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小说到电影――谈《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小说到电影――谈《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小说和电影,从来都是艺术的重要分支,它们的关系异常紧密,电影的创作必须要有文学文本作为改编的蓝本,文学文本也只有在声、电、光、色的影像中才能全方位地实现其艺术价值。这两种艺术形式都是通过具体形象来反映生活,都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它们之间的这种相通之处也为电影改编提供了可行性。本文探讨了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创作特质及电影《杜十娘》对小说的再阐释,旨在挖掘小说与电影对故事创作异曲同工的升华及点睛作用。

[关键词]小说;电影;《杜十娘》

小说从说唱文学中脱胎而出,是一种充满想象与诗意的文字符号系统,它的叙事性、娱乐性、世俗性与电影极为相似。不同的是,电影是直观的声像符号,其叙事和小说叙事是不同的媒介叙事方式,其在表现人物心理的变化、人物动作的逼真、场面渲染的真切方面都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另外,小说可以写小众的生活与情调,可以重在主题思想。但是改编成电影之后,内容必须时尚、通俗,符合大众的审美趣味和心理接受能力。总而言之,同名的一部小说和一部电影,在文学的意义上根本不是一回事。

明代冯梦龙“三言”中《警世通言》的名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作者倾尽笔力讲述了一个爱情的悲剧,小说中刻画的杜十娘这一出淤泥而不染,不甘心做公子王孙掌中,真诚追求爱情,并为尊严不惜牺牲一切的形象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1981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将这部小说改编之后搬上了银幕,再次引起了轰动。从小说到电影,《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在转化的过程中,必定会发生一些艺术上必需的过渡,并产生各有千秋的特质。

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特质

(一)故事性: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故事性是它与生俱来的特性,跌宕起伏的故事性不仅能满足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要能激发他们在情感上的共鸣、共振和宣泄、满足的作用,在心灵上起到陶冶和领悟的作用。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由平凡的叙述入手,在情节的发展中渐起节奏,起承转合彰显用心。“百宝箱”作为一个故事的线索,四次出现,构成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十娘巧妙设计让老鸨许下“十天时候筹足三百两银子便可放人”的海口,多年来的百转千回,竟然如此轻松解决;多年来的愿望梦想,竟然近在咫尺唾手可得,小说的情节马上由淡淡的叙述转而进入雀跃的欢喜篇章,整个情节的推进节奏也明显加快了。继而,李甲四处筹钱却屡次被拒绝,在好友的劝说下渐起放弃的念头,小说的故事似又陷入困顿和僵局,此时,情节的推进节奏又慢了下来。这时,“百宝箱”的出现又在情节的起承处为故事的发展打开了先机,使李甲能顺利地赎出杜十娘。

当杜十娘和李甲告别众姊妹准备上路时,十年的好姐妹月朗“命从人挈一描金文具至前,封锁甚固,正不知什么东西在里面。十娘也不开看,也不推辞,但殷勤作谢而已。”这里提到的“描金文具”,便是第二次出现的“百宝箱”。故事情节在此处没有冗言,寥寥几笔,一带而过,留下悬念,埋下伏笔。

故事从“教坊司”告一段落,转而来到了车船劳顿的旅途中。李甲一边担心自己没有颜面见父母,一边又苦恼旅途行资匮乏,他“正当愁闷”之时,杜十娘第一次当着李甲的面打开宝箱,拿出白银五十两充当行资。这一次“百宝箱”虽然被打开,但李甲“在旁自觉惭愧,也不敢窥觑箱中虚实”,致使“百宝箱”究竟为何物,又一次坠入五里雾中。

当李甲听信孙富的离间挑唆,将杜十娘出卖时,十娘悲愤交加,取钥开锁,将箱中的奇珍异宝一样一样展示于众人,箱里有精美的玉石、璀璨的珍珠、绝世的翡翠、上好的玛瑙、稀世的夜明珠,奇珍异宝不计其数。这一次“百宝箱”才让李甲、孙富及围观的人一览无余,使李甲“又羞又苦,且悔且泣”,但却悔之晚矣。这十世用不尽的财富,是十娘多年的血汗,是十娘从良的寄托,也是十娘绝望的见证,它记录了十娘所承受的苦楚,记录了十娘所幻想的美梦,记录了十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渝情怀。随着十娘携百宝箱的纵身一跃,悲剧在高潮中走向结局。

在整个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作为故事线索的“百宝箱”犹如蜻蜓点水,若即若离;恰似神龙之宛游,忽隐忽现。对情节发展起着暗示和推动的作用,这正是作者构思的巧妙所在。

(二)形象明: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杜十娘真诚可爱。十娘虽是风尘女子,但是对真爱的追寻从未放弃过,多年的风尘侵蚀,没有泯灭她天真可爱的心,没有让她自甘堕落。当遇上情投意合的太学生李甲,她的柔情似水,她的百般甘愿,都在一杯茶、一盏酒中点点流露。

杜十娘正直侠义。她厌恶的嘴脸,却愿为知己者死。碰上情投意合的李甲,别人即使从十两、二十两,一直涨到一百两银子,都不能把杜十娘请走。遇上蛮横无理的客人,甜言蜜语、奇珍异宝也只能换来十娘的唾弃。

杜十娘有理想。她的梦想便是有一日能逃离这“虔婆大门”,能过上寻常百姓的日子,能像个“真正的人”一样自由地爱她所爱。所以,她才把爱情的赌注压在了李甲身上,百般垂首,千般柔情,万般甘愿。可是,她的赌注押错了,注定失败的结局。以至于后来的情节,都是顺理成章,她的纵身一跃,与其说是对爱人的死心,不如说是对理想泯灭的绝望。

杜十娘有谋略。百宝箱几次出现,个中秘密却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足见十娘的心机。刚一逃出寄居了多年的烟柳之地,在李甲“辗转寻思,尚未有万全之策”的情况下,她深谋远虑、成竹在胸地拿出了“于苏、杭胜地,权作浮居”的计划,暂时缓解了矛盾。

杜十娘刚强有胆识。她得知李甲将她卖与他人,爱情的幻梦已经破灭时,她故意装扮得那样整齐,催促公子快去兑过银子。然后当着孙富、李甲及两船之人打开“描金文具”,先后将其中的各种珍宝珠玉投入江中,痛骂孙富“破人姻缘,断人恩爱”,指斥李甲“相信不深,惑于浮议”,愤慨自己“中道见弃”,最后不惜以一死来对压迫她的命运做出反抗。

电影《杜十娘》的再阐释

(一)色彩感:奢华耀眼的色彩烘托

彩色胶片的大量生产,为电影丰富的色彩表现提供了条件,促使电影艺术向“再现现实、接近生活”方面发展,这有时是语言难以达到的效果。电影《杜十娘》的开场,便是一个奢华喜庆的婚庆场面,大量运用的红色烘托喜庆的气氛。红色给人的视觉感受首先是热烈而活跃,具有蓬勃向上的感觉,自然能烘托出杜十娘多年炼狱生活的苦心经营,一朝梦想成真的畅快心情。

乘船归途中,十娘欣喜地从船舱向外远眺,此时,电影的镜头中出现了大量展现原生态天空、河水的镜头,天空纯粹青透的湛蓝色有一种震人心魄的美丽,河水平坦宽阔,闪耀着稳定、平静的绿色,延续了一种回归质朴与本真的风格。这段看似简单的色彩运用将杜十娘挣脱牢笼、回归自由的雀跃心情烘托得恰到好处。反观杜十娘如晴天霹雳得知李甲的无情,饱含悲愤痛斥孙富的,万念俱灰走向船头时,此时画面中的河水运用了单一而浑浊的乌黑色,这不能不说是心境在画面色彩上的折射。

电影中杜十娘服饰的色彩变化也值得玩味。与李甲平日的交往中,十娘一贯穿着清丽新嫩,青绿或者白紫的色彩运用将十娘的清纯与不俗衬托出来。无论是脱去所有首饰和华服,与李甲毅然走出教坊司,还是成婚之后,在船中交杯换盏,十娘都未曾浓妆华服刻意打扮。反倒是投江前夜,十娘挑灯梳洗,着意修饰,脂粉香泽,花钿绣袄,极其华艳,香风拂拂,光彩照人。这浓郁色彩的运用是美与丑的对抗,是深情对薄幸的控诉。

(二)意象新:寓意深刻的点睛意象

“意象”,指的是融合了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即含有某种思想感情的形象。电影《杜十娘》中突破了小说原著的限制,大胆运用了荷花、笼中鸟、大雁、水等意象,附着了主人公的主观认识和情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1荷花

电影中,杜十娘反复描摹荷花,慨叹自己喜爱荷花却画不出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气质。为何这里出现的不是牡丹,不是海棠?因为杜十娘虽误入风尘,却心性高洁,对荷花的不懈描摹和欣羡是她那纯洁之色、婷婷之态、洁身自好情怀与高洁人格的折射,荷花是她对理想生活的一种憧憬,是重压之下的屈辱不堪的生活得以释放和缓解的心灵鸡汤,是十娘于沉沦中雕琢出的一个不屈的自我,是带有美好想象的超越现实的一个高洁的新我,而这些虚拟的力量源泉是有意寄托在荷花这一意象的完美客体上的。

2笼中鸟

电影中,因十娘喜欢小鸟,李甲便买来一笼小鸟送她取乐。十娘望着小鸟慨叹“可惜飞不起来了”。笼中鸟经过电影的审美创造之后,正是十娘屈辱生活的写照,坚固精美的鸟笼则比喻了杜十娘被困所处的青楼环境。对于鸟儿来说,蓝天是它的向往,森林是它的家园,翱翔是它的生命,可是电影中的笼中鸟,早已远离了家园,失去了自由。正如十娘,久在樊笼,有翅难飞,寄人篱下,仰人鼻息,每天只能靠强颜欢笑、卖弄色艺来讨取客人的欢心。随着电影情节的发展,李甲打开鸟笼,小鸟一飞冲天,回归自然,那种撼人心魄的兴奋和发自肺腑的喜悦写满在杜十娘的脸上和心间。

3大雁

电影中,乘船回家的归途出现了大雁的意象。这个意象的设计更是充分强化了“自由”的概念。像天地万物一样,飞鸟拥有无上的自由,纵然有飞翔的轻松和欢愉、有困顿劳碌的疲惫、有呼朋引伴的趣味、有失群掉队的孤苦,但这一切都顺应自然,自由自在。这些成群结队的大雁让我们感受到杜十娘对自由的渴望,对质朴生活的追求。另外,大雁的身上也寄托着“家”的概念。结束了屈辱的梦魇和赎身的波折,该回家了,家在哪儿呢?不在烟花柳巷,不在舟车旅馆,在对李甲的厚望与为世人接纳的憧憬中,十娘内心那份出于对稳定、温馨、温暖的强烈渴望是大雁这个意象真正要暗示我们的内涵。

4水

在杜十娘走向渡口――她的人生终点时,其场景中水的因素寓意深刻。水具有清洁洗涤污垢的作用,因而杜十娘选择的是投水而不是其他死的方式,她把水作为自己的最终归宿。在滔滔江水的背景中,在水的滋润和涤荡中,杜十娘面对无法选择的命运,自觉而主动地走向了水,从而保持了生命的尊严。

改编者了解了小说和电影这两种艺术手段的特质和张力后,就可以扬长避短,画龙点睛地完成改编,再加上电影导演对电影艺术虔诚的追求态度及倾注的智慧和才情,电影完全可以做到和小说相得益彰。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与电影《杜十娘》就是小说和电影联姻的一个有力的示范,电影不仅满足了读者用光影艺术这一形式再次“阅读”小说的心愿,而且用极具感染力的镜头捕捉到人性的真实,更加深刻地阐释了小说蕴涵的文化内蕴,焕发出璀璨的艺术光华。

[参考文献]

[1]赵景勃.《杜十娘》导演创作思考[J].戏曲艺术,2002(04).

[2]石秋仙.论中国早期电影与文学的互动关系[D].济南:山东大学,2005.

[3]魏芳,王晓冬.《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悲剧美略谈[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03).

[4]薛丹凤.从小说到电影剧本[D].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 王井辉(1976―),男,黑龙江安达人,硕士,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中文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方向的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