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三角债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三角债的产生使企业的经营形势不容乐观,给企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一系列不良的影响。
长期汇票流通
近日,在各种行业的很多企业都流通着同样的一种支票——承兑汇票(所谓承兑,简单地说,就是承诺兑付,是付款人在汇票上签章表示承诺将来在汇票到期时承担付款义务的一种行为。承兑行为只发生在远期汇票的有关活动中。),这张支票在进入到一家企业后会很快的再次进入与之有借贷关系的其他企业。但这张支票所注明的出票日期则还很远,少则两三个月,长则半年以上。
这种广为流通的支票成了很多企业手中的“烫手山芋”。不收就意味着没有业务可做,工厂就得停工关门;收了,还不知道到时候能否兑现。所以,很多企业都会在收到这种远期支票后第一时间转手支付给别人,生怕最后这张支票烂在自己手里。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也许这一笔坏账就足以让企业陷入资金周转不灵甚至倒闭的境地。
长三角地区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直言,中小企业之间三角债的增多,是承兑汇票被越来越普遍使用的直接原因。同时他还表示,2008年以前,银行承兑汇票使用还不普及,主要用于企业间转账。但在2012年上半年开始发生变化,今年则更加明显。三角债越积越多,无法解决,是很多企业选择承兑汇票来维持业务的直接原因。
长三角地区一位企业老板称,“企业资金紧张,上半年一度支撑不下去了,企业不得不使用承兑汇票来结算。”他表示,行业中像他这样的企业并不只有一家,通过这一方式进行结算、支付、还款的企业越来越多,而且小额化越来越严重,50万的承兑汇票开始多起来,甚至5万块钱也要开个承兑汇票。而往年正常情况下百万以上的单子才使用承兑汇票来结算。
上述银行人士称,承兑汇票过多使用,对整个经济运行来说,并不是好事。
融资更加困难
融资问题也一直是中小企业难以翻越的“大山”。
据全国工商联调查显示,规模以下的中小企业90%没有与金融机构发生任何的借贷关系,微小企业95%没有从金融机构获得过贷款。北京有25.2万家中小企业,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9.7%,而这些中小企业从直接融资渠道获得的融资比例只有2%~5%;上海有34万家中小企业,仅有10%的企业享受过银行的贷款服务。数字还显示,我国每年有30%左右的中小企业倒闭,而其中约60%是因融资问题得不到解决所致。
那又是什么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呢?
业界人士称,一是我国长期性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主要问题是宏观经济政策采取增长优先导向,而不是就业优先导向;二是由于中小企业效率较低、抗风险能力弱等原因,各金融机构从成本、风险、收益等方面考虑,都更偏向于给大型企业融资,导致中小企业融资不足;三是低利率政策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异常困难。
本来融资就困难的中小企业,又遇上严重的三角债问题,就更难从银行借到款项来发展。有媒体报道,近期广东某国有银行紧急通知下属支行机构,警示系统性风险。也有其他银行注意到三角债给中小企业带来的相关风险隐患,对下属支行及客户经理进行风险提示,拟收紧授信及信贷、催收债务等。
许多中小企业不得不走“曲线贷款”之路——借助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间接获得银行资金,有的甚至被迫接受银行的苛刻要求,这就大大提升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生存困难
在最容易形成三角债的产业链上,大企业在原料、辅料供应中处于上游,如果大企业资金紧张,依附在它周围的中小企业就没有了活水源头,相互之间就会欠账,使原本处于弱势的中小企业成为了三角债务链资金压力的主要承担者。被三角债务链绑架的企业,时刻面临着多米诺骨牌式的资金链危机。在一些地方,大量中小企业资金链不堪重负,有的出现老板跑路;有的直接破产倒闭;部分中小企业为了继续生存,有的企业被迫迁移;有的不得不借助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间接获得银行资金;甚至是有的铤而走险选择民间借贷的高风险途径。但不管选择什么样的方式,中小企业的最终命运都令人担忧。
来自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的数据显示,2011年9月,温州民间借贷综合利率是25.44%;温州民间借贷市场规模达到1100亿元,89%家庭或个人、60%的企业参与其中。2012年4月,温州民间借贷综合利率平均水平也达到了21.58%。
浙江致健家俬有限公司就陷入了民间借贷风波。其董事长黄菊云介绍,从2012年3月到2013年2月,她的浙江致健家俬有限公司先后被泰隆、浦发、农行等银行抽贷了约4000万元,占其贷款总额的2/3。为了填补资金空缺,黄菊云的民间借贷已升到3000多万元,其中大部分为高利贷。这对年销售额为8000多万元、净利润率只有6%~7%的企业来说无疑是致命打击,也最终导致了企业的惨败。
也有不少劳动密集型企业选择出走。东莞常平贺捷塑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赖居山说:“现在工人工资每年上涨15%,订单价格却不变,这个差价只能由厂家承担,这迫使企业引入机械设备来降低成本,从今年年初开始,公司的部分生产线已经上马机器设备。四川省桂阳光纸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正军也表示,企业的生产成本越来越高,现在是能用机械的就用机械,能不用人工的就不用人工。
中大企业有实力引入机器设备,小企业却很难做到。一方面,机器设备成本很高,动辄几十甚至上百万,对利润变薄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无疑是笔巨额投资;另一方面,即使引入设备,公司也会面临人才短缺问题,缺少会使用机器的专业技工。
金帝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诸建锋表示,“再这样涨下去,我们会考虑往更便宜的地方转移,比如东南亚等地。”作为浙江出口量和出口额最大的鞋类企业,金帝集团这几年明显感受到成本上升的压力。诸建锋还介绍说,金帝公司已经在江西鹰潭市建立了分厂。现在企业所在的温州经济开发区土地费用上涨很快,已经到了四五十万一亩,但江西只需要3万元一亩,这对企业扩大规模来说,可以节约很大一笔开支。
有的企业已经开始考虑向国外转移,东莞一位玩具企业老板表示,目前越南、柬埔寨、缅甸等地是很多工厂转移的地方,那里的投资环境目前还可以,但同时他也表示,那些地方的用工问题已经隐现,如当地劳动力有限使企业规模难以扩大,近来用工成本也在不断上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