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张显球:当前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六大趋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张显球:当前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六大趋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刚刚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其主题是深化改革,深化改革的核心是深化经济改革,深化经济改革的核心无疑就是金融改革。在改革的大潮中,作为金融业的核心,中国的商业银行要积极转型和突破,探索在深化金融改革的大框架下的发展路径。这是一个很深的理论命题和现实命题。

进攻型增长转向谨慎型增长

进攻型增长也可以表述为激进型增长,中国过去30多年,更加明显的是过去10年,中国的银行业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经历了一个高速增长,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其盈利能力。中国银行业的利润每年基本上是20%甚至30%的增长率,从工商银行的年报可见一斑。这是一条高速增长之路,而这样的高速增长并不是可持续的。总理上台以后推动了“克强经济学”的概念,“克强经济学”的内容其实也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经济改革的主要内容,总体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个就是经济增长要减速,第二个是经济管制要取消,即所谓的利率市场化,第三个是经济结构的调整。

在上一个经济发展周期中,政府将宏观调控的重点放在总量投放和信贷投放上,但是,现阶段的宏观调控改变了做法,改为对经济存量的结构调整。在宏观经济增长减速的背景下,中国银行业要发展,就要始终跟随实体经济发展的步伐,与之共荣共辱。因此,经济减速时期,银行业的发展也要放缓脚步。然而,一个在上世纪90年代曾困扰中国银行业的问题,现阶段有可能会死灰复燃,那就是未来几年中国银行业的存量贷款问题。这是因为,由于宏观经济发展减速,一些不良贷款的风险就会逐渐显现,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国经济大投放的时候,一些贷款开始逐步到期。加之中国经济下一轮结构调整将不可避免,而结构调整要向过剩产业宣战,必然就会有不良贷款出现,所以银行业的高速增长之路不可持续。

同质型增长转向差异型增长

现阶段中国的银行业面临诸多问题,中国银监会前副主席唐双宁同志,在一次演讲中提到,中国的银行业毫无疑问成果辉煌,但是另一方面它最明显的缺点就是特色不足,中国银行业走的是同质化的道路。同质化道路主要体现在无论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亦或是城市商业银行,它们的发展都依赖于拼关系、拼规模和拼客户。从工商银行到浦发银行再到最南方的兴业银行,从区域结构来说,它们都是瞄准了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其收入结构也都是一样的,即利润85%以上来自于信贷和利息收入。国内许多银行的业务、金融服务、金融产品都表现出一种同质性的增长趋势。这种同质性增长显然不合理,也不可持续。同质性增长的理论有很多,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在通货膨胀理论中曾提出,如果大家都在做同一件事情,那么在人群中便很容易有盲从行为。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罗伯特·席勒就提出了著名的动物精神理论来形容同质性增长的弊端。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也阐述了个体的理性容易带来集体的非理性的道理。

与国内不同,国外商业银行的发展往往遵循的是差异化增长的路径。比如汇丰银行,从诞生至今,有几百年的历史,其成功的关键也在于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曾说过,工商银行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以国际上主要的商业银行发展经验为借鉴,认真审视了国际成功商业银行20年来,甚至是近百年来的发展模式。比如汇丰银行,其产品和服务特色化明显,汇丰银行的主营业务是零售,从地域来讲,主要的发展区域在印度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中国的招商银行也是一个成功的典范,招商银行的成功之道就是其拥有特色鲜明的发展战略,走的是特色化的道路,它成功避开了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竞争,而将目标定位在中小客户,提供的服务包括公司金融、消费金融、私人金融、财富管理和农业金融等,致力于打造中国的汇丰银行。因此,未来中国的商业银行想要获得更强的竞争力,差异型增长道路是明智之选。

革开放以来,从中国规模最大的五家国有商业银行,到规模最小的农村商业银行,其领导者都有一个很浓的情结挥之不去,就是规模情结。它们都想把自己的规模尽可能做大,将“规模做大”作为其主要的努力目标,多少年来一直如此。199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曾在1937年发表了名为《企业的性质》的文章,文章阐述了企业产生的原因,即和市场相比,企业能够降低成本。但是科斯所述的企业是有边界的,如果企业规模无限扩大至基本接近于市场规模,那么它的效率必然会降低。当然,银行的规模型增长有其优势,规模经济效应确实会为商业银行带来短期利润的增加,但是国际金融危机也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商业银行盲目做大规模并不是一件好事。国外许多经济学家,例如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萨默斯均认为,商业银行的规模不宜过大,这已经在国际上形成了共识。这里,对中国的银行家而言,牵涉到一个价值观念的颠覆。

中国银行业未来要找对正确的努力方向,就应该首先进行价值标杆的重构。从本质上讲,中国的银行业要持续发展,不应该片面的追求规模大,而要将发展的重心转向强化公司治理结构,优化企业风险管理,以及建立健全完善的信息系统。其中,公司治理是重中之重,中国银行业的公司治理要提高效率,就要发挥董事会的战略指导作用。具体而言,首先,董事会要发挥战略渠道作用,这绝对不等于董事长要发挥战略渠道作用,因为董事会制度的生命、核心和最强大的战斗力就在于其独立性。从美国公司制度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独立性越强的董事会就越有生命力和竞争力。其次,董事会发挥主导作用不等于控股股东发挥主导作用。现在国内商业银行往往存在,以维护董事会的利益为借口,委派股权董事对银行的利益进行干扰的现象。总之,中国银行业的价值标准要有一个颠覆性的变化,不要盲目追求规模,而是要追求公司治理之强大、追求风险管理制度之先进、追求信息系统之完备。

资本推动型增长转向知识推动型增长

长期以来,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是靠信贷推动的,即不断地向社会提供贷款以维持利润的增长,但伴随金融全球化发展,现阶段这种资本推动型增长模式不可持续。首先,从经济学理论角度而言,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知识和技术的革新。几百年前,威廉·配第就曾说过:土地是劳动之父,劳动是财富之母,就是说土地和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保证。之后,阿罗提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罗默提出国家的经济增长靠知识和技术等。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已经达成了共识,中国银行业的增长也要靠知识,要从资本推动型增长转向知识推动型增长。其次,现在银行业推行的“巴塞尔协议Ⅲ”,对中国银行业资本的数量和资本的质量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其中最重要一条就是银行业的资本质量一定要是普通股和流转收益,普通股占比应该在85%以上,这是一个硬性标准。普通股流转收益是真金白银,中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较强,但是国内银行的股东分红也较多。中国A股市场现有的规模,不可能再持续支持五大国有商业银行融资的扩大,因此,商业银行仍然依靠信贷规模的扩大来维持增长的状况将不复存在。

同时,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商业银行的发展要取得先机,不能依靠贷款,而是要靠知识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会伴随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发展,而变得异常激烈,商业银行除了在规避风险损失方面要重点关注以外,不能仅仅依靠贷款、靠利率、靠价格优势来赚钱,而是要靠一种综合的竞争能力,这就是知识。银行的发展要与实体企业的发展相互促进,要走资本推动型增长向知识推动型增长转变的道路。

政府主导型增长转向市场主导型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业的增长一直是以政府为主导的,从大银行到小银行,其发展和增长都有政府的支持。包括民生银行,实际上都有很浓的政府色彩,至于城市商业银行,大多数都是属于当地市委市政府监管。银行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到底是由政府来主导还是由市场来主导,几百年来都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从最早17世纪初英国的重商主义,到后来的重农学派,以及亚当·斯密,穆勒、马歇尔,到后来到凯恩斯学派、新凯恩斯学派,一直到斯蒂格利茨,研究这个问题的学者和学派有很多,争论也层出不穷。但是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凡是市场作用发挥比较好的地方经济就比较有活力,浙江的经济发展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

中国银行业下一步的发展可能要从政府主导型增长转向市场主导型增长,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中国金融改革,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有关国有资本改革,国有资本既要保持活力,又要控制其影响力。因此,国有资本要在一些垄断领域逐步地退出,而民间资本要逐步进入生产要素。近期,银监会最近也有一些动作来鼓励民间资本发展,学者们和政府监管者似乎已经达成共识,只有民间资本的发展和民间资本活力的迸发,才能真正促进经济的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公报里提到:“要让一切有利于生产要素、劳动、土地的活力迸发,让一切有利于生产力提高的生产要素充分地涌流。”因此,单单靠政府的投资并不能使经济持续发展,经济的发展关键是要把民间的活力激发出来,政府不能代替民间。

在下一个经济发展周期中,中国的民营银行必定会诞生,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是必然的趋势。而且,近五年到十年,中国的信贷规模必定会有一个很大的增长,这是不可避免的。中国经济长期以来都在增长,虽然近几年经济保持低速增长,但是整体趋势仍然是向上的。“克强经济学”里面有一个城镇化的概念,还有一个工业化的概念。工业化和城镇化要依靠信贷资金推动,信贷资金的推动就要求资本相应跟上,企业也会面临股份自然稀释的问题。但是这是改革的方向,因为利率市场化以后,资本市场的价格放开,银行业的竞争就会更加激烈,政府主导的模式也需要改变。

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依赖型增长转向中小企业和新兴产业依赖型增长

中国银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从现在的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依赖型增长转向中小企业和新兴产业依赖型增长。这么多年来,中国的银行都是依赖于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当然,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世界性的难题,中国地方债务性问题也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隐忧。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性问题与银行业有关系。要改变这种趋势,首先就要改变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中国下一轮经济增长不能再靠国有企业,这种经济增长是一种危险式的增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就是在政府的控制和主导下,快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出口贸易的。以后的发展不是靠投资,也不是靠大企业,而是应该靠战略型新兴产业。另外,现阶段的就业问题也很重要,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中小企业。因此,下一步中国的银行业发展,必须跟实体经济共荣共衰,必须从对大企业和国有企业的依赖转向对中小企业形成产业依赖。

(作者单位:中国银监会银行监管一部业务综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