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前,学生作文水平低下,很多学生到了九年级竟然连最基本的记叙文都写不出来,从总的方面看,作文教学还不那么乐观,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有些学生毕业后写起文章来常常是词不达意、句不通顺、文不对体,更不必说结构、立意等方面有创新了。这与许多语文教师作文教学观念不强、教学设计不科学、无“章”可循、无“法”可依、漫无目标甚至对作文教学抱有侥幸心理有很大关系。作文教学的成败,关键在广大的语文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宜以最经济之时间练成其最能切实应用之作文能力”的目标,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作文训练需要有严格而科学的计划

受教材因素的制约,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依附于阅读教学,形成一种以阅读教材为准则、按文体循环的难以突破的固定模式。可以肯定地说,始终没有明确写作教学思想及方法上的具体要求,没有理顺作文教学中的各种关系。写作知识支离破碎,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作文训练缺乏系统性、序列性、完整性,训练的阶梯性不强。难怪有些语文教师搞不清楚作文训练到底该从哪里入手,找不到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路径,结果导致写作训练出现盲目性、随意性、应付性等情况。许多教师的作文教学只是临时心生一计的“急就章”,常常出现训练撞车现象。因此,使得作文训练耗时不少收效却不大,甚至出现许多缺陷、扭曲、误区和空白。许多语文教师如坠迷雾之中,对写作训练的功能持怀疑态度,实际教学中不重视作文训练,往往靠估题、押题,靠临时突击“过关”,临近考试急急忙忙让学生背上几篇范文上考场。如此做法,还谈什么创新。写作课是一门科学性极强的操作课,是能力训练课,而能力的训练需要时间的保证,没有一定的量是不能促成质的飞跃的,它与一般的知识性学科有着质的区别,靠想当然是无济于事的。

二、正确对待分解与综合

教育学研究表明:单项分解训练是基础,是形成综合能力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证。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施教者对综合训练较为重视,而忽视分解性单项训练,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试想,学生连最基本的记叙、议论、说明都不会,又怎么能写出一篇带有亮点的复杂的记叙文呢?学生连最基本的描写方法都不懂,又怎能利用多种描写方法去刻画人物、塑造人物形象呢?不进行分解性选材训练,学生又怎能做到选材的真实、典型、新颖、生动且紧扣中心呢?所以,作文训练不能好高骛远,必须重视片段训练,必须反复进行分解训练,单项训练达到一定的量,才能促成综合训练质的飞跃,学生写起作文来才能胸有成竹,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下笔如有神”。一味地搞综合训练,是与写作规律背道而驰的,必然事倍功半。

三、写作训练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的原则

考试指挥棒曾一度将写作引向歧途,使写作教学失去光彩,失去个性。不少语文教师功利思想太重,忽视学生的成长背景,眼睛始终盯着考试范围不放,作文训练范围狭窄,训练方法单一、概念化、程式化,结果使学生作文出现“近视”,严重阻碍了学生写作思维的发展,阻碍了学生创造性能力的提高。我们说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必须变“应试作文”为“务实作文”,写作训练从形式到内容必须百花齐放。对学生要松绑,让学生思想彻底获得自由,使他们敢于敞开心扉,抒写真情实感;要鼓励学生写“放胆文”,留给学生更多的活动余地来开阔自己的视野,展现个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既要进行记叙、说明、议论等常用文体训练,也要进行小说、诗歌、短剧、散文等文学色彩浓厚的文学体裁的训练,还应进行新闻、短评、日记、调查报告、读书笔记、演讲词、科技小论文等训练,特别应加强应用文的训练。有些语文教师认为应用文考试不考,训练了对学生作文影响也不大,这种看法是片面的、“短视”的,其实,搞好应用文训练极为重要。一方面,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恪守诚信的时代意识迅速扩展,应用性文体使用频率不断增加,使用场合越来越多,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考虑到学生毕业后升学和就业的需要,应该让学生练就一身过硬的应用文功夫;另一方面,应用文极为讲究语言的准确、简明、得体、连贯,讲究材料与观点的一致性、统一性,讲究事例、数字的合乎实际,讲究款式的正确性,讲究观点、立意、思想的合乎政策性。因此,进行应用文体训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朴实的文风,而且可以严格而扎实地训练学生选词、用字、造句、标点、行款等作文基本功。从能力综合因素看,写应用文可以大大促进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

四、作文训练标准要适度

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的话:“对于学生作文,标准不宜太高。若说立意必求独创,前无古人。言情必求甚深,感通百世,那么,能文之士也只好长期搁笔,何况学生?”魏书生老师也曾说:“我觉得中学作文规范不宜讲得太多,讲多了束缚学生手脚,反倒不会作文了。”这些话颇值得思考、研究。钱梦龙老师曾带过一个慢班,这个班的学生作文能力普遍较差,钱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开始只提出这样三个要求:题目放在正中,文章要分段,每段开头空两格。批改时,凡符合这三个要求的作文都打九十分,以后慢慢提高要求,学生逐渐喜爱上作文,能力逐步提高。好多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训练时每每提出较高的要求,生怕要求低了达不到训练效果,结果要求高了,清规戒律多了,弄得学生左右为难,写得费劲、差劲、没劲,时间久了,学生对作文产生了畏惧的心理,提起作文就害怕、就头痛,认为作文难写,作文之峰难攀,渐渐丧失了作文的热情、信心,对作文失去了兴趣。我们知道,兴趣是写作的内在动力,怎样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完成写作教学任务的根本条件和保证。显然,对学生作文提出较高的要求,是不符合写作规律的,它挫伤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扼杀了学生作文的兴趣。因而,进行作文训练标准要适度,要“初不欲求其高雅典丽” ,特别是对于后进生要求更不能太高,应使得学生“跳一跳”就“够得着桃子”。每一个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也要大力褒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尝到成功的甜头,以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激发学生的写作信心,由易而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口想吃个胖子的做法是不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