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学习习惯的初始阶段,也是掌握各学科学习方法的开始阶段。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在某一学科的学习上个别班级出现整体成绩较弱的状况,这对于学科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来说,都是比较严重的问题。那么,当这样的问题出现时我们教师应该如何来解决呢?笔者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谈谈自己在本学科教学是中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一、结合学生实际,科学设计教学流程

1.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每节课在教新知识的同时都要补充与本节有关的基础性知识,(以前学过的知识),直到旧知识掌握好再去学新知识,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学困生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熟话说:“先学爬后学走,不会爬走不好路”。学生学习的过程就好比走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在教小数除法时,先把整数除法的意义,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等,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部弄通弄懂,用了这节课将近20分钟,一半的时间。当我讲小数除法,只是强调一下小数点怎样点,其他环节一带而过,只用了几分钟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样以前的知识补上了,新的知识学会了,学生们心里突然豁亮了许多。

2.引导学生上课积极和教师配合,和同学认真讨论也是搞好学困班的关键。在学习困难班,教师上课讲不下去的情况是经常有的事,我被挂在黑板上也有几次。针对这种情况,我开始的时候不让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我是有针对性的随便叫。有一次我故意找一个全班都公认从没回答过问题的学生来回答问题。他站起来面红耳赤、左摇右摆、身体好像有八道弯儿,象做了贼,心理矛盾得很。他说:“什么我也不会,说不对,很丢人,被人嘲笑。”这时我让全班同学给他鼓一次掌,鼓励他站好了,这才象回答问题的样子,我及时给了表扬,我又让同学们再给他鼓第二次掌,让他说出我问的什么问题,掌声响起来,他终于张嘴了,并且说得很好。那你再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好吗?这时,我开导他说: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吧,错了也没关系,说完,同学们都目瞪口呆。一个同学说“一点都不沾边”,这时我给他鼓起了掌,而不是“你坐下吧”这样冷落的话,这时大家都明白了教师是鼓励她敢说了,敢站起来了,他也想学了。以点带面,全班同学都想学了。从此这个班再也没让我挂过黑板,无论回答问题还是小组讨论个个都“精神得很”。没有一个人掉队,这也是一学期过来由差等班变优秀班的原因之一。

二、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让那帮学困生提高点儿成绩太难了。当你教会他一点儿东西时,他们很高兴,产生了勇气,但当学习中又遇到新的困难时,又垂头丧气了,学不了了,甚至不上学的念头都滋生了。这就需要教师抓住时机,再点一把及时火。

“火”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一个对学习产生兴趣的学生,就会关注每一个新的内容,新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会认真思考某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但是由于数学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和应用广泛性,又常常使学生难以理解,甚至会望而却步。因此,我们一定要唤起学生的兴趣,把他们融入数学教学之中。

课前精心设计导语,给学生新颖的刺激,这就是课前“导趣”。能收敛学生的各种分散思想,激发学习愿望,调动起他们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

课中“引趣”,数学学习兴趣始于所学内容,更重于学习形式和方法,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设计好每节课的教学形式,使每节课都达到兴趣最佳状态。

1.联系生活让数学充满生命活力。如教长度、面积、目测、步测等内容时,讲解得再好学生对知识也有模糊点,倒不如把书本放下来走出教室,让他们参加一些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带领他们到田野里去看一看,到操场上去逛一逛,到大路上走一走,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样的教学即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又使他们感到学习数学知识并不难,又一次增添了信心。

2.让他们亲身经历是关键。对学习差的学生苦口婆心的讲,费尽心思的教不是提高学习水平的好办法。我们要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新知识,在课前有目的地组织学生搞活动,如在教“行程问题”我是这样做的。将学生分成两队分别站在操场上让他们进行比赛,老师说:“走”。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为体现竞赛公平性,必须同时出发,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行走,这就是相向而行。则两人背对背同一地点出发,成为相背而行。然后让学生分组练习,共同实践,提出疑问加深印象。掌握熟练后,提出新问题。如果不同时出发,后出发的如何追上先出发的同学,带着这个问题预习下节内容。于是课下“增趣”就产生了。教室里走廊上,每个同学都在练习这个“行程问题”同学从中得到了无穷的欢乐,即使很笨的学生这节课也都学会了。差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

3.课后,教师的经历是有限的,我们面对的是几十个学生,一个个帮太难了,于是我把整个班级编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都包括优等生、良好生、一般生、差生,让每个学生都在他的小组有不同的角色,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有发表意见的自由。形成学习比、学、赶、帮、超的氛围。

【责编 闫 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