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做学生成长的奠基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做学生成长的奠基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位选材的木匠来到山里,当他看到一堆奇形怪状的树根时,认为是无用之材,摇摇头就走了。不久,一位根雕艺术家也来到这里,看到这堆树根,喜出望外,就把它们拾回家,加以雕琢。树根变成了精美的根雕艺术品。

在木匠眼里,树根是无用之材,但在根雕艺术家眼里,树根却成了宝。树根还是树根,但在不同人的眼里,它的价值有着天壤之别。不变的是树根,变化的是选材的标准。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基础教育的问题:仅用分数这个唯一标准来评价学生的优劣。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育人者的教育理念,特别是评价学生的理念和方法,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比如重视对学生综合评价,关注个人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潜能等。但令人担忧的是,在心理层面,我们的育人者仍未走出“分数唯一性”的樊篱。

对于以分数为唯一评价标准造成的所谓“差生”,就像木匠眼里的一块树根,虽然他是根雕艺术家眼中的宝,但如果他没有遇到根雕艺术家,那么他将永远是一块“树根”。

换句话说,作为育人者,我们仅有木匠的眼光,而没有根雕艺术家的慧眼,那么,我们将会低估那些像树根一样的所谓“差生”。

一位前辈在《做教师的二十二条军规》中,这样告诫我们:永远不要低估你眼中的“差生”。这世界原本没有“差生”一说,只是由于评价标准的差异,才导致了我们眼中“差生”的产生。但我们不论什么时候都不要低估了眼前的差生,因为,差生的未来,也许比你还好。

按照这位前辈的说法,即便是差生,他们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也是未知的,是不可限量的。这位前辈的说法是否有道理呢?让我们看看一些大师级人物,他们曾经的过去吧。

罗丹的父亲曾抱怨自己有个儿子。在众人眼里,他也是个前途无“亮”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

爱因斯坦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认字,老师给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不合理,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遭到退学的命运,在申请瑞士联邦技术学院时也被拒绝。

爱迪生8岁上学,但仅仅读了三个月的书,就被老师斥为“低能儿”而被撵出校门。

这些曾经被认为是“低能儿”的大师们,他们的未来,真的是我们永远永远也赶不上的。难怪我国IT行业的首席科学家顾钧教授这样说:“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社交能力是无法用考试分数来衡量的,人生数十年也不是在校读书的那几年可以决定的。”

既然学生的人生不是在校读书的那几年就可以决定的,也不是考试分数可以决定的,学生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也是未知的,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没有必要用考试分数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考试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而不是把学生分出优劣的。考试本身并没有错,错在我们平时仅用考试分数来衡量学生的优劣。

教育不是为了分数,也不是为了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教育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人才的。作为育人者,我们不是人才的选拔者,也不是人才的甄别者,我们是学生成长的奠基者

“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让我们做学生成长的奠基者吧!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建设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