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绿地IPO,变身地产老大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绿地IPO,变身地产老大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A股大门外等待已久的绿地,终于要拖着它庞大的身躯进入这个资本市场了。

4月23日,停牌多日的金丰投资公告称,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已审核通过该公司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之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这意味着,绿地借壳金丰投资整体上市获批。

绿地集团创立于1992年,1997年进行股份制改造后开始有员工持股,2013年引进战略投资者后形成国有及多种成分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格局。加上职工持股,绿地的股权结构极为复杂―在外界看来,这也是导致一直在寻求整体上市的绿地屡屡受挫的一个主要原因。

2007年,绿地又遭遇宏观调控,ipo关闸。此后,监管层对资本市场的整顿一直没有放松。

整体上市受阻后,绿地于2013年8月通过收购盛高置地在香港借壳上市。当年年底,A股IPO开闸,绿地再次提交整体上市申请。但要想获得批准,它仍然需要对自己的股权结构进行梳理。

2014年3月,绿地借壳金丰投资的预案公布,它通过一系列的合伙人安排完成资本重组,解决了职工持股的股权问题。

上海格林兰作为持股平台,持有重组后28.84%的股份。绿地对格林兰这个平台进行了重叠设置:格林兰投资作为普通合伙人,32个上海格林兰投资管理中心作为有限合伙人,每一个上海格林兰投资管理中心都由一个普通合伙人以象征性的出资获得管理权,管理不超过49个员工的持股。而格林兰投资的法人为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

通过这种方式,982名员工总共28.84%的持股比例交由绿地管理层直接控制。股东上海地产集团及全资子公司中星集团、上海城投总公司和上海格林兰的持股比例接近,绿地集团成为没有单独控制人的多元化混合所有制企业。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对《第一财经周刊》表示,绿地上市的姗姗来迟,和上海市对于国企上市的控制力度较大有关,“或者也可以理解为国企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造的过程中确实面临一些行政效率不高的问题。”

无论如何,绿地终于等来了盼望已久的整体上市。借壳金丰投资上市,加上之前在香港上市的部分,能够形成A+H的联动机制,这将为绿地带来融资渠道的扩大。张玉良表示,实现借壳重组上市后,绿地在房地产主业之外,要进一步推进基建、金融、消费3个重点领域。此外,它还拥有能源、建设、汽车等众多业务板块。

更重要的是,绿地的行业地位将再次得到提升。根据其上市预案,绿地将向金丰投资注入665亿元资产,总股本为118.4亿股。即使按金丰投资停牌前的股价计算,绿地整体市值也达2867.648亿元,超过万科和在香港上市的万达―按照4月23日收盘价格计算,万达目前市值约为1629亿元,万达总市值约为2063亿元。身为中国市值最高的房地产企业,绿地在进行全球化扩展时也会有一定优势。

当然,已然很庞大的绿地,希望自己变得更大。比如它正在布局定位为“投资+投行”的金融全产业链,并完善其电商平台―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后,这些扩张业务,对绿地来说都是难度不小的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