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玉米密植早熟生产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玉米密植早熟生产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技术概况

玉米早熟矮秆耐密增产技术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在总结美国等发达国家玉米生产先进经验基础上,结合理论研究和多年的生产实践,于2006年提出的一项适合于北方春玉米区的增产技术。2007年以来。该项技术一直被列入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北方春玉米的主推技术,使得该技术连续多年在北方春玉米区广泛推广,得到各地农民的普遍认可,创造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技术背景

我国北方春玉米区农民习惯种植晚熟、高秆大穗、稀植品种,收获时水分含量高,遇到春旱错过了适宜的播期。秋季成熟度不好,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商品质量。尤其北方春玉米区以雨养种植为主,春季播种保苗难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为了进一步挖掘玉米增产潜力,通过适宜播期、种植密度、品种、施肥等专项研究,建立了“北方春玉米早熟矮秆耐密增产技术”。该技术的核心内容包括“品种早熟、多抗耐密”,“优化模式、适当增密”,“适期播种、节水保苗”,“以肥保密、以密增产”,“强化管理、适时收获”。

三、技术要点

1.早熟、耐密品种筛选。提出了提早1个熟期选择品种的原则,如在辽宁省筛选出郑单958、辽单565、先玉335等耐密玉米品种。

2.采用大垄双行、“缩距增密”和“三比空密疏密”等栽培形式增加密度。

3.依据地温、墒情和播前的准备情况确定适宜的播种时间。

4.坚持有机肥和无机肥料配合施用、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田间管理技术。

5.在玉米乳线消失时进行收获,以最大程度获得产量。

四、增产情况

以该项技术为核心在相关示范县的试验推广取得了较好效果。

2006年在辽宁省建平县和阜蒙县建设“吨产田"15块,面积为121.6亩,在后期的测产过程中,产量水平为916.5~1211.6公斤/亩,达到吨产的有8块,面积29亩,最高产量达到1211.6公斤/亩,应用的品种为密植型品种辽单565(5000株/亩),中等密植型品种辽单526(4000株/亩)、铁南l号(4200株/亩)、铁旭1号(4000株/亩)和铁单18(3500株/亩)。

2007年共落实面积65亩,其中6块面积为46亩达到“吨产”,最高亩产量达到1209.34公斤,使用品种为:辽单565(5500株/亩)、浚单795(4500株/亩)、郑单958(5000株/亩)、丹玉78(4200株/亩)。

2008年有28亩达到“吨产”,其中有17亩通过国家验收。主要品种为辽单565(5200株/亩)、沈玉2l(4300株/亩)。

2009年,面积为91亩达到“吨产”。其中建平县50亩通过国家验收,亩产量达到1157.16公斤,主要品种辽单565(5200株/亩)、丹玉96(4500株/亩)。

2010年,春季低温多雨,开花授粉期阴郁寡照情况下,百亩连片地块获得“吨产”。通过辽宁省组织的专家测产验收。在123亩的地块上,平均亩产1058.6公斤,

2009-2010年,在高产创建活动中,建平县太平庄乡万亩田块平均亩产分别为921.5公斤和927公斤,选用的品种为辽单565、郑单958及铁南1等。

2005-2010年期间。推广密植型和中等密植型玉米面积及推广“玉米密植早熟生产技术”累计面积3350万亩以上,新增纯收入28.0638亿元,新增收节支总额13.90亿元。

五、技术环节

1.品种的选择

根据辽宁省各个生态区的气候及土壤特点,通过新品种鉴定和筛选试验,筛选出了株型紧凑、光合效率高、经济系数高、综合抗性好、活秆成熟、中匀穗高产优质耐密品种。目前适宜生产上应用的耐密品种(4500~5000株/亩)有:辽单565、郑单958、辽单566、先玉335、KX3564、丹玉603、丹玉605、辽单539、铁研120、铁南1号:中等耐密品种(4000~4500株/亩)有:丹玉99、良玉88、沈玉21、辽单527、东单606、宁玉309、沈玉30、东单335、铁研32、沈玉31、铁研31、东单213、丹玉86、浚单975;可适当增密品种(3500~4000株/亩)有:丹玉405、丹玉202、辽单120、东单90、沈玉28、丹玉202、辽单526、辽单145、丹玉201。

2.栽培模式和栽培密度的确定

选择适宜的栽培形式是发挥品种增产潜力的关键因素。为了实现增密增产的目标,辽宁省农科院玉米所在辽西、辽南、辽北等三个生态区开展了种植密度、施肥水平和栽培模式等多因素裂区试验。试验选用三个品种,分别为辽单565、丹玉39、辽单526,代表耐密矮秆、中等耐密半矮秆和高秆半耐密型品种:五种栽培形式,分别为大垄双行、比空种植、宽窄行、缩距增密和常规种植;四个种植密度,分别为3500、4000、4500、5000株/亩。试验结果表明:上述三种类型的品种,均表现为大垄双行、缩距增密和宽窄行三种栽培形式和增加种植密度是获得高产的保障。不同生态区采用缩小行距增加密度、大垄双行增加密度或宽窄行增加密度均获得较高产量水平。耐密矮秆品种以4500~5000株/亩为宜,中等密植品种以4000~4500株/亩为宜,高秆半耐密型品种以3500~4000株/亩为宜。

3.施肥方法的确定

(1)有机肥的施用

在连续几年的高产创建实践中,以土壤有机质含量1.8%以上。施优质有机肥2-2.5方/亩,并结合科学使用化肥。玉米产量可以达到或超过“吨产”。优质农家肥能有效增加耕层土壤碱解氮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对于耕层土壤的速效磷含量也有显著的增加作用,同时可降低耕层土壤的pH值,减少0~20厘米土层土壤容重,增强了土壤通透能力。

(2)化肥的施用

为了试验增密后施肥水平的变化规律,开展了土壤养分供应水平与玉米施肥效应研究,试验分氮(N)、磷(P)、钾(K)三组量级试验,各组6个处理。结果表明,氮素效应以每亩N9P5K6增产效果最好:磷素效应以N12P8K6的效果最好:钾素效应以N12P5K6的增产效果显著。建议生产上采用N、P、K的适宜用量分别为9~12公斤/亩、5~8公斤/亩、6~8公斤/亩。

4.土壤耕作方式的确定

辽宁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本来不多的雨水,因地表径流很大,浪费严重。造成地表径流的原因,多半不是因为土壤水分饱和,不能接纳更多的雨水,而是由于浅犁底层的存在,限制了雨水的渗透。针对该问题。辽宁省农科院玉米所开展了深松试验。试验设置7个 处理,分别为:常规耕作:春季常规行间深松,4月15日至30日(播种前)深松,深松深度30厘米、40厘米,宽度10~15厘米:夏季常规行间深松,6月20日至30日f小喇叭口期结合追肥)深松,深松深度30厘米、40厘米,宽度10~15厘米;秋季常规行间深松,10月20日至上冻前深松,深松深度30厘米、40厘米,宽度10~15厘米。结果表明:深松具有增加土壤深层水分含量的作用,不同深松深度的效果不同。早期深松好于晚期深松,中耕深松的深度以30厘米为宜。深度过大,对植物的根系有一定的影响。深松的产量显著高于常规耕作,播前深松的效果好于中耕深松。

5.病虫草害防治原则

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的无公害化防治原则。在主要病虫草害的化学防治中,所用农药种类和剂量依据《农药无公害使用指南》及其它相关标准确定。宗旨是采用高效低毒的新品种农药,以最小的用量达到最理想的防治效果。

六、注意事项

1.因地制宜

玉米早熟矮秆耐密增产技术适合于北方春玉米区应用,也是针对传统的高秆、大穗、晚熟、稀植种植形式的一项新技术,为此,该项技术要因地制宜选品种及与品种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

2.合理密植

不同品种对密度的要求不同,同一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种植对密度的要求也不同,应根据品种特点确定适宜密度范围。一般来说,早熟矮秆适宜密植,高秆不宜密植,土壤条件好适宜密植,瘠薄地块不宜密植。因此,应根据品种、土壤条件及气候特点等确定合理密度。

国内外生产实践证明,玉米的杂种优势利用已经发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今后玉米的大幅度增产。主要是玉米种植密度逐步提高。我国现时期耐密品种郑单958、辽单565以及美国先锋公司品种先玉335的育成与推广,标志着中国玉米生产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即由传统的稀植大穗品种向矮秆耐密品种方向发展。戴景瑞、胡吉成等玉米专家认为,中国近15年杂交种产量的提高与杂交种耐密、抗病和抗逆能力的提高有关,增加玉米生产种植密度是必然趋势。我国黄淮海地区的玉米种植密度已经达到4000株/亩以上。即使是大穗型品种,北方春玉米区高产田的种植密度一般都在3500株/亩左右。高产栽培田块已达到4000株/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