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生物医药:太和工业新引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生物医药:太和工业新引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太和,一个位于安徽西北部的传统农业大县,近年来因地制宜,狠抓工业经济,已然成为皖西北振兴的领头羊。尤其是在生物医药领域,凭借“全国最大的医药购销集散地”的传统优势,陆续闯下了“安徽省新型工业化(生物医药)产业示范基地”、“安徽省太和生物医药和物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名头。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太和县仅生物医药、有色金属、农林副产品加工、发制品、塑化筛网、纺织服装六大主导产业产值就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的86%;其中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企业新增6家、总数达到26家,其逐年稳步提升的增长率,无疑显示出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相对高于其他产业。

如果将目光聚焦到太和工业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太和经济开发区,医药产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更加凸显:截至2013年底,太和经济开发区完成工业产值111.59亿元,其中以贝克药业为代表的医药产业实现产值51.2亿元,约占全区工业产值总额的45.8%。

显然,作为太和县首位产业的生物医药,已经成为县域经济中名副其实的中流砥柱,正是这一首位产业成功“守护”了太和的工业强县战略。太和医药产业的迅猛发展与鲜明特色,也在外界博得了“太和模式”的美誉。然而,“太和模式”如何做到,下一步又将何去何从?

何为“太和模式”?

2013年9月,阜阳市委书记于勇在太和县调研时曾指出,“大工业富县,太和的工业在阜阳5个县区中基础最好,特色最鲜明。医药产业又是太和最大的比较优势,太和要围绕医药化工产业发展工业,做大做强医药工业。”

太和医药工业的比较优势源于其商贸物流的充分发达。太和素有“全国最大的医药购销集散地”的美誉,自上世纪80年代起,从太和陆续走出去的药贩就号称“十万药商大军”,正是他们以太和为中心逐步建立起庞大而细密的市场网络。直到2003年,安徽华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整合成立,以华源物流为龙头的100余家物流企业蓬勃发展,促成太和真正实现了“买全国、卖全国”的大格局。由此,作为全国最大的医药购销集散地,太和不仅为医药工业的发展节省了远程原料采购和销售网络搭建的巨额中间成本,同时在医药商贸领域中经营成功的太和人,又返乡成为医药工业建设的开路人。

而随着包括太和在内的中原经济区、皖北地区“四化”协调发展示范区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中原经济区“三挂钩”政策的落实为破解地方政府建设用地难题指出了路径,同时太和还获得了基建配套、招商引资、科研创新等各个方面的优惠政策。据太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赵伟介绍,开发区在招商引资时对工业项目,“在土地、建设、税务等方面,实行免、缓、减相结合的优惠措施;重大项目,一事一议,特事特办。”

不难看出,太和医药工业滥觞于医药商业,而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各级政策的叠加,工业又反过来促进了商贸物流业的进一步扩张。最终使得医药产业的“太和模式”呈现出依商兴工、工商并举的鲜明特色,并走进了一个政策倾斜与产业发展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而这也正是其迅速崛起的原因所在。

科技创新实现产业“保鲜”

现阶段对于太和来说,如何让“太和模式”保持活力,持续引领太和经济的提升至关重要。幸而太和人已经找到了初步的答案。

生物医药是新兴战略产业,科技创新无疑是医药工业“保鲜”的不二秘诀。“2013年太和全县申请的发明专利有140余件,这些专利基本都是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展开的;全年申报的9项高新技术产品、2家高新技术企业、县里的6个科技进步奖也都集中在生物医药领域。”太和县科技局局长郭玉占说。

科研是一种门槛较高、投入较大的投资行为,为解决县内中小企业科研实力不强的困难,太和县积极搭建科研平台,不仅在开发区内兴建公共科研实验室,去年11月,还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共建成立了“安徽科太联合实验室”。

“我们的初衷就是希望通过这个实验室与太和建立起密切、长久及融洽的战略合作关系,推进我们院创新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太和开发区及医药企业的深入合作、协同创新,加快研究中心创新科技成果的研发和产业化。”科太联合实验室主任肖卫华教授说,“实验室将围绕生物技术、产品开发和人才培养三个方向,提升太和生物医药类企业创新研发能力,实现太和医药产业的二次创业,进而起到以点带面,带动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崛起的作用。”

而对于医药流通领域来说,发展大商贸、大物流则是当前转变发展方式的方向,也是保持医药商业活力不减的必经之路。“尽管华源历史悠久,还是要引进一些竞争性企业,进一步做大物流产业,形成产业集聚并逐步培育产业基金,同时发展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等。”阜阳市副市长操龙灿调研太和工业经济发展时说。

打造“华东药都”

2013年12月,安徽省政府在《关于建设皖北“四化”协调发展先行区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阜阳重点培育生物医药产业,打造华东最大的生物医药生产基地。而阜阳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承载区正是太和县。

“努力实现全县医药工业产值500亿元、 医药商业销售额500亿元的‘双500亿’是太和曾提出的发展目标。”太和县发改委主任桑俊说,“2013年,县开发区又委托德勤·摩立特公司编制了更为细致的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县委、县政府计划将城关镇开发区等也纳入县经济开发区之中,形成一区多园、园中有园的发展格局,并着力打造3—5个主导产业,以生物医药为首位产业,共同争创国家级开发区。”

由德勤·摩立特编制的《安徽太和经济开发区医药产业规划》提出:太和经济开发区医药产业达成产值突破500亿元这一目标需要具备持续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并配以适合的政策环境。具体来说,就是利用政府平台,整合太和本地人力资源,提升园区硬、软件要素水平,短期内通过招商引资扩大园区体量,同时着手打造产业孵化的软、硬件基础,并围绕要素条件和核心产业需求,鼓励、吸引和扶持支撑性配套产业在园区及其周边落户,之后则瞄准有扩展意向的中高端企业,逐步提升产业孵化和技术转化能力,为可持续发展蓄力。

“目前,太和县医药产业发展格局良好,初步形成了以药材种植为基础,以原料药、医药中间体、制剂生产为核心,以药品销售为龙头,以药品包材、制药装备为补充的完整产业链。”安徽经济研究院产业研究所所长周云峰说。“紧盯政策争上大品种、快速跟进高水平仿制、突出制剂巩固原料药、发展中药推进再开发、依托劳力培育新优势、立足创新高端化发展”,太和医药产业在发展中不断地修正方向、完善规划制度,誓要许自己一个清晰的未来。

(感谢太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对本文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