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效评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效评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为了明确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葡萄霜霉病病菌的生物活性,客观评价该类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应用前景,进行了3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病菌的敏感性测定及对葡萄霜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即250g/L嘧菌酯悬浮剂、25%烯肟菌酯乳油和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对葡萄霜霉病病菌的ECSO分别为1.89、5.12、5.56μg/mL,EC90分别为13.27、42.01、36.63μg/mL;3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1000倍液叶面喷雾7天后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效在90.17%以上,均极显著高于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说明在甘肃天水地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嘧菌酯 烯肟菌酯 吡唑醚菌酯 葡萄霜霉病 甘肃天水

葡萄霜霉病是由葡萄生单轴霉[Plasmoparaviti-cola(Berk.etCurtis)Bed.et.deToni]真菌侵染引起的多循环病害,病菌繁殖体和传播体的数量是病害发生和流行的主导因素。高湿低温对孢子囊产生和侵染十分有利,孢子囊的扩散与温度、湿度和降雨量密切相关,有性生殖产生的卵孢子是该病的初侵染源,雨水对其萌发具有决定性作用。国内外有关葡萄霜霉病防控技术的研究表明,种植抗病品种、避雨栽培、准确预警及配套化学防治是葡萄霜霉病的重要防控手段。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以天然抗生素StrobilurinA为先导化合物开发的新型杀菌剂,其作用机理独特、杀菌谱广,具有保护、治疗、内吸性及渗透活性,无致癌与致突变性,能有效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和卵菌等真菌引起的病害,是继苯并咪唑与三唑类之后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一类杀菌剂,独特的作用机制、高度的安全性及超高的杀菌活性使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但由于各生态区病菌对杀菌剂敏感性的差异性及该类杀菌剂的作用位点单一性,致使不同生态区病原物对杀菌剂的敏感性及杀菌剂对病害的防治效果存在差异性。因此,笔者测定3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甘肃天水地区葡萄霜霉病病菌的敏感性及对葡萄霜霉病的田间防效,客观评价该类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旨在为当地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提供理论指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葡萄叶片采自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林果花卉研究所葡萄园露地栽培葡萄,品种为红地球。供试葡萄霜霉病病菌采自甘肃省天水市社棠镇下曲村。供试药剂为:250g/L嘧菌酯悬浮剂,由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25%烯肟菌酯乳油,由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生产;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由巴斯夫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生产;对照药剂为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由上海亚泰农资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处理

试验前将250g/L嘧菌酯悬浮剂配制成有效成分浓度为1、2、4、8、16μg/mL的药液,25%烯肟菌酯乳油配制成有效成分浓度为2.75、5.5、11、22、44μg/mL的药液,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配制成有效成分浓度为2.5、5、10、20、40μg/mL的药液,对照药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配制成有效成分浓度为12.5、25、50、100、200μg/mL的药液。3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和对照药剂田间喷雾剂量均为1000倍液,每处理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试验设等量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

1.3 试验方法

孢子囊对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依据抑制病原菌真菌孢子萌发的凹玻片法进行。试验前将采集的葡萄霜霉病病叶冲去叶面杂物和原有孢子囊,在20~25℃下保湿培养24~48h,待长出大量浓密新鲜的孢子囊后,用去离子水配制成1×105个/mL孢子囊悬浮液。将2mL的孢子囊悬浮液和2mL的药液按照等体积的比例混合,镜检100倍视野下孢子囊数量,置(20±1)℃、空气相对湿度100%、2000~3000k(光照10h,黑暗14h)条件下,培养24h后,检查孢子囊的萌发率,每处理4张载玻片,每张载玻片以“x”:状检查5个视野,记录萌发孢子囊与未萌发孢子囊的个数,计算孢子囊总数、孢子囊萌发率、校正孢子囊萌发率和孢子囊萌发相对抑制率。

孢子囊萌发率(%)=(孢子囊萌发数/孢子囊总数)×100

校正孢子囊萌发率(%)=(处理孢子囊萌发率/空白对照孢子囊萌发率)×100

孢子囊萌发相对抑制率(%)=[(空白对照孢子囊萌发率一处理校正孢子囊萌发率)/空白对照孢子囊萌发率]×100

田间防效评价依据杀菌剂防治葡萄霜霉病的药效试验准则进行,喷药前每小区随机选取10株树,按照O、1、3、5、7、9级的分级标准自上而下调查lO个新蔓全部叶片的病情基数并进行标记,喷药后第3天和第7天分别调查各小区葡萄霜霉病的发病情况,计算防治效果。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x9)]×100

防治效果(%)=[(空白对照施药后病情指数×药剂处理施药前病情指数一空白对照施药前病情指数x药剂处理施药后病情指数)/(空白对照施药后病情指数×药剂处理施药前病情指数)]×100

1.4 数据分析

应用DPS(V3.01专业版)软件将各药液浓度减半后的对数值及相应的相对孢子囊萌发抑制率几率值进行数量型数据机值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和EC90,并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对防效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2、结果与分析

2.1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病菌的敏感性

室内试验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病菌的EC90值由高到低依次为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25%烯肟菌酯乳油、250g/L嘧菌酯悬浮剂,ECgo值由高到低依次为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25%烯肟菌酯乳油、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250g/L嘧菌酯悬浮剂。说明3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病菌的敏感性极明显高于广谱性杀菌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天水地区葡萄霜霉病病菌有较高的生物活性(表1)。

2.2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的田间防治结果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250g/L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25%烯肟菌酯乳油1000倍液和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1000倍液处理对葡萄霜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3天的平均防效分别为65.05%、68.63%、59.21%;药后7天的平均防效分别为90.17%、94.94%、90.67%:对照药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l000倍液药后3天和药后7天的平均防效分别为32.56%、67.58%。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药后3天和药后7天,3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1000倍液处理对葡萄霜霉病的平均防效均极显著高于对照药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表2)。

3、结论与讨论

葡萄霜霉病是葡萄真菌病害中最严重的一种病害,理论上,种植抗病品种和合理避雨栽培是控制葡萄霜霉病的理想途径,不仅可以避开化学农药对果实及果树生长环境的污染,而且通过避雨栽培措施可降低烂果率,减轻葡萄霜霉病的危害。然而,在实际生产中,大面积种植的葡萄品种多为高产优质的欧亚种,品种的抗病性相对较低,通过避雨栽培措施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了葡萄霜霉病的危害,但其操作麻烦且影响光合速率,进而导致果实含糖量下降,因此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仍然以化学防治为主。葡萄霜霉病病菌已对常用的传统杀菌剂产生了抗药性,防效往往不理想,同时易导致农药残留超标。因此,利用天然产物或生物农药进行葡萄霜霉病的绿色防控是保障葡萄品质的关键。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以天然抗生素为先导化合物开发的一类新型杀菌剂,目前已开发的有效成分种类在12种以上,成为主打杀菌剂种类,市场销售份额已超过三唑类杀菌剂,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笔者通过3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甘肃天水地区葡萄霜霉病病菌的敏感性测定,发现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天水地区葡萄霜霉病病菌的敏感性高,其1000倍液喷雾对葡萄霜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这与李美娜、刘春艳和朱伟刚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天水地区的葡萄霜霉病病菌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十分敏感,没有产生抗药性,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天水地区防治葡萄霜霉病较好的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