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明清哥釉瓷器拾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明清哥釉瓷器拾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自宋以来,历朝历代皆传承哥窑釉色和纹片,以烧制精美器物,为同宋代哥窑器物相区别,称其为哥釉器物,即哥釉。笔者多年来寻寻觅觅,竞访得明、清哥釉器4件。其中两件连当年主人配置的底座都在,更添了恬淡古香和清雅古色。

我最钟爱的是这件清中期哥釉仿犀角形马蹄杯。此杯高5厘米,口径最宽处10厘米。糯米胎,奶酪黄色釉,纹片如冰裂,积年氧化,纹线已呈轻褐色。器外壁折腰处雕饰寒梅一树,枝干蟠曲苍劲,枝头暗香点点。树下杯足上部雕饰吉羊两只,其一侧卧前视,其一侧卧侧视。杯口捏塑成“十二出”状。釉上包浆厚亮,润泽如酥。把玩抚摩,有如小儿肌肤般嫩滑。釉下气泡疏朗明快,珠浮尘降,煞是好看。

清中期哥釉铁花盘口瓶与我第一次谋面是在醴陵山乡之中,那一日领着弟妹子侄一二十人去龙骨冲为外祖父扫墓,在一户歇脚的农家偶遇。两年后,它鬼使神差进了我的独羊居。该瓶连座高54厘米,胎骨坚致,施粉青色釉,黑色纹线,清冷幽润。纹片呈“通经断纬”状,如鱼籽,似百圾,细密紧凑。细看纹线有深浅之分,粗线深黑,细线黑褐,表明被岁月烟尘熏染之前是有金丝铁线之别的。经历二三百年岁月,如今它已经被氧化出厚亮包浆。釉下气泡殊为美丽。史载清中期民窑大量烧制哥釉铁花器物,此瓶当为其中之一。瓶颈有左右对称的铁花兽头辅首,口上、肩上、足上皆有铁花莲瓣,铁褐凝重,不繁不乱,恰到好处。瓶之盘口硕大,线条流畅,造型圆浑而不失古朴之气。当年在醴陵山乡见到它时十分惊诧:偏远山村农户之家,怎么会有保存如此完好而古旧之气扑面的清代瓷瓶?原来主人时已八十高龄,瓶乃湖南省政府主席何健手下一位团长在合肥得自日本人之手,回乡时送给亦在何健手下任过职而已解甲的农户之父,母亲为纪念父亲,一直呵护此瓶传承至今。当年我未开口说买,原是顾虑主人不会割舍父母遗物,几年后再见它时,主人已是一位六十开外的农人,当是八十老翁之子了。

冯先铭先生谈到宋以后哥釉器物时曾提到,光绪年哥釉瓷器罕见实物,而“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哥釉皆釉面不稳定,釉质稀薄,开片不清晰,釉面不匀净”。我这件哥釉铁花盘口瓶却足称大器,清晚期哥釉与此不可同日而语。此瓶原配古旧木座保存完好,为楠木整件雕制,为清中期家具中案几普遍造型样式,鼓腿,壶门形曲线膨牙,托腮比台面略大,腿三弯而足外翻。鼓腿上饰有与瓶颈之兽首相呼应的兽首,座之沿板拦水线外饰有与瓶口、瓶肩、瓶足相呼应的莲瓣。兽首和莲瓣可在10倍放大镜下寻见金漆斑痕,楠木的幽幽清香依旧沁人心脾。原座原瓶,座面凹坑与瓶底足咬合自如,二三百年不离不弃,难能可贵。

明中晚期哥釉砚,是用一把明代民窑青花执壶与友人换得。砚作“辟雍”状,高2.5厘米,直径11.5厘米,砚堂直径9厘米,砚池环绕,卧足,足心露胎,可见不规则旋纹。辟雍原为春秋战国时“大学”之名,学址四面环水,一桥相通,状如环璧,有闭门读书之意。此砚胎骨黄白,有浅淡枇杷色胎红。釉色奶白,肥厚温润,釉面开片皆为金丝,砚池和砚口沿纹片呈淡红色,当是经年研磨朱砂的原故,与奶白釉色相映成趣。砚堂手感熟滑细嫩,非一日研磨之功使然。

冯先铭先生说明代哥釉“釉面,开片规整”;故宫博物院的赵宏先生谈及明代哥釉器物时,也特别强调其“纹线僵直而清晰,较稀疏”,此砚上纹线有“经线”“纬线”变化不悬殊。釉下气泡细如浮尘,密如撒粉,明显与上述清中期哥釉铁花盘口瓶不同。

还有一件清早期哥釉笔山,长10.8厘米,高3.2厘米,造型为“三山五岳”型。尤值一提的是,其中“三峰”辟为水盂,后人却又将其派作墨水瓶用,盂壁已墨垢坚固,擦洗数次均不能除净,漆黑晶亮,盂壁生辉。此笔山胎骨洁白,足跟处向内斜削一刀,底足不施釉,可见浅淡枇杷红色。釉面呈月白色,肥厚润亮。纹片呈金丝铁线状,明朗爽快,耐得玩味。釉下气泡大小纷呈,层次分明,若聚若散,有游离之感,有飘忽之趣,别是一种状态。该笔山原配楠木座亦保存完整,呈束腰状,三弯腿,如意云头内翻足,座面拦水线有磨损,凹面与笔山底足咬合甚好。木座随笔山“三山五岳”状而设计,朴拙素净而不失文雅之气。器虽小,竟有矗立难撼之势。

我藏哥釉瓷4件,其中两件连原配座都保存至今,实在难得。得闲时摩挲大件而后把玩小器,思绪似触动了岁月之弦,渺渺中似与古人对话。

责编 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