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探讨3D数字技术在电影产业中前期制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讨3D数字技术在电影产业中前期制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3d(Three Dimension)即三维技术由来已久,几乎与电影的同步发明与发展,2004年,以极地特快(The Polar Express)为标志,数字时代的3D技术首先在好莱坞迎来了全面的票房上的成功,精明的好莱坞艺术商人们立刻敏锐感觉到了这一点,随后,可以播放数字3D电影的设备在北美的剧院首先开始普及,带动了数字3D技术在电影应用和票房上的双丰收。所以,对3D技术的技术特点与流程,以及其对电影工业各环节的影响的理解对于把握当下以及未来电影甚至全视觉媒体的发展方向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现实课题。

电影理论家David Mament曾经说过,“除非你你的电影开始拍摄,不然你不会得到真正的电影,而当你完成拍摄之后,除非你剪辑好了他,不然你依旧不会得到你的电影”,换句话说,如果压缩的看,电影主要的工作环节有两个,就是拍摄于剪辑。那么我们可以从这两方面开始想。

空间感

事实上当剧作家守在摄影机前构图时,你的拍摄就已经开始,在以往的2D时代,一切都相对简单和安全,因为你从摄影机中看到的画面就是你可以展示的画面,每一个画面都被固定在监视窗的画框中,但是在3D时代,事情变得不同了。你展示出来的空间不在试画面中的四个框,事实上除此之外,又多了两个界限,一个是电影屏幕后面的无穷远所在的面,还有一个是观众的腿所在的面。,这些界限组成了一个空间,为你的故事提供了上演的舞台。所以为3D电影写作的剧作家不能再像2D时代一样仅仅考虑在一个面上展示他的故事,而是在一个有空间感的立体空间里展示他的故事。

电影剪辑上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最重要的概念就是在深度上要有连续性。意思就是说,剪辑师不能随意的把各种不同深度的镜头剪辑在一起。这也要求写脚本的时候必须规定好人物和物品的深度和位置。甚至在剧本阶段就有关于人物所在空间深度位置的设计。

故事性,不要喧宾夺主

Ennio Morricone曾经说过“在声音设计方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观众不喜欢明显的感觉到音乐的进入和淡出”事实上,在3D效果设计上面也应该遵循这样的道理。3D是帮助我们讲故事的一种手段,但他本身并不是故事,不能让3D效果喧宾夺主。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要让3D的空间流于随意,要对3D空间进行设计,甚至在脚本阶段就应该有相应的设计。

一个我们都应该清楚的事实是,3D效果就犹如灯光,声音,颜色等等都需要在脚本阶段进行设计。

3D技术在构图上有一些不同以往的禁忌,这也是分镜头脚本写作中应该注意的,比如被摄物体不可以穿越屏幕的边界,比如一张不封闭构图的脸部特写,会让制成3D后的效果非常扭曲。2D中前景与后景的距离会被大大的加深,所以如果你在2D电影中看背景中的一个建筑,在3D效果中你看的那个建筑将会与你的视线不一致,他会远远的远离你的视线。

在3D电影中,实物展现在屏幕中时是有一定的可以被直接感觉到的大小的,这在2D电影中是没有的。我们很清楚事物投射在屏幕上的像只是投影,并非他的真实大小,比如,虽然一个演员的脸可以填满整个屏幕,但我们清楚,他的脸并不像天空那么的大,只是证明了我们离他很近罢了。但是在3D电影中,我们可以真实的感受到事物的大小,因为我们可以感受到事物事物与我们的距离究竟有多少。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演员的脸像2D时代的特写镜头般那么大的填充在整个镜头里,但是他在3D空间的的深度位置却在屏幕后面的话,那就意味着他的脸真的有那么大了。这种效应也叫做巨人症

效应。

3D空间所做的场景设计有一些是与2D空间所遵循的原则不同的,但有些还保留了2D空间的原则。暖色与冷色原则就同样适用于2D与3D空间,在这两中空间中,有暖色调的物体都会让观众感觉理他们相对来讲比较近,而冷色调的物体则让人感觉理他们比较远。在3D空间设计除非脚本需要,尽量不要违背这个原则。

对比度方面,在3D空间设计时,尽量不要让前景与北京具有太高的对比度,因为这会让剧院放映时产生拖影现象。尤其在画面的中心轴上,尽量保持前后对比度很小。也要从光的角度避免对比度,比如,可以给后面的补光灯添加遮蔽物等。

3D技术曾经很多年处于这样的尴尬境地。观众来看3D电影,更重要的是在一个周末的下午把自己沉溺在一个讲得很好的故事之中。让他们自己随着剧中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而感动或欢笑。他们寻求的是释放而并非是刺激。所以说,3D效果的加入应该根据故事的需要进行调整,比如在一个悲伤的段落把空间变得狭小,有私密感。而在一个更开心或者活跃的段落则扩展3D空间的深度,使其在新的电影时代到来时更有发展的空间。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