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强直性脊柱炎病程演变的X线影像变化一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强直性脊柱炎病程演变的X线影像变化一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823―01

引言:

强直性脊柱炎又称竹节状脊柱炎,是一种非特异性感染的骨关节疾病.由于本病发展缓慢,病程较长而且部分病例在某一阶段还可静止而不再发展,故本病所致脊柱及关节不同时期的形态学改变的资料较难获得.现将作者以前工作中收集的一例完整X线观察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 病例

患者:男,23岁,1997年2月12日以间歇性腰痛不能久坐数月前来就诊。X线平片表现:腰椎序列规整,椎体形态、密度正常,骨质完整,椎间隙及椎小关节无异常改变,腰椎生理曲度无异常改变。双骶髂关节及髋关节未见异常。临床口服镇痛药物对症处理,症状缓解。1998年4月25日该患者腰痛加重,活动受限,双髋部疼痛以行走时为著。化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血沉为50mm/h,类风湿因子(―)。X线检查拍片与前片对比:腰椎序列整齐,椎体骨质密度降低,L4.5椎体前缘正常凹陷略变直,腰椎生理曲度变直,椎小关节排列呈紊乱状,关节面模糊。双侧骶髂关节间隙增宽,关节面模糊,部分可见破坏及小囊变,以髂骨侧为著;双髋关节间隙正常,关节面皮质白线密度减低。拟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口服中药治疗近一年后,于1999年3月20日再次复查,查体:患者腰部活动受限加重,不能弯腰穿鞋,驼背畸形,不能平视,双髋疼痛僵直,呈屈曲畸形状。X线检查,平片表现:腰椎排列不整齐,L4.5左侧侧弯,骨质密度普遍降低,L3-5椎体前缘均变直,成典型的“方型锥”改变,前纵韧带部分钙化,腰曲消失,双骶髂关节间隙增宽,密度增宽,关节面破坏,囊性变;双髋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皮质白线消失,呈“锯齿状”,关节面下多发囊性变。1999年10月9日再次来院复查,患者腰部活动明显受限,驼背畸形,双下肢屈曲畸形,不能行走。X线平片复查表现:L3-5呈方型锥改变,椎小关节突及前纵韧带、棘间韧带骨化,腰曲僵直,呈“竹节状”改变。双骶髂关节间隙显示不清,密度增高。双髋关节间隙变窄,密度增高,关节面皮质白线糜烂、硬化,关节间隙内可见横形骨小梁通过,呈骨性强直改变。

2 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目前公认为结缔组织的血清阳性病变,而不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种。本病好发于16-30岁的男性青年,病变常常先起自于骶髂关节,然后呈上行性缓慢累及脊柱、椎小关节及周围软组织,部分可侵及颈椎或胸肋关节,向下可累及双髋关节,膝关节等,并进一步导致关节畸形。出现功能障碍。

本例追踪患者,4次腰椎正侧为片,3次骶髂关节及双髋关节正位片的X线表现:基本反映了本病在不同阶段的骨和关节形态学改变。病变早期即急性炎症期,患者常有下腰部疼痛,偶有发热等症状,病理上则为滑膜、韧带及邻近的骨组织发生充血、水肿、圆形细胞浸润。X线检查,椎体及关节常表现为阴性。随着病变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以增殖性为主的滑膜炎症。纤维素沉积以及血管翳的形成,导致双骶髂关节,椎小关节,椎体前缘上下角及部分大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质的侵蚀破坏。此时病变已发展为慢性增殖期。X线表现为:骶髂关节以及病变累及的大关节,间隙不均,关节面破坏糜烂,软骨下骨出现小囊变,严重者出现畸形。椎体则表现为方形锥,同时伴骨质疏松,椎小关节破坏紊乱。临床上此阶段患者疼痛更加明显,部分患者出现关节及脊柱活动受限及其它畸形等。病变第三阶段是纤维素增殖期,此期大量纤维素组织增殖,造成关节间隙消失,呈纤维强直状态。X线上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消失,密度增高,但较周围骨组织密度为低,部分糜烂破坏的关节面硬化。临床上,患者脊柱及关节活动已经受限,并出现驼背及大关节屈曲畸形。如侵犯胸肋关节则可引起呼吸障碍。病变的最后阶段为骨性强直期,此期出现了软骨化骨,软骨内化骨,关节囊、韧带、肌腱及椎间盘等骨化,造成关节及脊柱的骨性融合强直。X线上脊柱呈典型的“竹节状”改变,关节间隙消失,关节面相互骨性融合,并出现增生的骨赘。此期患者症状已缓解,但已出现了脊柱大关节及其部位关节活动受限及畸形等。

在诊断上,本病需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鉴别,后者多见于年轻女性,常在咽炎、流感及扁导腺炎之后发病,并且病变累及四肢远端小关节为主,类风湿因子检查常为阳性,部分患者可有皮下结节等表现。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等主编,《董家驷外科学(第4 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P2083-2088。

[2] 王云钊等主编,《骨放射诊断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P331。

[3] 李景学等主编,《骨关节X线诊断学(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P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