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制造商的零售化生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制造商的零售化生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制造商零售化生存,并非源自大型零售商的强买强卖。纵然没有零售寡头,制造商的零售化生存也会以散落各地的专卖店或经销店的形态出现。

拥挤的零售空间

你需要购买一台空调,于是,你走近家门口附近的一家电器连锁店。从店员与你搭话的那一刻算起,到最终空调安装到位,能让你舒服地躺在沙发上看NBA总决赛的那一天为止,我可以告诉你:你已经经历了一场独具中国特色的购物体验。而且,这个过程远比你想象得复杂。

如果洞察全程,你甚至有理由相信:安装在你左上前方的这台空调,确实与你相当有缘!

让我一步一步地告诉你:

你走进空调专柜,第一个与你打招呼的可能是厂家促销员;你看中一款机型,便无中生有地说另一家店同样型号可以便宜200元;这时会有一个小伙子走过来,旁证“不可能这么便宜”――他可能是商场的正式店员。

算你狠,磨了半天,最后让你额外拿到双份赠品,一份是厂家的;一份是商场的。这时你发现帮你领赠品的,就是刚才在楼梯口往你手上塞广告单页的小姑娘――她是厂家临时促销员。

你交了款,填了这个卡那个单什么的(其中有些是商场要填的表单,有些则是厂家的)。这期间会有人主动帮你擦拭赠品,问你需要不需要再看一看空气加湿器――她和这个专柜的促销员结成了“互助组”。

你拎着赠品回家了――为赠品忙乎了半天,现在只等送货吧。你当然并不在意送货的是谁――是商场送最好,毕竟是从他们手上买的东西。可事实是,在商场买,送货的可能是商场,也可能是厂家,也可能是厂家在当地的经销商,还可能是一个纯粹的第三方配送公司……

在等待送货的时间里,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中间信息传递的流程,或许能够理解为什么超过约定时间还没见到货。你抄起店里拿到的一张卡片,照着上面的电话打过去,对方一问三不知……

好了,货终于送到了,安装还需要等另一拨人,至于具体到你那个城市、你那个商场,具体是哪拨,看安装师傅穿的工作服就知道了,除非你发现工作服上半身与下半身是两个Logo……

好了,空调终于按好了。不过,一周之内,你还要准备接2~3个回访电话,前几天和你打过交道的各拨人都有可能问你差不多同样的问题……

这就是你看不见的空间,拥挤的零售空间。

当然,如果你只是个顾客,这些空间里发生的事及其出发点,对你来说就像是另一个城市里发生着的社会新闻,知不知道无所谓;可如果你是制造商,就不一样了。在拥挤的零售空间里,什么是你要的关键性资源,什么是对方的关键性需求,由此确定的竞争策略,将决定你的地盘大小。

卖场里的生存法则

种种习惯成自然、存在即合理的现象,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小生活,同样存在于大经贸。就拿制造商与零售商的分工协作来说,表面上行业分工已经够细了;实际上,制造商做的事,至少有一半该属于零售商的本分;而零售商做的事,至少有一半与改善其自身供应链无关。都不情愿,又都不放弃,并且,越是竞争性强的行业,这种现象就越是特出,比如,家电业、移动通讯业、医药零售业等等。

当然,谁都知道,未来终有一个回归日:零售商做零售商的事,制造商做制造商的事,各取所长,各负其责,各获其利。问题是,作为制造商,你现在活在一个逃不掉的零售空间里,并且还要活得比竞品稍好。所以,在渠道问题上,把握现在远比洞悉未来重要。

强权垄断和超级品牌,当然是竞争的法宝,但你不是富家子弟,这些你都没有。那么,还有哪些能够真正帮助你扩大现实的零售空间呢?

形成某一品类的相对独大

专柜或货架永远不会被少数大牌瓜分,专业性品牌远比综合性品牌更具销售拉力,并且越是专业性品牌,越容易形成指认型销售。正面的例子如洽洽瓜子、红牛功能饮料、九阳豆浆机、摩恩水槽、艾美特风扇等;反面的例子就如荣事达电器、海谰之家服饰。

放大你的绝对空间

在终端,顾客看得最多的肯定不是采购业务部,大多时候也不是被门店贴上价签的那一块广告位,也不是已经接近熟视无睹的联合促销。多获得一米出样,多一系列陈列,永远是资源交换的重点。如果钱不多,那就是唯一的重点。

记住,空间是零售商花钱租来的。客情关系的真实体现,是他给了你比竞品更多一些的陈列空间。某种程度上,零售商就是房产商,制造商就是业主,地段、面积、户型、朝向,永远是你猎取的重点。所以,面包换石油只是中策,面包换油田才是上策。

卖场里的零售效率

我们常听到有制造商抱怨,操作这个渠道亏损,进驻那个门店无利。分析原因,清楚的是付出去的扣点和杂费,模糊的是实际经营中的单品周转率、单品占有率、系列占有率、系列周转率、出样有效性及针对性、促销员倾向性销售的误差值,以及每一次陈列改进的量化增长和效率分析。

一个卖场里同一品类的所有产品,就像一个股票市场里同一板块的股票;而不同的销售人员,就像不同的操盘手,赢利的背后总能看出不同的股票组合、取合和操作。零售空间是固定的,你的专柜/货架有多大,主要是由具体的产品组合和人员效率决定的。

看清零售业的本质

至少到目前为止,本土零售商的敌人都不是制造商,零售商的假想敌永远是另外一家零售商。而零售商洗牌、制造商出局,与制造商洗牌、零售商搁浅其实一样,是结果,不是目的。

零售商本能地要比制造商更关注顾客需求,更直面市场压力。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不断地传递或放大顾客需求,要求制造商以更低的价格、更具特色的产品、更快的服务响应速度,来保证其经营利润和市场占有率。这就形成了零售业的特色:利润最大获取落在下游,成本控制要在上游。

所以,零售商的终端从来不会为了培育制造商的品牌而存在,也不会成为专属几家大牌的提款机。在零售业洗牌没有结束之前,终端永远为制造商提供不关门的角斗场。这里,没有托儿所和养老院。

制造商的零售化生存,并非源自大型零售商的强买强卖。纵然没有零售寡头,制造商的零售化生存也会以散落各地的专卖店或经销店的形态出现。只不过,大型零售商出现后,这种零售化生存变得那么紧迫和直接。幸好,在越来越多的产品领域,主流品牌数量已迅速从分散的三位数集中到两位数,有的甚至进入十位以内。这场制造商不情愿的零售化生存,最终会回到它开始的地方,做它最擅长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