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Hey, 家长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Hey, 家长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原则一 :Listen! 让她先说

* 先专注地倾听

每次幼儿园的家长会,总有不少爸爸妈妈会将它作为表达自己教育观念的好机会,滔滔不绝。不错,家园交流本就是双向的,家长应该为老师的教育和引导提供更多关于孩子在家的情况和信息。但是,作为一个每天与你的孩子相处超过6小时,看着你的孩子和其他同龄孩子一起游戏、学习、成长的老师,她在一定程度上,或许比你更了解孩子。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讲,她可以在众多同龄孩子的发展中,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看到一个你所不了解的孩子。所以,请先听她说,把你的问题、你的看法留到最后。一些问题在你认真倾听老师的表述后,或许就已经豁然开朗了。

* 关闭你的手机

还要提醒的是,不要让手机打扰了你和老师的交流。要知道对于那些有着倾听姿态的家长,或表现出重视的家长,老师总会对他们的子女有更多的细致和耐心。所以,请关闭你的手机,提前调整你的日程,用专注的态度来参与家长会,相信你会收获更多。

* 解读

在倾听老师表述的过程中,懂得进行适当的解读,也是一种艺术。由于老师通常会为了顾及家长的感受,会选择一些更加模糊和委婉的表达方式来评价你的孩子。这时,学会洞悉这些评价背后可能隐含的意思,才能主动与老师进一步商讨教育孩子的促进方案。

原则二:Open~保持开放的态度

* 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批评

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眼中的小天使,尤其在学前阶段,孩子迟缓的行为举止或许被父母视为“憨厚可爱”;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也可能被爸爸妈妈当成“聪明伶俐”的表现。纵然自己的孩子真的有这样的问题,也不愿意这些缺点被除自己之外的他人指出。这种普遍的爱子心切的心理,在家长会的交流过程中,爸爸妈妈时常会无意识地表现为“拒绝”或“防御”姿态。

譬如,老师说:“我已经用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来观察和记录玲玲的课堂表现,她的注意力时常不集中。”而玲玲妈妈会一再强调孩子在家里并不存在这种表现。可能,玲玲在家时,环境比较简单,没有受到其他孩子的干扰,也不会被要求完成一些学习任务,行为表现与学校可能确实不同。最后,老师给玲玲妈看了这几个月来,孩子们的“成长档案袋”,玲玲草草完成的好几样作品和别的小朋友认真的绘画、手工比起来,确实显得潦草和漫不经心。

因此,当你听到负面意见时,请你保持开放的态度,倘若你置疑老师的评价是否客观,也可以向老师要求看看孩子的作品,譬如孩子的成长档案袋,作品记录等。倘若真的认为老师的评价有失偏颇,不妨带一个小笔记本,记录下你认为疑虑的地方,进一步地观察孩子。

* 现在讨论的是你的孩子,而不是你

一些事业上比较成功的家长,往往容易对老师的语言产生抵触情绪,因为除了对 子女 “过于乐观”的预期,还包括他们对自尊的呵护。例如,不少父母认为自己从入幼儿园那天开始,就样样表现优异,自己的子女怎么会存在发展或学业上的迟滞呢?有的妈妈认为自己处事周全,社会性发展极好,自己的儿子不可能在幼儿园里表现出攻击。然而,这些都仅仅是成功家长的自我假设。毕竟,老师与你讨论的是你的孩子,而不是过去的你。

原则三:Question~学会问问题

听完老师的阐述,或许你的脑海中已经对孩子在幼儿园里的日常表现有所了解,但并不清晰完善,如果结合学龄前孩子发展的一些关键方面,做一点补充性的提问,那绝对能够给你的教养方案带来新的启示。

七个关键性的问题

NO.1“我的孩子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得如何?”

这个看似粗略的问题能够帮助你得到老师对孩子最直接、最真实的印象描述。

同时,又不至于像很多家长所询问的“ 我们家孩子怎么样?”那样缺乏引导性 ,让老

师无从说起。

NO.2 “他能够很好地听你的指导吗?”

你不仅能够从这个问题里知道孩子是否能够配合老师的教学或指示,同时还能

够了解到你的孩子是否具有合作性和一定的忍耐力(譬如延迟满足的能力)。

NO.3“她能坚持把一个活动进行完吗?(比如拼图游戏,比如阅读一本童书)”

帮助你了解孩子注意力的专注度和持久性,也包括老师衡量孩子活动持久度的标准。

NO.4 “她会举手表达自己的想法吗?”

了解孩子的课堂参与程度。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家长不妨通过日常观察和与

老师的进一步沟通,去研究孩子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沉默的原因。

NO.5“ 我们家孩子会和别的小朋友分享吗?”

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是非常值得家长重视的问题,询问这样的问题,包括“他平

时是否经常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游戏,还是常常看着其他孩子玩?”都能让家长充分

地了解到孩子基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合群性。

NO.6“他平时在班里都有哪些好朋友?”

提供有效的同伴交往信息,能进一步补充老师对孩子社会性发展的评价。

NO.7“你觉得她的优点是什么?”

或许这个问题会让老师停下来进行思考,但老师的发现与肯定常常能更加验证你对

孩子的理解。回家后,向孩子转述来自老师的表扬,能够更好地强化孩子的优点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