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做中学 学会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做中学 学会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去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目的.认知心理学指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同一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它反映的是事物的具体特性和外部联系,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的特点,是对事物表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感性认识材料的抽象和概括,它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一切真知都是从社会实践中得来的,而感性认识直接来源于实践,离开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几何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忽视感性认识在学生认知活动中的作用.经常听到老师抱怨:“讲得这么明白,怎么就不会呢?”“学的时候还会,怎么内容一变就迷糊了呢?”这样做,不是走了捷径,而是走了弯路,也背离了课程标准的精神.初中数学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寻求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

一、由动手到动脑

初中生好动,也有一定的观察、操作能力,让学生亲自操作、实践,从中观察、小结,学生通过操作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再在教师的指导下上升为理性的结论.这种由操作实践转化得来的理性认识往往是难以忘却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意识地动手操作,比一比,量一量,折一折,做一做,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情境中,领悟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真谛.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几何,即“做数学”.例如,在讲“圆锥侧面积”时,把圆锥侧面沿母线展开,得到一个扇形,圆锥底面周长是展开后扇形的弧长,圆锥母线是展开后扇形的半径.这两个对应关系,是圆锥侧面积计算的关键,也是学生理解时的难点.教师可以让学生每人用纸做一个圆锥侧面,在课堂中用剪刀沿母线剪开,寻找展开后的对应关系.学生很高兴从事这样的实践活动,思维比较兴奋,很快找到了其中包含的对应关系,也很快计算出圆锥侧面积.从“做”中缩短了学生与几何的距离,从“做”中让学生体会到几何的原汁原味,提高了学生学习几何的效果.

二、由静到动

运动着的事物较静止的事物更容易被人接受,即更能增强感知效果,触发直觉思维.几何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若能化静为动,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取“灵感”,而且能够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1.在几何学习中,经常需要研究多种几何图形的关系.对这些关系的分辨,是学生学习中的易错点.如何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动态的理解呢?就要让几何图形在我们的手中动起来.例如,在研究“平行四边形及特殊平行四边形关系”时,如果只是在黑板上画几个图进行分析,印象不深.教师可以利用一个简单并且可以活动的教具,使四边形动起来,在动中学生可以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与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如图1,教具是两个等长的细木棒,两端用两个等长的橡皮筋连接.橡皮筋的长度可以调整,四个角度也可以进行调整,学生可以先摆出平行四边形,再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怎样变化可以变成矩形、菱形、正方形.

2.在中考数学试题中,动态几何考题屡见不鲜.这类考题,难度较大,它以几何图形中点的运动、线的运动、图形的运动为主线,将代数知识和图形知识有机地融合起来.在这类题面前,学生经常感到束手无策.刚刚接触这类题目时,学生对点、线、面是如何运动的,运动中产生的变化想象不清,就不能根据需要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几何图形中的点、线、面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这类问题.这样,让静止的图形动起来,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在动中用静的观点来解决,由静到动,由动到静,多媒体课件起到关键的作用.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增强了教学活动的直观性、生动性和互动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清概念,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繁为简,使具体的画面与抽象的数学内容紧密联系,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挖掘教材的内在潜能,使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学体系和空间观念,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开拓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材需要教师去开发,去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