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三维教学目标上获得发展。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是教学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

一、教师要有有效教育的意识和习惯

首先教师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转变观念正确定位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历史新课程把教学目标定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要求教师从过去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绝不能把课堂当做自我表演的舞台,要认识到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以及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用各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实教师要认识到教师的素养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所以要不断完善自己,提高人格魅力。魅力来自实力,面对新课改要与时俱进,吸取历史新知识,关注新的研究成果,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熟练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等各种教学技能,还要钻研心理学方面了解学生们的心理特点,用丰富的语言、较强的课堂应变能力来吸引学生。

再次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严而有格。一方面在学习纪律等方面严格要求,另一方面要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对学生要有爱心和耐心,要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共同成长,让学生乐于接受教育,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1.备学生。课堂有效与否最终体现在学生得到了多少,所以要把备学生贯穿于整个备课的始终。先略备过去的学生即教师回忆过去的学生学习本课时所遇到的问题在备课中进行相应的预设。再重点备现在的学生,即关注所教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学习习惯和方法。教师要换位思考,要经常以学生的眼光看问题,想想如果自己是他们怎样学才能更好,只有这样备课才能在教学中激发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和认知欲望,我们的教学才更有效。

2.备课程标准、教材确立三维教学目标。新课程中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而教材则是师生沟通的中介,所以备课前必须读懂《课程标准》和深入研究教材。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把三维教学目标进行具体化。三维目标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知识是基石,过程与方法是途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升华。教师要理解教学目标的真正含义,要做到对三维目标了然于胸。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3.备教法和学法,备重难点的突破。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更强调用现代教学手段和合作学习的方法,教师要充分利用历史课程资源,如图片、录像、电影等,让学生在最佳的环境或氛围中感悟历史,从而达到理解和认知的升华。要强调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传统教学方法优良传统。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助于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最终还要根据学生特点并结合教材知识点特征确定教法和学法。其中在学法的指导上教师要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还要特别思考用怎样的方法去突破重难点,重难点是否突破是一堂课有效与否的重要标志,是备课中的重点。解决好了重难点能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上的障碍和困惑,增强学生学好的坚定信念。

4.备知识整合和知识结构。备知识整合就是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建立联系,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把新旧知识同化,轻松地掌握新知识。备知识结构就是考虑如何将本堂课的知识不是零散地而是以一个整体去让学生更易掌握。

5.备练习。练习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精选练习,使每一题都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练习包括随堂练习和课后练习,随堂练习要少而精,主要为解决重难点服务。课后练习要覆盖面大,题型全面,难易适度,题目有梯度,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三、提高上课的有效性

1.解决好“神”和“形”的关系。把备课的精神贯彻到课堂上。“形”是指一切的情景设置,“神”是指三维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突破。在新课堂背景下有些历史教师在情景设置上花了很大工夫,一堂课应用很多的多媒体手段,问题不管难易都让学生讨论,这活跃了课堂气氛,但花费太多时间,往往偏离了教学内容或不能更好地突出重难点。因此教师应该认识到“形”要适度,要合时合景,“形”是为“神”服务的。实现三维目标解决重难点才是一堂课的灵魂。

2.要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教师要收放自如。新课程下教师要进行开放性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敢于表现自我,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就是“放”。但有的教师错误地认为学习是学生的事了,我省力了,这是错误的。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降低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上教师是“引路人”,要时时关注课堂的整个过程,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围绕教学目的,在规范中自主,并适时总结,这就是“收”。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

3.解决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即处理好课堂的偶发事件,及时调整课堂教学。不管课堂前的设计是多么的充分,但课堂上总会遇到一些预料不到的事情。教师不能为了保证原有预设的顺利完成,而忽视这些课堂生成。可以说没有预设的课是不负责的,没有生成的课则也是不精彩的。所以要理解生成。对于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教师可因势利导,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只有把预设与生成完美结合的课才是有效的。

四、注重教后反思

课堂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过程的完成,教师要根据课堂情况和作业反馈情况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反思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否适中,反思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是否到位。反思重难点的突破是否有效,反思练习是否有针对性,反思教法和学法的应用上是否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解决实际的问题,并把反思的内容写成文字用于指导以后的教学工作。只有经过反思并作出调整的教学才能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最后我想起许纪霖教授的一句话“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可以改变我的课堂。”作为一名普通高中历史教师,我将不断探索尝试着改变自己的课堂,使教学更有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