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新知的基础条件,是学生力求认识某种学习对象的倾向,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的成分,如何调动其兴趣是每位职业学校老师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笔者简要的认为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二是丰富教学手段;三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培养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是有别于普通教育的,该类学校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差,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普通中学相比也有较大差距,大部分同学学习兴趣不浓,行为习惯散漫,自卑感较强,有厌学的情绪,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比较差。特别对专业理论课程知识,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多数学生对其感到枯燥乏味,要想提高学习的效率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乐意学习、主动学习,才能达到目的。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兴趣,促进职业学校学生专业发展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是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一大难题。面对此现状,通过我在课堂教学几年中的实践和总结,我认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课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 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

课堂上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主要因素是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把每一位学生都看做是自己的孩子,爱护他们,鼓励他们,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使绝对大多数学生倾向于集体目标,乐于学习,并且他们的情感和认识是统一的。当学生喜欢一位老师时,即使与这位老师的观点不一致,但由于良好的人际关系,他们也会不由自主的改变看法,以维持情感和认识的统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表现出关爱与关怀,避免唠叨与指责,更不能对学生进行人格侮辱。对学生的不良变现和课堂上的不良现象,教师要学会运用调控手段,有策略并合理地调节课堂气氛。在平时课余时间我会和学生打成一片,和他们交心,进一步了解学生内心想法,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丰富教学手段

不管黑猫还是白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用到教学方面,就是指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手段,能让同学们学到知识就是好的教学手段;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式组织课堂,能让课堂气氛活跃的方式就是好的方式。所以要提倡“教学手段多样化,课堂组织灵活化”。

(1)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传统教学方式的缺点是形式单一、枯燥无味,教师只是单纯的在讲台上讲课,同学们一堂课面对总是老师那张“熟悉的面孔”,一堂课总结听到是老师那“熟悉的声音”,同学们肯定会昏昏欲睡。此时就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方式那么多媒体教学应运而生。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是:他可以提供影像声,可以更加鲜活的表现出所教授的知识。影像声不仅可以吸引同学们的眼球,也提供的更直观的方式。但是此时就把教师的教学阵地安放在一台电脑上,把老师的活动范围也局限在电脑旁,这样就会很容易失去教师的主导性和灵活性。而且多媒体教学一般采用课件的形式,课件是实现准备好的,具有固定性和不易改变性,一旦在授课过程中想加一些课件上没有的知识,那么临时修改课件变得很难去操控。那么这时,传统教学模式就体现出了他的优势。传统教学很灵活,可以把备课的课件中没有的知识而在课堂中灵机一现的想法或者知识,很好的传达给同学们,教师不会因多媒体不容易改编而变的手足无措。

(2)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和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相结合

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是老师在讲台上一味的讲,同学们在下面一味的听,这过程中没有沟通,没有互动,没有引导,这是填鸭式课堂,学生们出于被动的学习局面,显然这样组织课堂已经很落伍了,不能满足现在的教学现状,那么现在就需要一种全新的、具有改革性的提出一种全新的组织课堂的教学方法。因此提出了使用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动自发完成任务的主动性,能够启发学生,能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带动起来,容易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还有一种应用式学习法,强调学生在对知识的整合应用中学习。教师只是在学生探索真理儿过程中的推动者、引导者、启发者和点拨者,是课堂的组织者,扮演着导演的角色,课堂真正的主角是学生,他们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不论在课上还是课下。

(3)巧用“猜想”手段引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有效教学理论十分重视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巧妙构思,精心设问,创设问题情境,才能诱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猜想,才能很快地扣住学生心弦,使其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从而步入学习的最佳境地。从而为一趟的陈宫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诸多导入新课的方法中,“猜想导入”以它独有的魅力,能很快地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其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从而能够进入探究学习的最佳心境,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3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表现出来的创造的意向、愿望和动机。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形成创新素质的起点。创新意识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1)要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和想像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弛骋想像,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怀疑一切。为此,教师要在相信学生具有创造潜力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如:上课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允许学生和老师争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旦学生成功,要及时赞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即使不成功,也不轻易否定,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尤其当学生对教师和书本的观点有异议时,教师不要马上给予价值判断,而要与学生互相切磋,共同探讨,求得正确的结论。尽量消除学生怕答错的思想负担。

(2)要培养学生的认识兴趣。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到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该事物的奥秘。兴趣具有一种巨大的推动力,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使学生在在将来的地理学领域中有所创新,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的浓厚兴趣。为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学习地理的目的和意义,理直气壮地向学生说明学习地理对学生成才的重要作用,展现学科知识的魅力。还要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本身和内容的兴趣。努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巧妙运用具体的激趣方法。如:创设情景、巧妙设疑、艺术语言、课前讲地理、演讲辩论、增举时事、联系热点等。

(3)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人的活动都是在一定动机支配下进行的。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内在动力。在地理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创新的重要意义:创新是时代的呼唤;创新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创新也是个人自我发展的必备素质和未来竞争的前提。21世纪的人才标准不但要求知识渊博,而且需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当学生明白了创新的意义后,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创造动机和责任意识,从而增强了学习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是一朝一夕轻而易举的事情,必须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才能逐渐养成,并且终生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