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被低估的蓝色巨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被低估的蓝色巨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内部结构重组到外部生态系统,IBM这次转型的难度与艰苦不言而喻。

IBM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有更多工作要做,动作应该更快。”罗睿兰说的时候语气坚定。

作为IBM公司百年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性CEO,刚刚过去的2014年第三财季,是罗睿兰上任两年来,遇到的最糟糕的一次财务状况。

在IBM三季度财报的整个报表中几乎看不到“增长”一词,反而被满眼的“下降”所充斥。所有的主要财务数据均同比下降:营收224亿美元,同比下降4%;净利润35亿美元,同比降17%。可谓IBM自2009财年一季度以来的最差业绩。

实际上,早在去年,IBM就已经加大了公司转型的力度,并且陆续剥离了低附加值的x86服务器、芯片等业务,更加高调地围绕大数据、云计算、移动和社交等时下最为主流的应用导向的业务模式,组建了几大全新的业务部门,并尽可能快速高效地精炼和提纯了自己在企业级市场积累百年的核心技术和服务优势,希望能站得离市场更近,离自己的传统客户更近。

像IBM这样的百年老店,在其发展历史上,对各种严峻形势下的转型并不陌生。只不过,当下的时代,正处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世界,解构并重组既有的IT产业旧世界的混沌当中,而IBM恰恰被公认为传统信息技术业界最佳的形象代言人。因此,IBM此次转型的规模、力度、难度前所未有。

直到现在,很多IT客们还都对十几年前“彩色巨人”的故事津津乐道。经历过上世纪末惊天大逆转的IBM,曾经在21世纪之初展现过夺人眼球的绚烂多彩。而IBM此次转型的重点云计算、数据分析、移动和社交(简称CAMS)全都是当下时代的热点,IBM有理由能够做得更好,不过羁绊无法回避:复杂冗长的业务线、严谨却欠缺灵活的矩阵式管理架构、略显陈旧老气的公司文化、技术和市场的距离过大等。

改变迫在眉睫,速度将决定生死。“因为现今市场的快速变化要求公司只能以更快的方式进行转型,显然,转型速度将令人永远无法满足。”在今年年初刚刚加入IBM主抓战略方向的高级副总裁Ken Keverian如此评价。

机会依然还有很多,问题是,IBM有没有足够的决心彻底改变自己?IBM能将这样的改变贯彻到什么程度?IBM还能不能重新性感起来,改掉其在客户心目中的复杂、昂贵、高大的传统形象?

云上的突破口

10月15日,IBM和SAP宣布达成战略合作,SAP选择IBM作为其关键业务应用的首选云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加速提升客户在云端运行核心业务的能力。这样的改变的确是IBM史上未曾有的。

此次合作,使SAP的HANA企业云可以通过IBM的高可扩展、开放以及安全的云计算平台实现交付,随着IBM云数据中心的不断扩张,HANA企业云也将覆盖到全球范围的主要市场,而SAP的客户也能在全球范围内将SAP软件部署到更快更安全的环境里。

对于此次合作,《纽约时报》评论道,此举可以帮助SAP卸下在云业务方面的成本负担,而无需大规模地投建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建设)耗资巨大,这也不是SAP擅长的业务。”美国知名财经博客网站Business Insider则称,IBM甚至能在云计算的大战中超过亚马逊,成为全球第二大云服务提供商,仅次于微软。罗睿兰认为,“此次合作是IBM在企业云计算部署领域的重要里程碑,巩固了IBM作为全球领先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地位。”

公开数据显示,IBM的云计算业务支持着《财富》500强企业前50名中的47家。IDC最近的调查也显示,美国各地的企业把IBM公司评价为头号云计算提供商。实际上,自从2013年6月花费20亿美元收购SoftLayer以来,IBM一直在持续地大举投资构建全面的云产品组合,比如,IBM投资12亿美元将其全球数据中心扩建到40个,此外,IBM还用10亿美元创建了云开发社区平台Bluemix,希望以此为基础,营造起一个更加丰富、茁壮的云生态――搞生态系统这种事,向来是IBM非常擅长的。

“IBM正在做的是整个产业的转型,不单单是技术本身,IBM正在为此构建全新的生态系统。”Jim Comfort说。Jim是IBM全球信息技术服务部负责云计算业务的总经理,他表示,在云计算领域,在被亚马逊等新世界的代表抢了云计算的风头之后,如何在云计算领域发挥自身在企业级服务上的优势,是IBM能够后发制人的关键。

显然,整合是第一步。如何将IBM既有的CMS业务与SoftLayer整合到一起,是Jim目前重要的工作。“将两者整合到同一平台上,让用户在选择云计算服务时,不再是面对A或B的选择,而是可以选择一部分A或一部分B,具有更大的灵活性。”Jim的其中一项工作重点,就是将IBM内部所有和云服务相关的部门和业务全部整合在一起,并形成统一出口,以便更高效地为客户提供服务。

沃森走入新时代

在新世界带来的速度面前,业务层面的调整和重组虽然工作量巨大,但难度基本属于可控范畴,且难度等级也并不算高。转型真正的难点在于管理和文化层面。

由于体量极其庞大,IBM曾经创造出了一套变幻莫测的类似变形虫构造的矩阵形组织结构,这套矩阵式管理体系,在近20年来,帮助IBM非常成功地完成了面向互联网时代的转型,“随需应变”(On Demand)几乎已经成为了IBM的同义词。然后,到了云时代和大数据时代,这件“秘密武器”的弊端逐渐显现,并被放大。

蓝色巨人想在一个新出生的“婴儿”身上寻找答案。今年年初,IBM宣布为超级计算机沃森(Watson)创建一个新的业务集团,以致力于开发和商业化可支持云交付模式的、认知计算技术创新,而这意味着一个新的业务模式。

IBM高级副总裁Ken Keverian更愿意这样解读沃森:“沃森集团更像是一家创业公司,以灵活的形式交付软件、服务与应用。”在IBM为沃森集团投资的逾10亿美元中,1亿美元将用于风险投资,以支持IBM新构建的生态圈。新生态圈指的是在IBM沃森开发者云(IBM Watson Developers Cloud)中的初创企业以及由沃森驱动的新一级认知应用业务。

在认知计算领域,沃森好像是一个拥有博士学位的优等生,然而对于IBM而言,这是一个代表着业务模式及组织架构变革新方向的“婴儿”。显然,IBM仍然更倾向于生态系统的构建,并不急于依靠沃森来直接创造营收。从某种角度看,这和新世界里的“互联网思维”有异曲同工之妙。IBM必须加快创新步伐,打破内部既有的流程束缚,以互联网时代特有的迭代机制,来实现快速试错、快速迭代,同时还必须学会充分利用客户、供应商乃至竞争对手的力量,来构建起崭新的、更为广阔的生态系统。

IBM非常希望沃森集团能够发挥出“龙头效应”。“未来,IBM内部会生长出更多类似沃森集团这类的创业公司。”Ken说。

是的,更深层次的转型正在持续发酵中,IBM正在全力将转型推入深水区。

“现在,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和社交为代表的创新技术正在成为我们开启未来发展大门的钥匙。IBM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布局未来。”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说。他是在刚刚结束的IBM THINK高峰论坛的晚会上说这番话的,当时,到场的来宾正与IBM高管团队一起品尝由超级计算机“沃森”制作的生日蛋糕,以庆祝IBM公司在华正式注册30年。

勇气来源于对改变自己。曾有外界评论,IBM不缺乏优秀的人才,只缺乏执行力。在CAMS的方向上,关键在于如何性感地执行。在快速的推动下,苹果、Twitter、腾讯以及SAP等,都在今年下半年陆续与IBM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IBM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型生态圈。从内部结构重组到外部生态系统,这次转型的难度与艰苦不言而喻,IBM正在为此全力以赴。在这样的语境下,难看的财报或许只是IBM一个被低估的表象。

人们不难看出,在这一轮变革的过程中,企业级的CAMS进程才刚刚开始,而IBM还在转型的投入期。实际上,苹果和Twitter不正是看中了这一点而选择和IBM合作吗?Ken这样解释自己对IBM的尊重和崇敬:“IBM擅长于解决世界上的困难问题,要知道要解决一个大型企业的问题、一个产业的问题和服务于个人消费者完全是不一样的”。

随着企业级市场的成熟,市场会很快成熟起来,而IBM的投资和部署也会加速变现,这也许是被低估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