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竹笔 草纸 指托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竹笔 草纸 指托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本文是近代著名藏学家任乃强先生遗作《西康图经》之《民俗篇》中所节选。任先生1929年首次赴康藏考察,以一年时间遍历康定、丹巴、甘孜、瞻对等今四川省境内藏族自治州的11个县,这在当时那种艰难的条件下是非常不易的。期间先生与一藏族女子结婚,在她的帮助下成书《西康图经》。《民俗篇》出版于1934年10月。本文在编辑中有所删节,题目为编者所加。]

藏文书法

藏文书法,有真、行、草三体。真书用于镌刻,行书用于公文及其他较庄重之手书文字,草书用于普通记录及信札。若以汉字例之,真书如汉文宋字,行书如汉文楷字,草书如汉文行书字也。外有一种美术字体,似尼泊尔文,限于绘画中用之。兹举嗡嘛呢叭咪哞六字真行草三体及美术字以见一斑。〔真书分字以点,行书分字以直画,草书分字以曲画。〕

番人甚重书法。名人高僧,皆以不善作书为耻。临池工作, 常耗学时之半。

竹笔与墨海

番作书,不用几案,但席地坐,左手持纸,以指托之,右手执笔,就指托处书写,自右蟹行,节节移动。或捺纸于两膝之羊皮袄而书之,均若甚便。

其笔用竹签削成,形如薄筷,尖端似方头钢笔尖,凡能书之番皆能削之。尖头用窳,再向上削,竹签一枚,可削成新笔十余次,可谓经济。然自打箭炉以西,直抵,北至青海、内蒙古,即凡藏文流行之地,皆无竹;削笔材料,须远自内地与印度、缅甸、尼泊尔、布丹(即不丹)等处输入。番人获一竹片,珍如拱璧矣。盛绳祖《藏卫识略》云:“不产竹,其识字头人番民,所用竹签,倍极珍惜。有自内地携竹箭至藏者,辄不惜多方购致之。”或问竹书之文,何以创于无竹之地?曰:竹书为印度古制,藏文书法仿于印度,故亦采用竹笔也。

竹笔写字,与钢笔同,并无不便;惟吸墨太少,手法拙者,未完一字而墨已罄。故书藏文者,例有一墨海,时时入笔蘸墨。 其墨海完全系内地制法。此亦文化与中原文化有关之处。

番纸与汉纸

唐时,中原造纸法输入吐蕃。惟蕃地无竹,无稻。无滥布鱼网,无制纸原料,故制纸工业竟未发达。近世西康书写藏文所用之纸,概自稻城县境输入,系一种构皮所制,厚如铜钱,恰似内地构皮纸十张粘合而成。其制时提取纤维不纯,杂有十分之六以上之非纤维组织在内,故质甚硬,只适于书写藏文。

现时凡有汉人居住地方,皆有汉纸,概自四川之夹江输入。 红纸用为对联,白纸用写公文,消费最大。亦有信笺花纸之属,与裱成之对联。初只汉人用之;以汉纸薄,虑不胜竹笔,故番人不用也。嗣有汉官所发藏文公文,试以汉纸书之,汉纸绵韧,并不破裂,且质色较番纸精洁,于是渐为番民嗜用。现康定境内,番纸已不甚通行。

由康藏文具,亦可见吐蕃文化与中原及印度之关系。笔仿印度,字形之制作仿印度故也。纸墨仿中原,字形未改革前,原遵中华法也。

藏文字典

无字典,学者求知,专凭记忆。彼系拼音文字,而语文又差能一致,故无字典,亦无碍于学问也。惟外人治其文字,因无字书,倍极烦苦。中央治理几百年,从无一人研究藏文,更无一人编纂字典,深可叹矣。赵尔丰经营川边,延四川文士井研吴树猷等,于巴塘开学务局,编有《汉藏合璧》一种,上列汉字,下注藏文,红墨印刷成书,即最初之汉藏字典也。惟其时主学务局者,皆不通藏文与番语,但将汉字编韵排列,倩通事 解释其义,令通藏文者注之。其文曰:“天地人物,你我来去, 日月星辰,两云光明,吹打……”云云。叙字方法,杂乱无章, 不惟番人无法应用,即汉人亦不便检查。且如“光明”等字,竟缺藏文未注。赵氏败后,其书即废。

于时英人达斯已著有《藏文字典》,用藏文字母编次藏字,而以英文注之。又有查理贝尔者,当英军未入以前即来南方之大吉岭、喀林邦等处,研究语文习俗,凡三年之久〔光绪二十六年至二十九 年(1900一1903)〕,亦著有英藏字典,其后受印度政府委任,数度入藏,先后与班禅、达赖接洽,均极受优礼,以其熟习语文情俗故也。英人之经营,实耐渠为主要线索。与藏人接触即频,藏文程度愈高,复于民国7年(1918)四月,请假一载, 退居大吉岭订正所著《藏文字典》,为第二版,并所著《文法》一书,寄付伦敦印行。此书收字甚备,考订甚博,诠注甚精,虽硕学高僧,不能及也。近世英人之入藏者,深有赖于此书。我国人士对此,为愧何如。若能购而译之,亦补过之道也。

民国17年(1928),西康政务委员会成立,秘书杜象谷,曾嘱仲译汪杰,将藏文名动各词,写于番纸册上,以汉文注之,意欲编为字典;已积两厚册,尚未编次,适署康定县,遂弃其功, 亦可惜哉!

藏文信札款式

藏文信札及呈文,例取长方形纸横书之。左方与上方留地颇宽。首行书具札者姓名。次行留空。三行写受札者名称,其下接写札文;但有第三行只能写正文一二字,不能更多,故受札人名称,常书第三行之后方。札文即竟,复接续写某某敬呈敬上及月日等字样;不另行,亦不空字。印章盖于月日字上。此种款式, 与中原魏晋隋唐时之信札款式相同,亦足证文明为吾华之所诞育也。

写成,将纸摺叠为一函,即以上方空纸包于外方,以火漆胶固,加盖铁章,以防盗拆。或不加火漆,仅书字以代之,或于摺纸外加信封纸一幅。殊无定式,惟信内必须封一哈达,不能用空函也。

寻常言事之信,上款之下,略叙寒暄,即可陈事。若对尊长问候陈请之件,则先具上款,其称谓非常繁冗,页末具下款。例如上书达赖喇嘛,常云:

“天生保护万物,荫蔽宇宙,至尊极贵,达赖喇嘛陛下黄金座前〔此句必须抵纸尾〕:伏维……敬祈自今以后,俯赐保护,并祈置此祈祷于广漠宏阔圣心之中。微末小民某某月日敬呈。”

若对平辈通殷勤之信札,则先具下款,次列上款,仍于上款繁冗称位之下,加盖恭维之语。如云:

“恭维圣哲足下,康健愉乐,如月之恒,如山之固;盖仁者必寿,福缘善集;足下积德累行,如星在天,万众仰祝,岂惟下走。叨在教下,得蒙福庇。 近来事务尚无乖戾。兹有请者……恭祝玉体清键,颐养得宜。所望不惜珠玉,时颁教命,俾立身行世,有所遵循,是为至祝。虔诚信足下之人某某年月日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