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社区护理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社区护理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猛, 人均福利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其中我国社区居民的医疗健康环境得到巨大改善, 本文就现阶段我国社区护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的措施做了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 社区护理现状;应对措施

1 我国社区护理的意义

社区护理作为我国社区居民福利水平提高的一大关键性方面, 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政府的工作重心。广大社区设施距离人民生活近, 对传染性或者其他类型疾病的及时发现控制, 维护社会稳定安全有着重要意义。广大社区护理人员以社区人群作为主要的护理对象, 以优良的专业知识来促进和维护社区内家庭人群的健康。其通过实行家庭护理、康复指导、患者及健康日的营养指导、妇幼及老年人保健和心理咨询等形式达到提高全体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这对于我国社区居民的生活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1]。

2 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及不足

相比较国外基础设施社区医疗护理工作, 我国社区护理工作起步较晚, 受到我国社会经济的限制, 本身存在着一系列的先天不足, 因此我国当前阶段社区护理工作现状不容乐观, 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我国社区护理工作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2. 1 我国社区护理工作不够全面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于健康的定义也不再是传统的身体健康, 更包含了心理行为等多方面健康, 需要的治疗手段也从最初的简单门诊部医疗设备发展到现代生物治疗设备等现代化设备。相比我国传统的简单医疗设施, 现阶段的医疗设施更先进也更昂贵, 我国很多社区护理工作中没有或者只有很少的医疗设备也导致了我国医疗护理工作中面对某些疾病无法解决。

2. 2 我国社区护理工作者缺乏对自己职业应有的职业重视感 根据管理学中工作定义, 要做好一份工作必须要从内心重视这份工作, 由于我国社区医疗护理工作起步较晚, 导致了我国大多数医疗工作者都是从医院或者其他医疗部门转职而来, 从而缺乏足够系统的社区护理教育。因而我国社区护理工作人员在进行日常社区护理工作中往往抱着之前的工作态度, 认为社区护理工作只是一份简单的工作, 没有重视或者很少重视, 没有意识到社区广告对于国家人民的重要性, 这是对于自己工作不负责任的表现, 也是对国家和人民不负责任的表现。

2. 3 我国社区护理工作者专业技能有待提高 由于我国社区护理工作者多是从医疗医院等部门转职而来, 并没有系统的接受过社区护理教育, 在进行护理工作的同时针对新的医疗对象, 难免产生专业知识技能上的不足, 甚至部分社区医疗护理工作者存在着知识观念陈旧、不思进取、素质偏低的问题, 这都极大程度地降低了我国社区医疗护理工作的工作有效性, 是亟需改变的问题。

3 我国现阶段社区护理工问题的应对策略

社区医疗护理工作开展晚, 导致了我国社区护理工作与国外同期社区护理工作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现阶段通过对我国社区护理工作根源的探究, 从而得到以下几条应对策略。

3. 1 加强社区护理宣传, 提高社区护理工作人员技能知识水平 针对我国社区护理工作人员并非本身社区护理专业人员的现状, 可以通过全科医学教学“充电”的形式, 在广大社区医疗护理人员当中进行全范围基础常见医学知识的培训, 加强其学习公共卫生有关的社会医学、心理学、预防医学等方面的知识, 并开展定期对社区医疗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的考核考试, 在加强“充电”的过程中, 真实地提高广大社区医疗护理工作人员的业务工作水平, 从而更好地保障社区居民的健康福利。

3. 2 提高社区护理配给资金, 实现社区护理医疗设施的现代化 我国现阶段提高广大社区医疗护理工作, 除了要求工作人员本身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以外, 还需要社区医疗护理上级单位领导加大对社区护理配给工作的资金分配, 尽量地提高社区医疗工作者的医疗设施水平, 从而建立坚实的医疗后盾, 切实的保障社区居民的医疗健康福利。

3. 3 我国社区医疗护理工作者要培养出自己专业的工作特色 社区医疗护理工作同医院医疗诊断工作不同, 它有着比医院更方便、优惠、快捷的优势, 但是目前很多社区医疗护理工作却呈现出疲于应付的局面, 没有做到大病重病专业护理, 小病轻病宽泛护理。很多对待社区患者大小病采取一视同仁的医诊, 造成了无法形成社区医疗护理工作独有的特色, 要在现阶段下建设具有特色的社区医疗护理工作就需要广大护理人员, 根据社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 开展适宜的服务模式, 例如:家庭式服务、专科特色服务、程序化健康教育、心理治疗等等, 以此来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医疗护理工作者的工作水平, 更好的服务社区居民群众。

参考文献

[1] 邓颖, 靳彦, 陈萍.我国社区护理发展不足及应对措施.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12):48-49.

[收稿日期:2014-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