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爱之《战马》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爱之《战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原著《战马》是由英国著名作家作家迈克尔?莫尔普戈创作的一部儿童文学作品。该小说以“一战”为题材,讲述了一个人与动物之间关于勇气、忠诚、和平与爱的非凡故事。导演斯皮尔伯格将这部作品改编搬上大银幕,上映以来广受好评。

[关键词] 小说改编 战争题材 动物电影 象征意义 影视美学

《战马》是英国作家迈克尔?莫尔普戈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该小说以“一战”为题材,讲述了一个人与动物之间关于勇气、忠诚、和平与爱的非凡故事。前额上有着白色十字花纹的乔伊原本是一匹在乡间干活的小马,但是命运却安排它走上了战场,故事通过马乔伊的视角向观众全方位的展示了战争的残忍与人性的美好。传播学权威施拉姆教授认为:“我们让各种媒体,特别是电视负担了帮助我们的孩子们长大成人的任务的主要部分。虽然我们可能无法说出特定时间的特定节目所有的特殊效果,但其长期的效果将存在于我们生命的所有时日之中。”①影视艺术的审美教育与认知作用,必然是通过寓教于乐,以情感人,起到潜移默化的长期教育作用。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将这种影响范围以及效果发挥到了极致。

一、文学创作与影视改编

法国著名电影史学家乔治?萨杜尔曾说:“一种艺术绝对不能在未开垦的处女地上产生出来,而突如其来在我们眼前出现,它必须吸取人类知识中的各种养料,并且很快地就把它们消化。电影的伟大就在于它是很多艺术的综合。”②因为电影《战马》是由小说改编而成的一部作品,所以故事中总是带有一种儿童般的天真和近乎童话式的乐观,这种主题情绪导致影片甚少表现战争的无情和杀戮,就连资本家剥削雇农,都带着一丝的宽容和忍耐。

在原著小说中是从一匹名叫乔伊的农场马展开视角,讲述了一个英国农场少年艾伯特在一战中的寻马之旅。一战爆发后,艾伯特的父亲为了维持农场经营偿还债务,无奈之下乔伊卖做军马。战火纷飞,乔伊被用来向前线运输军火物资,虽然躲过了重重危险,最终还是不幸落入德军之手,幸好得到一个法国小女孩艾米丽与祖父的悉心照顾才幸免于难。冥冥之中,乔伊回到了英军战壕,与小主人艾伯特短暂相聚,可惜好景不长,伙伴再次分离。而另一边,小艾米丽将不久于人世,临死前祖父答应她一定会为她找到心爱的战马乔伊,不过最终艾米丽的祖父了解到艾伯特对乔伊付之生命的爱时,愿意以区区一便士把乔伊卖给艾伯特。小说格调温馨感人,充满青春励志的元素,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而本书在被大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改编成电影,讲述了一个男孩于一匹马之间非同寻常的友谊。与原著不同的是斯皮尔伯格在很多地方进行了更加艺术化的处理。小说与剧本的不同主要在表现手法上的不同。小说以叙述为主,而剧本的表现手法是以对白为主。在《战马》的小说中,艾伯特的父亲与债主交涉的过程一笔带过,而在剧本中,这段着重以艾伯特的父亲与那些人的对话来为后面的父亲无奈卖马的剧情做铺垫,也就造就了“战马”的产生。在电影中,导演还简化了爷爷,艾米丽和乔伊的相处过程,并没有将艾米丽身患重病,将不久于人世的事实着重表现出来,着重刻画的是艾米丽和乔伊的短暂而愉快的相处的过程。在电影改编中有详有略,可以更好地为故事情节和主题表现服务。小说塑造人物可以调动一切手段,而剧本塑造人物只有靠台词和动作。在小说中塑造人物刻画人物性格可以调动叙述,白描,对话,动作,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等一切文学手段来表现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而剧本中塑造人物刻画人物性格只能依靠台词和动作这两种外化的基本手段,同时还要肩负推动故事情节,讲述故事,还有搭建结构的重任。电影中艾伯特看着乔伊出生,看着它成长,到与它相处共同成长,这一段故事都是以艾伯特为视角,到战中,战后,随着马的奔跑,战争的百态呈现在我们面前,以及影片结尾马作为一个旁观者看着艾伯特一家三口在经历战争洗礼后紧紧拥抱在一起。与原著以马的旁白串联起整个故事的不同,这是一部以马为主题而非以马为视角的影片。

二、战争题材电影的异同

《战马》是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但是它又不同于一般战争题材的电影。一般描写战争的电影其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通过战争实践,战役过程和战斗场面的描写,着重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另一种以反映战争实践为主,人物和真实的情节的描写,形象的阐释某一重大的军事行动,军事思想,军事原则和战略战术。比如说在电影《勇敢的心》中的一场和英格兰军队对抗中,全景介绍场面的壮观,而镜头接着去摇到每一个苏格兰士兵,然后俯视镜头拍摄英格兰的军队,带有讽刺的意味。但是在《战马》中,以亲人的死或者民族受辱为代价激起的反抗并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是复仇的得到了释放并不是它要传达的终极主题。当战火硝烟一切落幕之后,能留下的就是那些温情的画面。斯皮尔伯格抓住了处于和平年代的我们对于战争的苦难与血腥并不能感同身受的特点,通过动物为切入点,将人性作为主题,深刻的挖掘人性。在原著中,这是一部儿童类型的作品,它区别于儿童片的重要一点在于这个影片的背景。故事发生在战争年代,这与以往儿童故事总是发生在阳光下幻想中是完全不同的。《战马》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人与马之间由心而生的故事。情感基调并不像以前那些战争片一样是壮义悲歌,慷慨赴死,整个影片在斯皮尔伯格的手下很好的规避了战争所具有的血腥与屠杀,以史诗般的手法拍摄这个发生在一战战场上的温情却又不煽情的时刻。

三、动物题材电影的异同

“电影作为大众娱乐的媒介,其通俗性引起了电影史学家和社会史学家在观念上的一个转变,从电影作为无与伦比的洞察力之源发展为把电影看成是民族文化。进而言之影片是社会的再现,尽管这种再现是间接的,隐晦的。这就是说,电影的影像和声音,主题,故事最终都是从它们的社会环境中派生出来的。”③建立在现代科技手段基础之上的影视艺术,不但能够十分逼真的为人们展现出一幅幅社会生活的画面,还可以让人们从中观察到各个国家社会生活的状况和时代风云的变迁。

《战马》是一部讲述人与马之间故事的影片,主角是一匹名为乔伊的马,但是这部影片与众多描述动物的影片有一个非常巨大的区别,那就是马的人格化。它将马作为叙事的主题,这种叙事手法除了在动画片,在影片中是很少见的。前几年有一部电影也是和战马一样由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导盲犬小Q》,这部电影取材于真实的故事,描绘了一条导盲犬的一生。片中绵绵不绝的狗和人相处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充满温情的氛围,生动的表现出动物与人类的自然交流。同时,导演着意刻画无言的导盲犬的静态表情,巧妙地令经历几度生死离别的小Q的悲哀也渗透到观众心中。这部电影不是一部单纯描绘动物故事的电影,而是一部讴歌生命以及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电影。在大多电影中,狗是作为主人的心灵慰藉而出场的,《导盲犬小Q》算是一个另类。而以马为主体就更少了。虽然在很多战争题材的片子中也会出现,但是在这些影片中的马也只是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道具而出现的。但是在电影《战马》中,几乎每一个爱马的人都会给马取个名字,这表明他们赋予了马人性。马不止是生物,更不是只能任人宰割,病了就遭到抛弃,老了就宰杀的畜生。从一开始,影片就奠定了马与人的亲密关系,马的人格化将马至于与人并肩的地位。为影片后面乔伊回应尼克斯队长战前对它的祝福,乔伊与托普顿在战争中兄弟般的友谊,乔伊与小姑娘艾米丽的嬉戏,以及最后条件反射般的回应了小主人的召唤等等具有人情味的事件打下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