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论循环经济实施的技术难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论循环经济实施的技术难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科学发展要求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循环经济是最佳模式之一,在目前我国的经济运行中,实施循环经济尚存在若干难点和瓶颈问题,而技术难点是关键问题。本文就如何解决循环经济实施中的技术难点进行初探,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循环经济 技术难点 对策研究

一、对循环经济的基本认识

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经济、资源循环的简称,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的,以“减量化排放、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自然生态稳定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人类必须在社会经济中自觉遵守和应用生态规律,通过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实现经济科学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二、循环经济的技术难点

发展循环经济有四大要素,即技术、资本、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在这些要素中,首称是技术要有保障,其瞄准的目标是减排、节约、再生、闭环循环,其技术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点。

第一,要解决在分解和合成上,在分子、原子甚至更小微粒层次上形成循环,创新高技术作为强有力支撑。第二,对资源的二次甚至多次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和创新体系。第三,提供实施开发和示范意义的资源节约、减量消耗技术及替代资源技术。第四,能量梯级利用技术。第五,延长产业链及相关产业链接技术。第六,减量排放、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材料替代技术。第七,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第八,绿化生产及绿色管理技术。

要发展循环经济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首先得有以上技术作为保证。同时,上述问题实际上也是实施循环经济的难点所在。

三、解决循环经济技术难点的对策

1、建立循环经济的科技运行机制。有效的科技运行机制的建立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合理规划科技活动结构。目前,我国产、学、研相脱节的情况仍普遍存在,政府应尽可能多地提供信息,建立起立足于市场规划之上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机制,对科技创新工作者进行激励,完善以市场机制为核心的激励机制,保护和利用在这种结合中取得的效益。

(2)优化科技管理组织。解决目前我国存在的人才危机,要在用人方面大胆探索,建立起有效的用人模式,利用现有人才的潜力,任人唯贤,为他们创造发挥自身优势、展示才华的环境,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积极向上的浓厚氛围。

(3)加强科技决策主体。应树立高校和科研机构、社会机构作为科技决策可行性研究的主体地位,而且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决策的可行性研究主要应由他们来承担,而不应当由政府官员负责。在决策之前,决策主体应尽可能的收集和分析各种信息,减少不确定性的影响。

2、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建立一批一流的科技研发机构;大力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加强原始性创新,着力提高国家和企业选择研发主攻方向、配置研发资源的能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1)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整合现有的电子与信息生产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软件产业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高新技术企业等科研资源,建立资源共享、合理利用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加强科技创新的基础建设,形成比较完备的科技创新体系。

(2)建立科技创新机制。出台激励科技创新的政策,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快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抓好科技中小企业技术的创新工作。

(3)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重点培育一批专业化服务水平高、组织协调能力强的生产促进中心、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及科技评估和风险投资中介、技术产权交易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完善和政府部门有机结合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4)整合科技资源,实施重点突破。我国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全面发展科技特别是高科技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但如果选准科技发展的方向和突破口,集中有限的科技资源在某个方面实现重点突破,就能形成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3、增加循环经济的科技投入。各级政府设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循环科技研发,可以制定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开发活动,鼓励企业承担政府的研究与开发任务,鼓励企业持续的增加投入,加快技术创新。注重循环经济项目的实施和资本市场的有机结合,吸引资本市场向科技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倾斜,多渠道、多层次筹措资金,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政府在逐步增加科技投入的同时,还应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立循环经济科技投入的激励机制,利用多种风险资金对我国循环经济科技创新进行补充。

4、加强循环经济的立法和执法。循环经济的立法包括保障循环经济的技术发明和创造;保障循环经济的投入;保障循环经济科技交流和合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资源普遍被当作财产,应建立对其产权的法律保护和利用机制,依法奖励作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在保障循环经济科技投入方面,利用民间闲散资金,为发展绿色科技的企业上市和其他方式的融资提供优惠政策和法律保障。在知识产权方面应完善专利制度和著作权法规,保护交流和合作者的应有利益,促进共同发展。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除体制转变期间出现的观念误区和条块分割等重要原因外,在立法方面的空白和不严密性也使执法者有较大的裁量权,被执法者有空可钻,因此加强循环经济的科技执法是不容忽略的。

5、推动循环经济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发展循环经济,必须要有相关的技术作为支撑,如开发信息技术、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产业链延长和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等。重点加强对节能技术、节水技术、链接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促进技术进步和科技成果转化,降低能耗、水耗,实现废物转变成资源的链接或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可再生资源替代自然资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使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资源节约的总体技术水平。要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组建专门从事资源节约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机构,不断思考和探讨,对资源节约技术进行革新和升级。

6、积极开展国际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为了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环保技术和管理经验,努力争取更多的国际援助,积极组织科技人员参与技术项目的论证、消化、吸收及创新工作。重点加强清洁生产、环保产业技术和设备的引进与合作,发展资源消耗少、污染环境小的新技术、新工艺。为赢得主动,应该积极研究分析国外循环经济科技发展的趋势和动向,掌握循环经济相关领域科技发展的主流动向,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支持国外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来我国创办循环经济科技企业、产学研基地等。加强对外科技人才的交流与培养,通过互派访问学者、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工作等形式,引进国外高层次人才。同时,加强联合培养人才和选派优秀中青年人才出国进修、访问和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工作,以人才交流促进技术升级。

7、树立社会公众的循环经济科技意识。社会公众作为循环经济的参与者,是否具有循环经济科技意识,对循环经济的发展会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政府应该注重通过各种媒体手段,加强对循环经济科技理念的宣传,倡导学校设置循环经济学科、专业及与循环经济有关的理论专业,提高公众社会的环保节能意识,形成绿色消费观念和垃圾分类习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在生产中,为发展循环经济贡献才智和力量;在生活中,优先使用和采

购再生利用产品、环保标志产品和绿色产品。

四、结论

循环经济作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运行模式,它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是一项符合国情、利国利民、前景广阔的开拓性事业。循环经济的实现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推动,我国必须认真分析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现状,结合政府、企业、中介、社会公众四者的力量,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关键技术的作用来实施循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