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组的“大”威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组的“大”威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比较传统也比较常见的课堂讨论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在很多课堂上都能见到。但是真正地用好小组合作这一合作形式的不多,大多都是流于形式,前后位组成四人小组,展开讨论。而要真正达到小组合作互相学习,就要探讨一下如何激发小组合作的最大能动性。主要涉及合理分组、选好领路人、组员各显神通和人员的流动性这几个方面。让学生在和谐向上的小组氛围中不断向他人学习,不断进步。

关键词:小组合作;新课改;竞争和合作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在实际的课堂中老师都在探索什么样的方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经常提到的就是小组讨论合作的形式。已经有学校做先头军,专门把桌椅摆放成小组合作的模式,让教室的四面墙壁都是黑板,整个课堂是讨论式、开放式的。这是新课改下采用的课堂新模式,很多学校正在探索,但是也发现在推行过程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

题,尤其是怎样使小组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和合作,如何发挥各小组最大的能动性,而不是使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小组合作要形成良性竞争的氛围,并让每个小组发挥最大的能动性,我认为要做好这样几点准备工作:

一、合理分组

小组合作的模式一般都是由若干学生组成的,有的是四人组,

有的是六人组,可以根据班级中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有国外研究发现,七人小组的能动性是最大的,也就是说如果这七个人都比较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各抒己见,小组内的成员获得的收益是最大的。

确定好了人数,就要具体安排小组成员了。小组成员的确定是最考验老师本领的,这需要建立在老师对班级每个孩子基本情况了解的基础上,最好是一个小组内既有学习优异的,也有成绩比较差的,当然这个是分配的基本原则。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就是在课堂讨论和表现中,我们还要根据孩子的不同表现再做调整。

比如,有些孩子虽然成绩优异,但是不太善于表达,而有些孩子在课堂中非常活跃,这就需要让一个小组内既有活跃的又有不爱说的,让他们在平等探讨的过程中,那些善于表达的不断影响不爱表达的孩子,争取让每个孩子都能开口表达。让善于写作的影响不爱写作的,让善于阅读思考的影响不爱阅读思考的。因为他们在小组内是最容易互相帮助的,而且可以很充分地交流经验和

心得。

二、选好领路人

有了小组,就必须要选好一个小组长,这个小组长必须要有大局意识。他是带领整个小组的,所以必须要顾及到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一枝独秀的个人主义之风不应该在小组里盛行,而要让大家一起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互相学习,这样才能集合大家的智慧,让小组各成员更上一层楼。那要发挥每个成员的能动性,就需要这个带头人的领导,当小组内没有人发言时就需要组长带头来打破沉闷的气氛,如果小组讨论变成了一言堂的情况,就需要组长及时制止,请组内其他小朋友发言。这个领路人要有高瞻远瞩的视野,协调好组内的每个成员,并让每个成员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当然,这个要求似乎对于领路人来说有些高,这时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老师要在小组成员讨论的时候时刻关注组内的动态,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跟小组长沟通,逐渐让他有这种大局观念。老师对孩子的引领非常重要,尤其是对学生大方向的引领。

三、组内成员各显神通

小组成员之间应该有合作和竞争的意识,合作是要相互学习,

竞争是要让学生发现其他学生的长处向别人学习,在班级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气氛。为了让课堂中形成一种和谐向上的气氛,就需要每个小组都发挥自己的长处,在组长的带领下发挥自己小组的优势,充分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本领,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能动性。

在一个小组内也要有分工,擅长哪方面就多负责,当然这是给小组成员起一个示范作用,但是并非其他成员就不能做这个方面的事情,而是在优秀组员的引导下,小组内的成员可以均衡发展多方面的才能,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

四、组员的流动性

一个组内的成员要有一定的稳定性,这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小组成员。但是稳定并不代表不需要人员的流动,小孩子发展的阶段是不同的,发展也是有层次的,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女孩子的心智比男孩子成熟,这只是普遍的现象,具体到每个孩子又有不同。因此,一直在一个小组里对孩子的学习并非有益,而是要注意给孩子们寻找一个合适的小组,合适的发展空间。所以,就需要老师在中间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做出调整,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良性的竞争环境下通过合作不断进步。

一个团队要想做到既发挥每个成员的最大优势,又能在群体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能动性,就需要营造良性的竞争环境。老师在引导方面就要关注到每个组,并让每个组发挥出自己的特长,而且每个组的水平要相当,如果一个组很强一个组很弱,那么就不能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也不能对孩子们形成正确的引导。看来,小组合作的学问很大,需要在不断地摸索和实践中改进,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小组的能动性,进而真正达到生生互学、组组互学,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曾琦.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J].学科教育,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