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火慢煨舌尖滋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火慢煨舌尖滋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与平日相同,5月14日晚上,任长箴凑合了一顿晚饭。但与平日不同,十点半,她打开了许久没开的电视。今天《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作为执行总导演的她和两个伙伴坐在电视前,稍显忐忑。

第一集播完,任长箴的合作伙伴、花絮篇导演顾洁却哭了:因为时长限制,最终播出版本删掉了其中一个关于广西八渡笋的故事。“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故事,但那几个老乡等了很久,没能在电视里看到自己,一定会失望。想到这儿就很内疚。”

是的,这个貌似讲述中华美食的纪录片,讲的其实是最普通的中国人和普通人舌尖上的中国。

知难,行易

2011年2月,任长箴接到了一个电话:“我们打算做一部关于美食的纪录片,你愿意参与吗?” 打电话的是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项目运营部主任陈晓卿,是任长箴景仰多年从未谋面的纪录片界的大腕。

央视纪录频道此时刚刚成立,在引进国外优秀纪录片的同时,着手制作自己的纪录片是当务之急。“一个纪录片频道应当播放各类纪录片,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反映社会现实的,当然有美食旅游类的需求。”陈晓卿告诉任长箴,选题暂定为《柴米油盐酱醋茶》,七集各讲一样。

从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编导专业毕业后,任长箴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央视七套做农业节目。后来她去了央视“人物”栏目作编导,做过中央电视台纪录片《留住手艺》执行总导演,还客串过奥运会奥组委体育展示总剪辑师,拍摄过北京电视台纪录片《北京记忆》和上海电视台纪录片《生活万岁》。

为了给纪录片更准确地定位,以“美食家”著称的陈晓卿带着任长箴等一众编导,浩浩荡荡奔赴杭州,拜访著名美食作家沈宏非。

原本是来毕恭毕敬地学习取经,却变成了一场辩论会。沈宏非提供的思路是“庙堂之上”,从美食的角度讲故事。独独任长箴提出了不同意见,她不想拍摄著名食肆的珍馐,而是要挖掘中国最普通的食物和人的关系。沈宏非听完了她的想法表示理解和爱莫能助:“任导,我明白了,我能提供的来自书本和美食,而你要的是田野调查。”

回到北京,任长箴再次接到了陈晓卿的电话:“小任,有个不好的消息要告诉你。”“不让我拍了?”“不,恰恰相反,你被任命为执行总导演。”

陈晓卿担任总导演,负责宏观把握坐镇指挥。他与小任约定每周电话会议,通报进展。这种方式,正是BBC这样的国际团队制作纪录片的标准流程。

有了权力,任长箴马上开始“讨价还价”:“给我批资料费,我得准备大量的资料。”花钱节约的纪录频道显然没料到会有这样大手笔的资料投入。任长箴在淘宝上一口气买了1995年后的美国《国家地理》《中国国家地理》《华夏地理》,一网打尽各大售书网站所有关于美食的图书。每天都有一大箱书籍杂志快递到纪录频道,最终塞满了办公室的一个柜子。

任长箴和她的调研团队翻遍了每一本杂志,将所有涉及食物的地方——哪怕只提了一句——用标签标注出来,分别按照食物种类和地域制作成excel表格。“后来发现一本杂志上往往有好几个检索点,导演们找起来不方便,干脆把杂志都撕了,整整撕了两天,资料装了20多个活页夹。”《舌尖上的中国》最终呈现的诱人的诺邓火腿、建水豆腐,信息都源于此间的旅行类文章的只言片语。

有了料儿,用什么思路把它们整合在一起?任长箴翻到了意大利人卡罗·佩特里尼的《慢食运动》,醍醐灌顶。这是一本无甚趣味性的美食学理论书籍,“他提到了物种、自然、土地,我就从这一条当中延伸出分集《自然的馈赠》;他谈到处理保护、保存食物的方法,就衍生出《时间的味道》。”由此任长箴打破了之前“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模式,重新设计了分集方案并得到了最终的通过。

“我们是一群动辄拿方便面凑合一顿的电视人,要拍一部拿食物说事儿的片子,总得有点儿底气才行。”

任长箴联系了中国烹饪协会给编导们开了三天座谈会,恶补基础知识,建立对中国烹饪的宏观理解。“对方都是中国各大菜系的顶级人物,对我们这些菜鸟的问题简直是哭笑不得。”“国宴都吃什么?好吃吗?”“菜系都是什么?为什么没有湘菜?”编导们请教如何拍摄炒锅飘火的镜头,却被大厨们鄙夷地告知:“油锅飘火根本就是技术不过关,说明做菜的人洗菜都没洗对!”三天下来,他们还是动辄拿方便面果腹的那群人,但不再是对中国饮食文化懵懂不知的门外汉。“这些东西并不会成为我们的拍摄内容,但打底色很重要。什么都不懂的人拍的节目,有谁会去看?”

参照BBC的工作模式,任长箴还请来曾为台湾民间传统文化丛书《汉声》工作过的龚瑜担任前期调研员,负责实地调研,踩点、找景、寻找合适的拍摄对象。

此时距离项目开始已有时日,拍摄工作还未开始。任长箴心思笃定:“我必须清楚知道拍什么怎么拍,急急忙忙就动手才是危险的。”

“中国的纪录片特别爱讲逻辑,用时间线串联起来,说什么都要从开天地说起。实际上,现在国际上好的纪录片往往采用并置的结构讲故事,从个体到主题。”为了整部片子风格水准点统一,任长箴先去了一趟香格里拉,拍摄松茸的故事。

她用了两天时间,在蘑菇市场发现了藏族女孩卓玛,跟着她回了家。为保证效率,当地人采松茸都是单兵作战,卓玛担心高血压的母亲,所以母女俩一起采松茸。虽是特例,却恰是任长箴所想要拍摄的。“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拍一个孤立的人有意思,这里体现的是人情味。”

回到北京,她用在香格里拉拍摄的素材做了一个内容详尽的PPT,无论是解说词还是结构,都接近最终成片。纪录频道副总监周艳审片之后当场拍板,就这么做了!陈晓卿将这个PPT复印分发,从叙事方式到镜头语言规范化,成为分集导演的样板教材。

《舌尖上的中国》终于进入实地拍摄阶段。由于拍摄器材和内容的限制,包括任长箴在内的七个导演轮番分赴各地拍摄,从2011年夏天一直拍摄到2012年春节。“到了拍摄地,我反倒放松了。因为之前的调研、协调、沟通最难,而拍摄对我而言全部在掌控之中。”

正能量,无所畏

“我在“人物”栏目组的时候,从来都躲着特别著名特别成功人物的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