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山区中小河流治理问题的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山区中小河流治理问题的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近些年,国家对于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推动了中小河流治理的步伐,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应经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本文主要针对山区中小河流的目标,结合中小河流治理原则,提出了山区中小河流治理的措施。

关键词:山区;中小河流;特点;措施

中图分类号:TV21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长时间以来,大江大河治理工作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而山区中小河流防洪治理工作没什么大的进展,大部分是中小河流凸显出来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治理或者是治理标准不达标,特别是洪涝灾害,造成工程质量低劣。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工作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联系密切,提高河流防洪减灾能力不但能够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建设顺利发展,而且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加强对山区中小河流存在问题的治理研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一、河流生态治理目标

防洪防冲目标。依据山区性河流的特征,生态治理应该把重点放在险滩卡口,局部河道实行疏浚拓宽治理措施,在农田和村镇的河段为实现防洪防冲的效果要实施生态护岸加固。

水土保持目标。为了避免水土流失,保持和促进流域内动植物种类多样性的提高,禁止在流域内乱砍滥伐和毁林开荒,坚持国家退耕还田的政策。

景观休闲目标。山区性河流水资源相当丰富,自然风光也很美丽,结合对河道的生态治理,在外部条件允许的基础上建造水景及生态公园,同时结合区域的人文地理特点建设水文化设施及周边休闲娱乐设施,不但满足了休闲需求,又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水景观支持。

二、中小河流的治理原则

1、全面规划、统筹兼顾。设计必须以河流整体治理规划和相关规划为指导,处理好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处理好与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注意除涝、山洪和地质灾害防治等相互衔接。

2、“以人为本,人水和谐”以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给洪水留足出路,禁止缩窄河道,对治导线和堤距进合理的而进行确定。

3、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按照河流特征和防洪保护需求,通过比确定合理的治理方案和措施,重视治理效果,处理好工程安全性与经济性的关系。

4、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要结合当地的条件,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充分运用当地材料,料场合理规划,尽可能少占耕地,严格控制管理用地;设计方案要尽可能减小对河流生态及当地环境的影响,护坡护岸尽可能运用植物措施和天然材料、生态复合材料,注意与城市景观、生态环境的协调。

三、山区中小河流存在的问题

(一)山区中小河流防洪排涝基础设施薄弱

陕西省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流域面积在200-3000平方公里的中小河流多达262条,大多分布在重点经济发展区域,沿线居住人口众多,但防洪基础设施条件十分薄弱,防洪标准大多为3~5年一遇,有些河流甚至处于不设防状态。特别是在2011年6次特大暴雨洪灾中,中小河流造成的灾害损失占到河流洪水灾害损失的70%~80%。2011年中省1号文件和水利工作会议作出了加快中小河流治理的重大决策部署。陕西省抢抓机遇,积极争取,156条中小河流331个项目被列入“十二五”全国治理规划,总投资规模71.4亿元,共涉及全省11个市(区)94个县区,占全省县区的87%,规划治理河段长2081公里。

(二)分布比较偏远, 人为污染严重

从我国水文分布情况来看,大部分的中小河流,特别是雨季水流不稳定的中小河流,基本上都在比较偏远的山区分布,这种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较为落后,河道防洪设施薄弱、河道治理资金不到位,交通设施不齐全,大多数地方交通很不方便,使得中小河流的治理工作无法顺利的展开。部分地区的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给河道治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此外,当前这些地区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差甚至没有,导致整体环保意识和环保工作无法顺利展开,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都给中小河流污染造成了很严重的污染。

四、加强中小河流治理的对策

(一)把防洪作为第一要务

防洪标准是否合理对于河道治理工程的规模和治理后的工程效果有着直接影响。笔者认为,保证防洪安全并不是要把全部对象都纳入保护范围,山区河流两侧有些地方本来就无需也不允许保护的。另通过工程措施来对洪水进行控制,只是防洪工作的一方面,而工程措施的防护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必须通过非工程减灾措施对人类活动的范围进行调整,从而来规避洪水。因此,一味地追求高防洪标准是不现实也是不经济的。

防洪标准确定时,首先应先对河流的现状防洪标准、现状防洪体系构成以及河流功能定位等全面了解。整体上遵循与所在流域的防洪标准体系相协调,防止洪水风险转移;其次应按照《防洪标准》(GB50201-94),结合该河流防洪保护区现状、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及其经济发展要求,对不同频率洪水的淹没范围、高程以及损失情况进行分析,本着投资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对防洪标准进行确定。对以保护人口为主的县城防洪和乡镇防洪工程,治理标准为20 年一遇,相应堤防等级为4级;对保护农田结合保护乡村人口的农田防护工程,治理标准可为10 年一遇,相应堤防等级为5级。依据确定的合理防洪标准,制定相应的洪水超高、防洪堤高度、岸坡的护砌标准等。

(二)做好前期工作

通常情况下,大多数山区中小河流的治理前期工作要始终贯彻和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和突出重点的原则。第一,强化前期组织建设。加强前期工作组织建设,建立和健全专业的、素质高的组织,中小河道前期工作经行政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全部落实到位;第二,明确责任。这一部分主要是细化前期的工的任务,将责任落实到位。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强配合和协调工作。第三,要做好指导工作。也就是要做好前期工作各阶段的技术指导与技术培训,推动前期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使其能够有效提高。第四;重视对策和合理性。对于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不能太过随意,必须要加强研究和咨询,从而提出科学的中小河流治理方案与对策,保证前期工作能够顺利完成。

(三)因地制宜, 防洪抗旱兼顾

中小河流在治理方面,必须对河流所地处的区域特点进行充分考虑,结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中小河流防洪治理主要存在的问题,处理好裁弯取直和理顺河势的关系,因地制宜的制定科学可行的治理措施。在水利建设布局上要加快现有水利工程的除险加固和续建配套,使现有水利工程能够满足设计标准,充分发挥其效益。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在加快防洪工程建设的同时,加快沿河两岸基本农田保护区和人口稠密区的河堤护岸工程建设。

(四)创新改革水利设施管理制度

地方政府依据区域内的中小河流河段特征进行市场化经营管理,积极改革管理制度。对于有开发价值的河段,应将权限放开,运用租赁、拍卖和承包经营等方式,对小型水利设施经营管理全部实行业主责任制,达到小型水利设施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效果,搞活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全方位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对于大中型水利工程,要敢于创新,引入竞争机制,提高社会和经济组织的参与积极性,将经营服务领域拓宽,完善利于水利资本经营的市场机制,保证各种水利资源能够有效利用。

总之,充分认清山区河流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治理中小河流的突出问题,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目的,提高河流防洪减灾能力,保障区域安全,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张振权. 山区中小河流治理中水土保持措施的探讨[J]. 吉林水利,2007,08:48-49.

[2]孟煜烜,赵欣. 山区中小河流治理措施的分析与探讨[J]. 科技资讯,2013,0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