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现象忧思:男孩咋就没了男孩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现象忧思:男孩咋就没了男孩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闻链接

1天津市青少年心理研究中心曾做过一个调查,问近500名小学生:“你觉得班上的男生像男子汉吗?”竟有64%的女孩回答“不像”。问“怎样才像男子汉”时,回答有“敢作敢当”、“勇敢”、“言出必行”、“身体强壮”、“保护弱小”、“不拘小节”等。

2在温州宝宝论坛上,有人对男孩家长进行调查,家长们最希望男孩拥有的品质中,勇敢、有责任心排在最前列,其次是:有爱心、自信、有上进心、诚实、乐观等等,而“最厌恶男孩的性格”则是:小气、胆小、自私、优柔寡断等。

看来,小到正在上学的女同学,大到教育孩子的家长,都对男孩赋予了厚望。然而,现实中的男孩又具有怎样的特质呢?有多少男孩能吻合这些女孩和家长心目中的形象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家长们的闲聊——

父母聊男孩

片段1:两位家长在小区聊天——

家长A:“有一天我哥来我家,看到小外甥后对我说:‘你家的小家伙怎么说话嗲声嗲气的,像个女孩子。’他不说我还没意识到,一观察还真是这样!”

家长B:“哎呀,不要说你家,我家那儿子呀才可笑,要学电视里的小沈阳,跑到衣柜里找我的花裙子穿呢!”

片段2:在网上,还能看到家长们关于男孩教育的咨询求助——

家长A:“儿子动不动就哭鼻子,怎么办?”

家长B:“如何让内向胆小的儿子变得强悍些?”

家长C:“儿子太文静了,也不喜欢运动类的游戏,有什么办法改变吗?”

……

事实面面观

Fact1在宁波举行的全国少儿青年国际象棋冠军赛,8岁组是年龄最小的组。比赛场馆门口,哭声不断,一个个小男孩眼泪汪汪:“爸爸,我下错棋了……”、“妈妈,我的门牙掉了……”、“奶奶,我丢了个象……”这让工作人员们哭笑不得,这些小男孩咋就这么爱哭鼻子呢?

Fact2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在《拯救男孩》书中列出了这样的数据:1999到2008年,不到10年时间,高考状元中,男生由66.2%下降至39.7%,女生则由33.8%上升至60.3%。大学的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中,男生的弱势也非常明显,男女总体比例均接近1:2。

Fact3当今的男孩怎么了?曾经令老师和家长们骄傲和自豪的男孩,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了令人担忧的对象?

在性格与行为上,说话娘娘腔、娇气十足的有之,学女人穿着打扮、缺乏阳刚之气的有之,心理脆弱、行为胆小的有之,细心谨慎、不喜运动的有之,意志薄弱、缺乏社会责任感的有之,学当“伪娘”的有之……

在学业与社会活动能力方面,学校里“女强男弱”现象很明显,当班干部的女生居多,有一所小学全校共16个班级,其中10个班的班长都是女生。学习成绩,从小学到高中,女生总体上成绩要高于男生,高考中的“高分男”越来越少。

在身体素质上,多年来,中国男孩的体质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他们虽比以前更高了,更重了,但在肺活量、速度、力量以及视力指标上连连下降。

……

听各家言论

根据多年的调查研究,孙云晓提出了“男孩危机”一词,认为它体现在四个方面:学业危机、体质危机、心理危机和社会危机。对“男孩危机”这一现象,我们来看看大家是怎样看——

教师代表:张老师(北京西城区某普通高中)

在我的班上,无论是班干部还是学习尖子都是女生,而男生相比起来,就显得很弱势。他们主要的问题是做事胆小,没有男子汉的冲劲儿;很懒,无论是生活自理还是学习能力上都比较低能;没有责任感,遇事不敢担当;性格懦弱逃避,犯错后第一反应是辩解和推诿……总之,就是男孩没个男孩样儿,倒是女生比男孩冲多了。

专家代表: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

性别形成的主要机制是模仿,男孩从小生活在一个相对女性化的环境中,在家里缺少爸爸这个男性榜样,在幼儿园和小学缺少男教师的榜样,在社会上是一些男不男女不女的娱乐明星榜样,这对于性别形成过程中的男孩是有危害作用的。

家长代表:王慧辉(河南濮阳市关工委)

我是一名男孩的家长,老师经常反映儿子在上课的时候喜欢做小动作,说他的手一会儿摸摸书,一会儿摸摸笔。屁股上像长了刺,坐在凳子上动来动去。我也采取过一些极端的措施,但没有什么作用。现在才知道,原来是我们不了解男孩,采取了错误的教育方式造成的。男孩需要成长的空间,这个空间包括学习的空间和心灵的空间。我们家长要给儿子理解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自由多一点,给男孩最少的指导、最大的耐性和最多的鼓励!如果能从父母身上得到充分的理解和支持,男孩会比女孩更早地走向独立。

学生代表:李申儒(某中学高二男生)

就“男孩危机”问题,我在学校做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93.01%的男生认为存在“男孩危机”这种现象;高达99%的被调查者认为,当今的学校教育有利于女生发展;76.48%的被调查者认为,当今学校教育压抑了男生的发展;“男孩危机”主要表现为学业危机,其背后是教育危机和评价危机。

孙云晓认为,造成“男孩危机”的原因主要有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流行文化走入误区。具体说来就是:学校——应试教育对男孩更不利;家庭——父母溺爱、父教缺失、性别错位教育等导致男孩失去阳刚之气;社会——流行文化特别是选秀文化盛行,对男孩性别形成有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