮改革基本的政策导向。我们要在鼓励各地积极探索的同时,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跟踪调研,及时总结。积极做好引导和规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