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学校思想道德的和谐构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学校思想道德的和谐构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道德的本质意义在于不断塑造和完善道德人格,以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和谐是时代主题,构建和谐有效的学校思想道德体系,是新时代的德育要求,也是每一位德育工作者的实践课题。学校思想道德建设要在“和谐”中走向成功,需做如下两个方面的努力:

一、思想道德教育观念的转变

时代不同,育人的观念和方式也应不同。改革开放到今天,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多元文化,给我国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全面冲击和深刻影响,不少学生中存在道德虚无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反对任何约束,追求绝对自由,法制观念淡薄,道德迷失;同时,学校德育工作不太注意学生自我道德构建能力的培养,从而造成道德观念的混乱,影响了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为此,必须转变道德观念。

1、改革传统育人观,引入民主与开放的理念,实现德育观念的创新

传统的德育实践,学校以一套“标准化”的道德规范要求学生,教育者是道德裁判员的角色。今天,在社会文化日益多元的背景下,就要树立新的德育“指导观”,允许学生在不同的价值观之间比较、取舍和选择,以建立开放的学校德育体系,教师不再是道德权威,而应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启发诱导,便不同文化所蕴含的高尚价值观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学生发生作用。

2、重新认识“德育为首”要义,正确铺就“和谐德育”之路

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其中以“德”为首。教育对道德的追求是全方位的,学校不仅要关注“教授的”德,而且要关注“形成的”德,既要通过直接的道德教学,系统地向学生传递道德知识,又要通过其他学科和学校生活的各个层面进行道德渗透。因此,和谐道德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做全方位的构思,要树立人本意识,要实现德育观念的创新。

二、思想道德教育模式的转变

适应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学校思想道德建设要改革被动传授的教育模式,从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要出发,实现德育模式的创新。

1、确立“主动选择”的德育模式

“主动选择”与传统的“被动灌输”相反,“主动选择”应成为学校现阶段德育工作的“主攻方向”。为此,先要做好两个方式转变:一是从传授道德知识为中心变为培养学生道德认知能力为中心,让他们从“学会顺从”到“学会选择”;二是从学生“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突出其主体地位,与学生的自我发展结合起来。

2、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

“生活即教育”,生活是道德教育的基础,道德教育来源于生活。因此,“基础教育关照生活世界,回归生活,注重生活的教育意义和教育对儿童生活方式的构建,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特征”。

关注生活就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责任感”的培养,存在于学校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如文明礼仪、尊师助人、孝敬父母、团队精神等等,因此,要注重细节养成教育,通过灵活的责任教育方式,丰富学生对责任的认识,加深学生对责任的理解,激发学生责任的内驱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责任情感,勇于承担责任,成为一个对他人、社会负责任的人。其次,要构建和谐的生活化课堂。思想道德教育的课堂应该是全方位、多层面的,课堂内外都是其主阵地。其核心是:课堂内外都需归于实践、归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如课堂上,通过时事点评、辩论会、专题讨论、调查采访发言、观察实验集成小结、汇报交流、课堂竞赛等有效形式,贴近于学生生活实际,将理性生活、道德生活和审美生活融为一体,满足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需要,让课堂焕发鲜活的生命力。课外,采取主题周实践活动,以生活实践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如“孝敬父母周”、“学习读书周”、“感恩报答周”、“公益活动周”、“合作实践周”等主题周活动,将道德教育生活化,使学生在活动中磨砺意志、体验成功,培养责任意识,从而更好地创造生活。

3、创设和谐良好的学校德育环境

环境育人,重在创设;创设要体现“以人为本”,突出和谐主题。(1)自然环境的创设。校园自然环境的创设,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具有思想性、知识性,富有教育意义,同时要有现代气息,具备科学性、人文性和时代创意。(2)和谐人际关系的创设。教师良好的言谈举止,丰富多样的学校活动,催人奋进的校风、学风,其育人效果远远优于直接灌输德育方式。因此,德育工作者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多种形式与措施,形成尊重、关爱、公正、有序的校风,构建师生共同的道德价值体系和精神生活,学会自尊、自爱、诚实、信任、友谊、宽容和关爱,彰显和谐的校园精神。(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富有教育意义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寓教于乐、寓道德教育于生活之中,形成团结、协调的人际关系,增强集体意识和凝聚力。如团队志愿活动、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义务公益宣传活动、演讲辩论活动、各类兴趣小组活动、文体比赛活动、广播板报以及各种能力的竞赛活动等等,能将学校倡导的价值观念融入校园文化之中,为学生所接受、所践行。

4、建设一支以身立教的学校德育教师队伍

“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学校整体德育工作,要健康可持续发展,教师是关键。

(1)提高教师的育人意识和对道德教育的热情。育人意识是前提:一个以身立教、具备良好人格特质的教师,其思想道德教育就具备了成功的一半。同时,具备思想道德教育热情的教师,可以自觉利用和挖掘不同学科的内容和材料中可能蕴涵的道德教育资源,通过方法设计,把课堂内外变成学生道德生活的基本场所。

(2)提高教师道德教育的能力。能力关系思想道德教育成效的另一半,为此,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道德教育能力。一是加强对教师道德教育能力的培训,为教师创造必要的平台以交流道德教育的经验和体会;二是加强教育方法的研究与探索,引导学生走出道德困境。思想道德的教育方法很重要,传统的“说服教育”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教师在授学生以“鱼”的时候还要授之以“渔”;再如“感化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同时让学生“换位思考”,开展献爱心活动;另外,让学生书写“道德日记”,进行自我反思,做到“慎独”;还有抓典型、树榜样,使道德教育形象化;还可定期开展道德“评比”活动,建立奖励机制等等。

总之,学校思想道德的和谐构建,需要做好两个转变,其一是思想道德教育观念的转变,其二是思想道德教育模式的转变。只有实现德育观念的创新和德育模式的创新,才能走向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成功之路。