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妊娠各期及新生儿EB病毒感染情况及母婴垂直传播的初步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妊娠各期及新生儿EB病毒感染情况及母婴垂直传播的初步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产妇妊娠各期及新生儿eb病毒感染情况母婴垂直传播状况, 为新生儿EB病毒感染的预防及新生儿结局的改善提供依据。方法 120例单胎妊娠孕产妇, 检测其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和妊娠晚期的EB病毒感染情况及其新生儿EB病毒感染情况, 比较母亲不同时期EB病毒感染及不同分娩方式新生儿的EB病毒感染情况和不同EB病毒感染情况新生儿的结局。结果 120例孕产妇EB病毒感染率为28.33%, 其中妊娠早期EB病毒感染率低于妊娠中期和妊娠晚期(P0.05)。与出现EB病毒感染的新生儿比较, 无EB病毒感染的新生儿畸形、低体质量等不良结局的发生率降低(P

【关键词】 妊娠各期;新生儿;EB病毒;母婴垂直传播;新生儿结局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newborn EB virus infection and mother-to-child vertical transmission in pregnancy period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eventing newborn EB virus infection and improving neonatal outcome. Methods Detection of EB virus infection was made in 120 single pregnancy women in the first, second and third trimester of pregnancy and their newborn infection condition. Comparison was made on newborn EB virus infection and neonatal outcome of different infection period and delivery ways. Results Infection rate of EB virus was 28.33% in 120 pregnant women, and the infection rate in first trimester was lower than second and third trimester (P0.05). Comparing with EB virus infected newborn, those without EB virus infection had lower incidence of neonatal malformation and lower body mass (P

【Key words】 Pregnancy periods; Newborn; EB virus; Mother-to-child vertical transmission; Neonatal outcome

EB病毒感染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 感染后可引发鼻咽癌、Burkitt淋巴瘤等严重疾病而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 其在人群中感染普遍, 感染后可终身携带病毒, 至今无有效的预防方法[1, 2]。EB病毒初次感染大多发生于婴幼儿时期, 可通过唾液进行传播[3]。但目前关于其母婴垂直传播的相关研究甚少。因此为明确母亲EB病毒感染与新生儿EB病毒感染及其结局的影响, 本研究检测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和妊娠晚期母亲EB病毒感染情况, 比较不同EB病毒感染母亲的新生儿EB病毒感染情况, 并分析分娩方式对新生儿EB病毒感染的影响和新生儿EB病毒感染对其结局的影响, 旨在为预防新生儿EB病毒感染和改善新生儿结局提供依据,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3月本院就诊的单胎妊娠孕产妇12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20例孕产妇均为单胎妊娠, 18~35岁, 均为妊娠早期;排除标准:排除合并严重妊娠并发症孕产妇或孕前已确诊有EB病毒感染孕妇。非单胎妊娠孕产妇排除, 最终纳入单胎妊娠孕产妇120例。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孕产妇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120例单胎妊娠孕产妇年龄20~33岁, 平均年龄(26.98±5.42)岁, 产次0~3次, 平均产次(1.42±0.51)次, 合并流产史51例。妊娠早期为末次月经第1天至妊娠第13+6周, 妊娠中期为妊娠第14周至妊娠第27+6周, 妊娠晚期为妊娠第28周至妊娠第42周。

1. 2 检测方法 分别于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和妊娠晚期的最后一天抽取空腹静脉血1.5 ml用于检测EB病毒感染情况, 新生儿则于产后3 d内留足跟滤纸干血片(每张血片均含血液浸透2个直径为1 cm的圆圈)进行EB病毒感染情况的检测, 统计120例单胎妊娠孕产妇分娩方式及其新生儿结局。EB病毒感染情况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母婴血样中抗EB病毒VCA IgG和IgM抗体、抗EA IgG抗体和抗NA IgG抗体, 实验采用由欧蒙医学实验诊断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Microplate ELISA检测系统, 采用定性检测, 具体严格按照Microplate ELISA检测系统的相关要求进行, 计算对照或者患者样本的吸光度值和标准品的吸光度值的比值, 判定结果根据以下标准:对照或者患者样本的吸光度值和标准品的吸光度值的比值1.1则为阳性, 对于可疑阳性再次进行实验检测判定。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EB病毒DNA以确定病毒携带情况, 具体同参考文献[4]。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妊娠各期及新生儿 EB病毒感染情况及母亲不同妊娠时期EB病毒感染的新生儿EB病毒感染情况比较 妊娠早期EB病毒感染率低于妊娠中期和妊娠晚期(P

2. 2 不同分娩方式新生儿EB病毒感染情况比较 120例单胎妊娠孕产妇中顺产和剖宫产的例数分别为72例和48例, 顺产率和剖宫产率分别为60.00%(72/120)和40.00%(48/120), 顺产和剖宫产新生儿EB病毒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不同EB病毒感染情况新生儿结局比较 与出现EB病毒感染的新生儿比较, 无EB病毒感染的新生儿畸形、低体质量、死亡发生率及总体不良结局发生率均降低, 正常新生儿结局率则升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不断进步, 优生优育、减少出生缺陷和降低不良妊娠发生率是目前医学上的重任。国外已有研究表明, 巨型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感染可引发异常妊娠, 因此孕前和孕期病毒感染的预防十分重要[5, 6]。EB病毒是双链DNA病毒, 病毒携带者及其感染者是主要转播源, 可通过唾液、飞沫、哺乳、输血等多种途径进行传播, 一旦感染可累及全身各系统脏器, 引发肺炎、胃肠炎等的发生, 严重者甚至引发鼻咽癌、恶性淋巴瘤等恶性肿瘤而危及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7-10]。因此孕期EB病毒感染不但可危及母亲安全, 亦可能危及其新生儿的健康, 导致不良结局的发生。预防新生儿EB病毒感染和改善新生儿结局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除了传统的平行传播, 亦可出现垂直传播, 人瘤等多种病毒均可发生母婴垂直传播[11, 12]。因此EB病毒亦可能通过母婴垂直传播的方式导致新生儿发生EB病毒感染。明确不同妊娠时期EB病毒感染及其对新生儿EB病毒感染及结局的影响有利于新生儿EB病毒感染的防控及新生儿结局的改善。

本研究结果显示, 孕产妇妊娠期间由于其机体代谢等多方面的变化, 易发生EB病毒感染, 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和妊娠晚期等妊娠各期均可发生EB病毒感染, 且以妊娠早期EB病毒感染率最低, 妊娠中期EB病毒感染率较高, 妊娠晚期EB病毒感染率最高, EB病毒感染率随着妊娠过程的进展而增加, 妊娠期间尤其是妊娠晚期应注意对EB病毒感染的防控。母亲妊娠各期发生EB病毒感染对其新生儿EB病毒感染率并无明显的影响, 因此母亲一旦发生EB病毒感染, 无论是妊娠进程早晚, 对新生儿EB病毒感染均可造成明显的影响, 因此对母亲EB病毒感染的防控十分重要。本研究中采用顺产和剖宫产等不同分娩方式的新生儿EB病毒感染率无明显的差别, 说明剖宫产无法减少新生儿EB病毒感染, EB病毒可经母婴垂直传播途径引发新生儿EB病毒感染, 因此预防新生儿EB病毒感染的关键在于预防其母亲EB病毒感染的发生。出现EB病毒感染的新生儿畸形、低体质量等不良结局的发生多, 仅有少部分患者有正常新生儿结局, 因此EB病毒感染可明显影响新生儿结局, 减少新生儿EB病毒感染的发生有利于改善新生儿结局。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 明确妊娠各期母亲EB病毒感染情况对其新生儿EB病毒感染情况和结局的影响及其传播途径需更大样本量和更全面深入的实验研究。

综上所述, EB病毒感染率随着妊娠过程的进展而增加, EB病毒感染母亲其新生儿的EB病毒感染率高且可影响新生儿结局;EB病毒可经母婴垂直传播途径引发新生儿EB病毒感染, 因此妊娠期间对EB病毒感染进行有效的防控有助于减少新生儿EB病毒感染和改善新生儿结局。

参考文献

[1]窦蕾, 张斌, 贾娜尔, 等.乌鲁木齐地区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EB病毒感染的调查.临床儿科杂志, 2012, 30(8):757-759.

[2]崔云, 张育才, 王斐, 等.重症EB病毒感染患儿肺损害的临床特征.中华儿科杂志, 2015, 53(8):586-591.

[3]王微, X红娟, 农琳, 等.儿童系统性EB病毒阳性T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临床病理学分析.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44(4):594-598.

[4]Hamond C, Pestana CP, Rocha-de-Souza CM, et al. Presence of leptospires on genital tract of mares with reproductive problems. Vet Microbiol, 2015, 179(3-4):264-269.

[5]Saito T, Terui K, Mitsunaga T, et al. Evidence for viral infection as a causative factor of human biliary atresia. J Pediatr Surg, 2015, 50(8):1398-1404.

[6]Van Hentenryck M, Noel JC, Simon P. Obstetric and neonatal outcome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 of cervical dysplasia. 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 2012, 162(1):16-20.

[7]王蕾, 汤建华.小儿疱疹病毒感染临床治疗用药的进展.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2, 34(1):119-121.

[8]康愫意, 秦燕, 何小慧, 等.初治霍奇金淋巴瘤中EB病毒感染状态与预后分析.中华医学杂志, 2015, 95(32):2594-2598.

[9]Szkaradkiewicz A, Karpiski TM, Majewski J, et al. The participation of p53 and bcl-2 proteins in gastric carcinomas associated with helicobacterpylori and/or epstein-barr virus (EBV). Pol J Microbiol, 2015, 64(3):211-216.

[10]马展, 张泓.儿童EB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5, 38(4):223-225.

[11]Edillo FE, Sarcos JR, Sayson SL. Natural vertical transmission of dengue viruses in Aedes aegypti in selected sites in Cebu City, Philippines. J Vector Ecol, 2015, 40(2):282-291.

[12]魏振玲, 黄华.妊娠期孕妇人状瘤病毒感染的分型与母婴垂直传播的相关性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24(1):12-14.

[收稿日期:2016-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