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顺铂治疗恶性心包积液临床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顺铂治疗恶性心包积液临床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心包积液,顺铂心包腔内注射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6例恶性心包积液的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积液引流

【关键词】 顺铂;治疗;恶性;心包积液

作者单位:350014 福建省肿瘤医院内科

晚期肿瘤约有15%~30%并发心包转移[1],原发疾病首见肺癌,之后依次为乳腺癌、黑色素瘤、淋巴瘤、及白血病。转移途径可为直接侵犯或是淋巴血行转移,其中肺癌患者的肺门淋巴引流是产生心包积液的重要原因。积液迅速增长可致心包填塞,甚至危及生命。急诊治疗手段包括心包穿刺置管引流,以及手术开窗。如何预防心包积液反复发作,方法各异:如硬化剂、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或免疫调节药物心包腔内灌注、全身化疗、或是外科手术。我院于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顺铂心包腔内灌注治疗大量恶性心包积液1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诊断大量恶性心包积液患者16例。诊断标准:心脏B超提示二尖瓣水平左心室后收缩期心包-心外膜间隔>15 mm。临床表现如下:奇脉>12 mm Hg,中心静脉压>10 mm Hg,动脉收缩压

1.2 治疗方法 患者术前予以咪唑安定镇静,半坐位胸呈45°,中心静脉导管包采用16 G中心静脉导管(美国Arrow公司;单腔带侧孔,全长35 cm)。剑突下B超定位穿刺进入皮下后,保持负压,缓慢进针直至液体进入注射器,沿注射器尾端送入导丝,退出穿刺针,扩张皮肤后,沿导丝送入中心静脉导管约10~15 cm,退出导丝,固定导管。抽取积液送检证实恶性。导管留置持续引流,积液引流

1.3 评价指标 恶性心包积液控制标准评定疗效[2]。①完全缓解:心包积液消失持续30 d以上,临床症状完全缓解;②部分缓解:心包积液部分消失持续30 d以上;③无效:心包积液无明显减少,临床症状持续甚至加重。总有效率为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生存时间:穿刺置管日起始,直至死亡或随访截止。

2 结果

16例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总引流量在500~1800 ml(中位引流量800 ml)。14例心包积液呈淡血性。1例出现一过性房颤,自行复律;2例主诉心前区痛,对症处理后缓解。无严重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紊乱。无白细胞下降、贫血、血小板减少等全身血液毒性反应发生。B超随访未见缩窄性心包炎发生。9例(56.25%)完全缓解,7例(43.75%)部分缓解(复查B超显示少量积液,心包-心外膜间隔

图1 16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生存曲线

3 讨论

肿瘤晚期合并恶性心包积液,心包填塞的治疗预防关系预后,影响生存。单纯硬化剂灌注治疗虽然有效,但易导致疼痛,以及后期限制性心包炎风险。临床应用仍有争议[3]。

恶性心包积液B超检查常见肿瘤浸润征象,局部化疗目的在于阻止积液复发,同时控制肿瘤进展。积液充分引流后心包腔内灌注化疗药物,可随心脏搏动广泛分布,并通过淋巴途径吸收。局部高浓度保证化疗效果,循环低浓度避免毒副反应,而淋巴管堵塞又能抑制肿瘤心包转移,一举三得。

顺铂作为广谱抗肿瘤药物,见于多种化疗方案,浆膜腔内局部应用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如胸腔、心包腔等)的疗效已获肯定。心包灌注常用累积剂量为50 mg,1次/d,10 mg/次,疗程5 d或50 mg维持24 h。耐受性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文献报道顺铂心包内灌注化疗极少复发,完全缓解率可达85%~93%[1],完全缓解时间在2~24个月间,患者大多死于为肿瘤进展,而非心包填塞或是缩窄。与之相比,全身化疗仅能预防67%恶性心包积液病例复发,疗效远低于顺铂局部化疗[4]。尤其对于肺癌患者,铂类无论全身或是局部化疗,均是首选[5]。心包置管操作简便安全,兼顾积液引流、药物化疗,并不影响患者活动,保证了患者良好生活质量。

总之,心包置管顺铂灌注治疗恶性心包积液,安全有效,能够改善预后,延长生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Tomkowski WZ, Wisniewska J, Szturmowicz M, et al. Evaluation of intrapericardial cisplatin administration in cases with recurrent m alignant pericardial effusion and cardiac tamponade. Support Care Cancer, 2004, 12:53-57.

[2] 韦燕,赵善琳. 恶性心包积液置管引流并腔内顺铂灌注治疗效果观察. 青岛大学医学院报, 2008, 44:363-364.

[3] Lestuzzi C, Lafaras C, Bearz A, et al. M alignant pericardial effusion: sclerotherapy or local chemotherapy?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2009, 101:734-735.

[4] Vaitkus PT, Herrmann HC, LeWinter. Treatment of m alignant pericardial effusion. JAMA, 1994, 272:59-64.

[5] D’Addario G, Felip 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ESMO clinical recommendations for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follow-up. Ann Oncol, 2008, 19:ii39-ii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